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史鸿文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2294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6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艺术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艺术美学概说/2
1.中国艺术哲学与中国艺术美学/2
2.中国艺术理论与中国艺术美学/4
3.中国艺术实践与中国艺术美学/5
二、中国艺术美学的资源配置/5
1.哲学著作中的艺术美学/6
2.宗教文献中的艺术美学/6
3.艺术理论中的艺术美学/6
4.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学/6
5.艺术掌故中的艺术美学/8
6.人物品藻中的艺术美学/8
7.艺术题跋及评点中的艺术美学/8
三、中国艺术美学的特征/9
1.重生贵和/9
2.美善相乐/11
3.情理相融/11
4.形神兼备/12
5.有无相生/12
6.居尘出尘/13
四、中国艺术美学的逻辑构架/14
1.艺术审美本体论/14
2.艺术审美范畴论/14
3.艺术审美时空论/16
4.艺术门类审美论/16
五、中国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路/17
1.人生坐标/17
2.生态视角/18
3.我注六经/18
4.历时共时/18
5.系统整合/19
6.前后贯通/19
7.多元比较/19
8.叙论结合/19
第一章 中国艺术审美的起源/20
一、工具的形式感及其艺术意味/21
二、文身的生存原则与艺术形式感/24
三、宗教、巫术的艺术式样/26
1.自然崇拜的艺术传达/27
2.生殖崇拜的艺术表征/29
3.图腾崇拜的艺术生成/33
四、艺术门类的初始模态/39
1.神圣的堡垒/39
2.“器具艺术”与“洞壁艺术”/42
3.从“雨舞”走向“乐舞”/45
第二章 先秦艺术美学/52
一、先秦艺术实践的初成/52
1.青铜艺术及其审美蕴涵/52
2.先秦各门类艺术的发展/58
二、先秦艺术美学的本体论初构/63
1.艺术辩证法/63
2.艺术的人生/66
3.尽善尽美/70
4.阳刚与阴柔/72
5.物相杂,故曰文/78
6.“非乐”之谓/80
三、先秦乐舞美学/82
1.乐者,天地之和/82
2.“大音希声”与天籁、地籁、人籁/85
3.乐缘“情”与“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89
4.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91
5.“乐以安德”与“致乐以治心”/93
6.“声歌各有宜”及其他/96
7.乐有适,心亦有适/98
8.雅俗共赏及“与民同乐”/100
四、先秦绘画美学/102
1.“绘事后素”与“善恶之状”/102
2.“解衣般礴”与“真画者”/104
3.画缋之事,杂五色/106
4.“画荚”与“素荚”及画鬼魅易、画犬马难/107
五、先秦建筑与工艺美学/109
1.文物昭德与以玉比德/109
2.居必常安,然后求乐/113
3.“盛水”说与巧拙论/114
4.“齐以静心”与“以天合天”/116
5.《离卦》与虚实相生论/117
6.雕琢的美与朴素的美/118
7.《考工记》:工艺美的四要素/121
8.《考工记》:人体工程学的滥觞/123
9.《考工记》:色彩与形制/124
10.《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启示/125
第三章 汉魏艺术美学/129
一、文化的新生与艺术美学的自醒/129
1.精神解放与彩色人生/129
2.玄学景观下的艺术美学/131
3.仙气十足的艺术人生/137
4.佛光流照的审美生态/143
二、人格与艺术/149
1.自主人格向艺术美学的渗透/149
2.以任放为达/153
3.人物品藻对艺术审美的影响/155
三、汉魏艺术美学的本体界定/158
1.从“质文两备”到“形质次之”/159
2.艺术鉴赏诸说/161
3.雄浑与自然/167
4.刘勰论“知音”/171
四、汉魏艺术实践的发展/173
1.乐府运动与汉魏民族乐舞的初步融会/173
2.书法作为“专门之学”的始盛/175
3.绘画艺术的全面繁荣/179
五、汉魏乐舞美学/181
1.汉代乐舞美学简说/182
2.阮籍《乐论》中的音乐美学见解/187
3.嵇康与“声无哀乐论”/190
六、汉魏书法美学/194
1.“任情恣性”与“书,心画也”/194
2.刚健与洒脱/197
3.“观其法象”与“因物构思”/201
4.意在笔先与心性法度/204
七、汉魏绘画美学/209
1.“鉴戒”与“畅神”/210
2.“君形”与“传神”/215
3.气韵生动/218
4.迁想妙得/222
5.澄怀味像/223
6.经营与骨法/225
第四章 隋唐五代艺术美学/229
一、中华艺术美学的重构/229
1.胡汉文化艺术的碰撞和交融/229
2.重振风骨的壮美理想/233
二、佛禅兴盛与隋唐五代艺术美学/239
1.佛、禅、儒的交融互渗/240
2.禅宗兴旺及其对中国艺术美学的影响/243
3.佛教与隋唐五代艺术/250
三、隋唐艺术实践的高度繁荣/255
1.多元共振的乐舞/255
2.辉煌鼎盛的书法/256
3.多彩多姿的绘/259
四、隋唐艺术美学本体论的繁荣/262
1.“心多妙”与“艺绝伦”/263
2.“审象于净心”与“清虚入神思”/265
3.“神遇”、“心悟”与“物我相忘”/268
4.艺术审美经验的全面表述/271
5.艺术审美趣味的多方求索/275
6.艺术本体论的其他方面/280
五、隋唐五代乐舞美学/283
