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学与犯罪预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学与犯罪预防
  • 许福生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255719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学与犯罪预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学与犯罪预防之基本概念1

壹、犯罪之概念1

一、法律学上之犯罪概念1

二、社会学上之犯罪概念1

三、犯罪学上之犯罪概念2

四、形式上与实质上犯罪概念3

五、本文之见解4

贰、犯罪学之基本概念7

一、犯罪学之意义7

二、犯罪学之理论8

三、犯罪学研究主要范畴12

四、犯罪学与刑事司法13

参、犯罪预防之基本概念21

一、犯罪预防之意义21

二、犯罪预防之发展22

三、犯罪预防之重要性23

四、犯罪预防与犯罪预测24

肆、犯罪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关系26

一、犯罪学在刑事学中的地位26

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之关系27

三、犯罪学与刑事法学之关系28

四、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学之关系30

五、以强制性交罪为例30

伍、结语31

第二章 台湾犯罪状况与评析35

壹、犯罪现象之掌握35

一、犯罪现象之概念35

二、犯罪统计之概念36

三、犯罪黑数之问题37

贰、台湾犯罪状况之变化40

一、整体犯罪之变化40

二、整体定罪数之变化43

三、监狱收容之变化47

参、犯罪状况之国际比较49

一、诸国主要犯罪之比较49

二、诸国杀人犯罪之比较50

三、诸国窃盗犯罪之比较51

肆、综合评析52

一、整体犯罪之评析52

二、整体定罪数与监禁状况之评析53

三、整体犯罪状况所反应治安政策之问题53

伍、未来展望56

一、建构完善之社会治安指标56

二、适度降低犯罪恐惧感57

三、强化宽松的刑事政策58

陆、结语59

第三章 古典犯罪学与犯罪预防63

壹、古典犯罪学派63

一、历史背景63

二、代表人物之思想64

三、对犯罪原因之基本看法66

四、古典犯罪学派之犯罪预防理念67

五、古典犯罪学派与现代国家的犯罪控制模式67

六、理论之评析71

贰、新古典犯罪学派与现代新古典犯罪学派72

一、新古典犯罪学派产生背景72

二、新古典犯罪学派基本主张72

三、现代新古典犯罪学派再次兴起背景73

四、现代新古典犯罪学派基本主张73

参、理性选择理论73

一、理性选择理论之基本意涵73

二、理性选择理论抬头之背景75

三、理性选择理论对刑事政策之影响77

四、强硬犯罪镇压模式之评析78

肆、环境犯罪学85

一、环境犯罪学之意义与沿革85

二、环境犯罪学之发展背景88

三、环境犯罪学之理论基础90

四、环境犯罪学之具体预防犯罪措施96

五、问题导向警政与环境犯罪学99

六、环境犯罪学之成效105

七、批评与未来课题111

伍、结语115

第四章 实证犯罪学与犯罪预防121

壹、实证犯罪学派121

一、历史背景121

二、主要论点121

三、实证学派之代表人物122

四、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之区别124

贰、犯罪生物学理论125

一、基本理念125

二、传统犯罪生物学派126

三、现代犯罪生物学派128

四、犯罪生物学派之评价130

参、犯罪心理学理论130

一、犯罪心理学家所追求最基本问题130

二、心理分析理论与犯罪行为130

三、认知理论与犯罪行为132

四、学习理论与犯罪行为133

五、生物心理论与犯罪行为134

六、特征理论与刑事政策136

肆、犯罪社会学理论137

一、犯罪社会学理论导论137

二、犯罪副文化理论141

三、紧张犯罪理论148

四、社会控制理论153

伍、发展性犯罪理论161

一、生命周期论与潜在特质论161

