图书介绍

泉州傀儡艺术概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泉州傀儡艺术概述
  • 黄少龙著;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0799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泉州傀儡艺术概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刘厚生1

千秋傀儡 独秀泉南(代引)1

第一章 班社史迹15

一、从“四美班”到“五名家”16

二、近代以来主要班社一瞥20

三、锡坑傀儡22

第二章 传统剧目24

一、“落笼簿”25

二、“笼外簿”44

三、清抄本51

四、传统剧目的主要艺术手法54

(一)“三合”的舞台处理55

(二)角色的类型配对58

(三)“自意”、“亥”59

一、“傀儡调”64

第三章 音乐唱腔64

二、曲牌75

三、主要古乐器79

(一)嗳仔79

(二)南鼓80

(三)钲锣81

(四)锣仔、拍81

(五)南锣与铜钹83

第四章 傀儡行当84

一、传统傀儡头及其制作工艺84

二、傀儡戏行当88

三、传统傀儡名称90

第五章 构造推究96

一、“笼腹”97

二、手、“手扎”与“麻编脚”99

一、传统线位及其主要功能104

第六章 线位布局104

二、传统线位的主要特点110

第七章 钩牌系线114

一、传统钩牌构造及其系线编列114

二、传统钩牌的操持特色118

第八章 基本线规122

一、理线技巧十二法123

(一)梳线123

(二)勾线124

(三)理线124

(四)夹线124

(五)松线125

(六)压线125

(七)挑线125

(十)过线126

(九)寄线126

(八)提线126

(十一)婴线127

(十二)绊线127

二、“基本线规”举隅128

(一)官行线130

(二)旦行线132

(三)假行线135

(四)四连线136

(五)鞠躬线138

(六)颠跋线142

(七)打八步线144

(八)剑线146

第九章 演师演艺151

一、科班——傀儡演师的摇篮151

(一)动作的“起落煞”156

二、演艺准则拾遗156

(二)唱念的“紧中慢”157

(三)说白的“来去意”158

三、“高功”领衔下的演师应聘制159

四、知名演师传略161

(一)吕天从161

(二)张秀寅166

第十章 剧团创建史略169

一、“实验”、“艺术”剧团创立始末169

二、会见奥布拉兹卓夫170

三、拍摄电影《闽南傀儡戏》172

四、“走向全国”的十年历程173

五、剧院的幻灭——从建立到撤散175

六、重新崛起,再创辉煌177

第十一章 新编剧目述评181

一、剧团初创时期的改编剧目182

二、独具特色的创作剧目183

三、新编剧目的主要艺术倾向185

(一)强化“傀儡意念”186

(二)追求体裁风格多样化191

(三)发挥艺术特性,创造“傀儡特技”193

第十二章 结构变革集萃202

一、当代傀儡结构变革撷芳203

(一)头与颈203

(二)肩205

(三)手臂205

(四)胸与腹206

(五)背209

(六)臀209

(七)双脚210

二、动物傀儡及其拟人化211

三、专用傀儡213

第十三章 当代线位线规216

一、新增线位216

(一)转头线位216

(二)举头线位217

(三)侧弯线位218

(四)弯腰线位219

(五)肘直线位219

(六)转肘线位220

(七)“关节脚”线位221

二、新增线位的一般特点223

三、“当代基本线规”在形成中225

第十四章 两种钩牌变异228

一、复合钩牌228

二、离合钩牌230

一、综合演出形式构想233

第十五章 转变演出形式233

二、实现“构想”的艺术原则237

三、实现“构想”的艺术实践241

第十六章 舞台结构变迁246

一、“八卦棚”247

二、阶式平面舞台249

三、天桥式立体舞台251

四、个人表演253

一、“配手”256

第十七章 独特表演手段256

二、“天地配合”258

第十八章 新颖表现技巧261

一、景别与视距处理262

二、“剪接”与“特写”263

三、关于“人偶同台”265

第十九章 十指功夫,一生心血——当代表演大师黄奕缺五十年从艺录266

编者的话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