1.儒家音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283
2.白居易与新乐府美学/286
3.悲悦在于人心/289
4.乐舞诗中的“尚悲”情结/292
六、隋唐五代书法美学/297
1.“达情”与“重神”/298
2.“尚法”与“无法”/303
3.同自然之妙有/306
4.“心和”与“书和”/309
5.“骨力”、“骨气”与“戈戟铦锐”之美/311
七、隋唐五代绘画美学/313
1.“神”、“骨”、“肉”及其他/313
2.“四格”与“五等”/315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17
4.意存笔先,画尽意在/320
5.度物象而取其真/325
6.“六要”与“二病”/326
7.山水画美学初识/330
8.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332
第五章 宋元艺术美学/335
一、宋元艺术意境的老熟/335
1.词乐与戏曲音乐的兴起/336
2.帖学大行的宋元书法/336
3.飘逸雅致的宋元绘画/338
二、宋元艺术美学的本体论拓展/339
1.“外游”与“内游”/339
2.“难识”、“静观”与“妙悟”/342
3.短长肥瘠各有态/347
4.刚健含婀娜/349
5.从“书如其人”到艺术生态学的滥觞/349
6.“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351
三、宋元音乐美学/354
1.声中无字,字中有声/354
2.本之情性,稽之度数/357
3.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359
4.《唱论》与《中原音韵》的音乐美学/360
四、宋元书法美学/362
1.“以韵观之”与“书不病韵”/362
2.“通其意”与“书无法”/366
3.“至乐”·“适意”·“逍遥”/371
4.“取其为人”·“象其为人”·“见其为人”/374
五、宋元绘画美学/378
1.“逸格”与“自然”/379
2.“形理”与“形神”/384
3.“饱游饫看”与“身即山川而取之”/389
4.“不留于一物”与“神与万物交”/393
5.“以牛相观”与“动静二界中观”/394
6.“成竹在胸”与“身与竹化”/396
7.“以小观大”与“以大观小”/398
8.“高远”·“深远”·“平远”/400
第六章 明清艺术美学/403
一、明清艺术实践的灿烂完备/404
1.全面发展的各种音乐/404
2.由复古而创新的书法/405
3.以山水花鸟画为代表的绘画/406
4.由杂剧而传奇而“乱弹”的戏剧/408
5.星罗棋布的园林/409
二、明清艺术美学的本体论终结/410
1.“童心”与“至文”/410
2.“情至”与“文至”/412
3.阳刚之美的沉暮与重振/413
4.艺术审美范畴的全面总结/417
5.艺术主客体关系的深入探讨/425
6.关于艺术美感及艺术鉴赏的论说/429
三、明清音乐美学/434
1.李贽论“琴者心也”及其他/434
2.徐上瀛论音乐的意境、风格/437
3.李渔、徐大椿论歌舞的表演与欣赏/447
四、明清书法美学/449
1.从“妍媚”、“古淡”到“刚柔并济”/450
2.从“随意所如”到“得心应手”/455
3.从“书有神气”到“本领精熟”/457
4.从“书者心也”到“不以人废其书”/459
5.从“人气”到“书气”/463
6.从“虚实并见”到“计白当黑”/468
五、明清绘画美学/472
1.“一画”之法/472
2.“师古人”与“师造化”/475
3.“师心”·“师目”·“师华山”/478
4.“身”·“事”·“境”·“情”/478
5.“看真山真水”与“得山水之性情”/479
6.“意溢乎形”与“传神之难”/481
7.“虚实相生”与“画中之白”/482
8.“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487
9.法无定相,气概成章/489
10.画品:意境与风格/491
六、明清戏剧美学/493
1.因情成梦,因梦成戏/493
2.模写物情,体贴人理/496
3.有虚有实,随人拈取/498
4.“快人”与“动人”/500
5.“本色”·“通俗”·“滋味”/502
6.“化工”与“画工”/509
7.“设身处地”与“唱曲宜有曲情”/511
七、明清园林美学/514
1.“悦目”与“藏身”/515
2.“天然”与“人工”/519
3.巧于因借,精在体宜/526
4.虚实相生与置景方法种种/527
5.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熳/531
6.“以小观大”与“触情俱是”/535
相关链接/539
本书涉及的主要美学家简介/539
主要参考书目/552
后记/559
热门推荐
- 183302.html
- 1643689.html
- 1528887.html
- 1498253.html
- 3503667.html
- 3911602.html
- 2526347.html
- 1739137.html
- 627467.html
- 1776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2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4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9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3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8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