二、犯罪之持续与终止165

陆、实证主义犯罪学派之犯罪预防理念168

一、矫治犯罪预防之理念168

二、社区犯罪预防之理念171

三、发展性犯罪预防之理念172

柒、结语174

第五章 批判犯罪学与明耻整合及修复式司法177

壹、批判犯罪学导论177

一、起源177

二、目前发展趋势178

贰、标签理论179

一、基本观点179

二、标签理论之影响180

三、标签理论之评价181

四、Katz之犯罪的诱惑182

参、冲突犯罪理论182

一、兴起原因182

二、基本观点182

三、冲突犯罪理论之评价184

肆、女性主义犯罪学184

一、基本观点184

二、女性主义犯罪学对刑事法学之影响185

三、女性主义犯罪学之评价186

伍、明耻整合理论187

一、犯罪理论整合之发展187

二、明耻整合理论之基本观点189

三、明耻整合理论之争论191

四、明耻整合理论之犯罪控制政策192

肆、修复式司法193

一、基本观点193

二、崛起之原因195

三、实践型态196

四、类型等级197

五、方案形式与刑事司法关系199

六、修复程序199

七、追求目标与执行成效200

八、面临之挑战201

九、警察在修复式司法之任务202

伍、结语204

第六章 犯罪预防之模式209

壹、犯罪预防模式之意义209

贰、犯罪预防模式之分类209

一、技术取向之犯罪预防模式209

二、目标导向之公共卫生三级犯罪预防模式210

三、犯罪过程之犯罪预防模式212

四、预防及控制二层面之犯罪预防模式213

五、意识型态之犯罪预防模式214

六、法律制裁、机械物理、社会学与生物心理四层面之犯罪预防模式215

七、矫治、吓阻、情境与肃清病源四层面之犯罪预防模式217

八、刑事司法、发展性、情境和社区四层面之犯罪预防模式219

九、刑罚、矫治、情境、多机构、社群及风险社会六层面之犯罪预防模式221

参、犯罪预防模式之评析223

肆、结语226

第七章 犯罪被害人保护与犯罪预防227

壹、被害人与被害者学之发展演变227

一、被害人与被害者学之意义227

二、被害人角色之变迁228

三、初期被害者学之发展与评价229

四、犯罪被害人调查之实际情况230

五、一九八○年代后新的被害者学理论232

贰、被害人保护政策之发展236

一、导入犯罪被害人补偿措施236

二、设立犯罪被害人之支援组织238

三、保障犯罪被害人之刑事诉讼上权益238

四、强调犯罪被害人损害回复之刑事司法改革240

五、制定犯罪被害人等基本法242

参、我国发展之动向243

一、启蒙期—1980年之前243

二、探索期—1981-1990年244

三、发展期—1991-2000年245

四、法制重整及创新方案期—2001年至今250

五、未来展望255

肆、警察之犯罪被害人对策258

一、犯罪被害之影响与需求258

二、犯罪被害人对警察工作之重要性260

三、警察如何回应犯罪被害人需求263

四、我国警察之具体作为与未来策进作为265

伍、结语268

第八章 风险社会与犯罪治理273

壹、风险社会与犯罪恐惧感273

一、风险与风险社会之概念273

二、不安全感下的道德恐慌274

三、犯罪风险与事先预警275

四、风险社会下之犯罪恐惧感276

五、犯罪问题之政治化及民粹化278

贰、风险社会下的犯罪治理279

一、从犯罪者处遇到犯罪者风险管理279

二、从公部门的犯罪压制到公私协力的犯罪治理282

参、未来展望301

第九章 警政变迁与犯罪预防307

壹、警察之基本概念307

一、警察之意义307

二、警察之功能309

三、警察之犯罪预防活动310

贰、警政发展之变迁311

一、美国警政之发展311

二、我国警政之发展318

参、警政犯罪预防模式之变迁324

一、标准模式324

二、创新模式327

肆、结语338

第十章 少年非行之防治341

壹、前言341

贰、少年非行概念与刑事政策考量342

一、少年非行之意义342

二、少年非行之刑事政策考量345

三、释字第664号解释与因应作为348

参、少年非行之现况358

一、犯罪先减后增又后减及虞犯增加化惟2014年骤降358

二、犯罪暴力化、多样化359

三、毒品犯罪严重化361

肆、少年非行之防治作为与评析362

一、跨部会委员会与方案362

二、非行少年之司法处遇367

三、防治作为之评析383

