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和解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希平,付爱敏,于海锋主编;王静然,舒志青,王抗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250603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和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1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内涵1
一、刑事和解的涵义1
二、刑事和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5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特征7
一、缓和性7
二、自主性7
三、惩罚性8
四、补偿性8
五、互利性8
六、承担责任性9
七、刑法始终“在场”性9
八、公权力的控制性10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性质10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意义12
一、实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双方保护,心理治疗效果良好14
二、弥补国家追诉模式的不足14
三、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益14
四、促进社会团结和谐15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历史发展16
第一节 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考察16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萌芽16
二、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21
三、西方刑事和解制度之比较22
四、西方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程序25
第二节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历史发展简况28
一、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28
二、中外刑事和解制度实践之概要比较31
第三章 刑事和解与相关制度的比较36
第一节 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36
一、恢复性司法的涵义36
二、刑事和解与恢复性司法的比较38
第二节 刑事和解和刑事调解40
一、刑事调解40
二、刑事和解与刑事调解的比较41
第三节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42
一、辩诉交易制度概述42
二、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的共同基础——契约关系43
三、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区别47
第四节 刑事和解与刑事谅解48
一、刑事谅解的来源48
二、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与刑事谅解50
三、刑事和解与刑事谅解之比较考察59
第四章 刑事和解的价值65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公正价值66
一、刑事和解符合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67
二、刑事和解符合刑法的谦抑精神68
三、刑事和解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69
四、刑事和解突出对被害人利益的充分保护70
五、刑事和解体现对加害人利益的保护71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效率价值72
一、可以直接提高个案的诉讼效率72
二、可以间接提高刑事司法整体效率73
三、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司法资源74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社会秩序价值75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恢复性价值78
一、被害恢复价值79
二、加害恢复价值79
三、社会和谐价值80
第五章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81
第一节 西方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81
一、恢复正义理论81
二、平衡理论85
三、叙说理论87
第二节 中国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94
一、传统和合文化的人文基础94
二、司法处遇个别化95
三、对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重视96
四、契约精神97
五、利益共赢97
六、刑事政策与法律基础98
第六章 刑事和解的基本原则101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基本原则101
一、有罪答辩原则101
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原则102
三、平等自愿原则103
四、诚信原则103
五、公平正义原则104
六、有限和解原则104
七、规范合法原则105
八、和谈不成不应对当事人不利原则106
第二节 刑事和解与刑法的基本原则107
一、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110
二、刑事和解与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12
三、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14
第七章 刑事和解模式116
第一节 刑事和解模式分类116
一、刑事和解模式分类概览116
二、刑事和解模式分类评述118
第二节 我国刑事和解模式120
一、我国现有刑事和解模式综述120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123
第八章 刑事和解的主体131
第一节 概述131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主体133
一、被害人133
二、加害人135
三、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135
四、司法工作者136
五、其他调解人137
第九章 刑事和解的客体142
第一节 证据问题143
第二节 事实问题147
一、事实概述147
二、理论学说148
第三节 定罪问题152
一、罪与非罪能否和解152
二、罪名能否和解154
第四节 刑事责任问题155
第五节 刑罚问题158
第六节 民事责任问题160
第十章 刑事和解程序164
第一节 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现状及构建的必要性分析164
一、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现状考察164
二、我国刑事和解程序构建的必要性分析167
第二节 法国刑事和解程序及借鉴169
一、法国刑事和解程序的界定及其适用范围170
二、法国刑事和解程序的运作174
三、我国对法国刑事和解程序的借鉴176
第十一章 刑事和解协议182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契约性182
一、契约精神的实质182
二、刑事和解的契约特性185
三、刑事和解对契约精神的尊崇187
第二节 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分析191
一、刑事和解协议的公法契约性191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司法文书属性201
三、刑事契约与民事诉讼中“诉讼契约”的比较202
第三节 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203
一、刑事和解协议约束能力的来源203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要素204
三、刑事和解协议的效力205
第十二章 刑事和解的法律监督212
第一节 刑事和解中存在的问题212
一、行政权随意僭越司法权212
二、由于不规范而引发了多种不良现象212
三、对和解的内容认识狭窄213
第二节 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必要性214
一、刑事和解的消极功能214
二、实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216
第三节 开展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可行性217
一、检察机关具有开展监督的法律依据217
二、检察机关具有开展监督的相关能力218
三、检察机关的监督地位已经确立219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比较成熟219
第四节 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制度设计220
一、刑事和解法律监督的几个问题220
二、刑事和解法律监督制度的具体设计222
第十三章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228
第一节 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228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228
二、树立新的刑事司法理念的需要229
三、我国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230
四、公正价值的需要230
五、强化法律监督的需要232
六、司法资源的最大实现的需要233
第二节 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行性234
一、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政治基础234
二、我国具有实行刑事和解的思想文化基础235
三、我国具有实行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基础237
四、我国具有实行刑事和解的刑事政策基础239
五、我国具有实行刑事和解的刑事法律基础240
第三节 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想242
一、刑事和解适用案件的条件243
二、刑事和解适用案件的范围244
三、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245
四、刑事和解的形式、内容246
五、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246
第十四章 刑事和解的配套制度250
第一节 程序分流与案件考核机制251
一、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机制251
二、刑事和解与案件考核机制252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254
一、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涵254
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256
三、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运作262
第三节 社区矫正制度263
一、社区矫正的内涵263
二、社区矫正的价值和意义264
三、社区矫正的实施267
四、社区矫正的环节和内容267
参考文献269
热门推荐
- 1552519.html
- 1762772.html
- 2357947.html
- 135328.html
- 830472.html
- 722896.html
- 2428729.html
- 1276605.html
- 2232588.html
- 786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7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0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0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0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93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6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3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