伍、少年非行之防治对策386

一、推动投资青少年事务388

二、推动总动员式参与法391

三、推动深耕式预防法393

四、建构完善的平台394

陆、结语403

第十一章 慢性习惯犯之防治407

壹、前言407

贰、犯罪学上慢性习惯犯之研究408

一、渥夫干等同生群研究408

二、国外其他慢性习惯犯之研究411

三、国内犯罪及偏差行为纵贯追踪调查412

四、关于慢性习惯犯之实例413

参、慢性习惯犯研究对刑事政策之影响414

一、强化监控慢性犯罪者414

二、施以预防性拘禁415

三、强化慢性犯罪者起诉计画415

四、长期隔离慢性习惯犯416

五、引入中间性制裁措施416

肆、政策上运用之问题418

一、基础之问题418

二、预测之问题419

三、触犯多少犯罪之问题421

四、犯罪之持续性与终止之问题422

伍、英美两国防制对策之借镜423

一、美国之借镜423

二、英国之借镜426

陆、防治策略428

一、强化相关宽松刑事政策428

二、将资源置于生命早期的预防措施431

柒、结语432

第十二章 性侵害犯罪之防治437

壹、性侵害犯罪之基本概念437

一、性侵害犯罪定义437

二、性侵害犯罪特性439

三、性侵害犯之分类441

四、解释性侵害犯罪之理论443

五、性侵害犯罪趋势446

贰、性侵害犯之处遇447

一、性侵害犯处遇之必要性447

二、治疗与司法处遇之整合447

三、我国性侵害犯处遇之发展449

参、社区处遇之衔接机制450

一、地检署与观护452

二、警察455

三、性侵害防治中心461

四、医疗院所462

肆、防治策略463

一、持续推动性侵害案件整合性团队服务方案463

二、推动性侵害犯罪之三级预防策略465

三、推广防暴之SAFE原则及FACE原则467

四、推广被害人防暴之决策模式471

伍、结语473

第十三章 毒品犯罪之防治479

壹、毒品犯罪之概念479

一、毒品之意义479

二、毒品之管制与分级479

三、毒品犯罪之意义480

四、毒品犯罪之现况483

贰、毒品与犯罪之关联性485

一、三类关系说485

二、四类关系说485

参、毒品政策之选择与影响因素486

一、毒品政策之选择486

二、影响毒品政策之因素488

肆、我国之反毒策略489

一、中央设立毒品防制会报提出反毒策略489

二、地方成立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形成绵密反毒网络492

三、制定毒品危害防制条例反毒专法493

四、纳入减害及矫治之处遇策略497

伍、我国警方之防制毒品犯罪目标与策略498

一、反毒任务目标498

二、防制毒品犯罪策略499

陆、结语503

第十四章 贪腐犯罪之防治505

壹、前言505

贰、贪腐之概念与成因506

一、贪腐之概念506

二、贪腐之成因507

参、联合国反贪腐公约之刑事政策思维509

一、预防为主打防结合509

二、内国反贪与国际合作相结合511

三、公私协力之治理513

四、打击贪腐与保障人权并重513

肆、我国反贪腐之刑事政策思维514

一、从以「肃贪/防贪」逐渐转移至多元参与策略514

二、偏重刑化轻提高风险策略517

伍、防治策略520

一、再深化廉政改革520

二、提高风险重于提高刑度521

三、强化国际刑事合作机制525

四、制定贪腐防制条例527

陆、结语527

第十五章 跨境犯罪之防治531

壹、跨境犯罪之概念531

贰、犯罪国际化之对策533

一、强化国际刑事司法互助533

二、强化执法合作535

三、强化追缴资产541

参、影响国际警察合作之因素542

一、政治因素542

二、法律因素542

三、文化因素542

四、能力因素542

肆、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犯罪之问题543

一、两岸打击跨境犯罪之困境543

二、两岸跨境犯罪之SWOT分析545

伍、两岸共同打击跨境犯罪之防制策略549

一、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协议549

二、推动「一种思维、四种策略」之合作机制552

陆、结语555

关键词索引5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