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 王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100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0.1 游憩是影响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3

0.1.1 闲暇时间的增加改变人类生活方式3

0.1.2 游憩需求的增长推动城市空间演变5

0.1.3 休闲产业的兴起重写整体经济格局10

0.1.4 游憩引导的方向关系民族文化兴衰13

0.2 我国进入游憩发展的关键阶段17

0.2.1 基础条件业已具备,游憩需求显露端倪17

0.2.2 希望与矛盾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20

0.3 研究目的与意义23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24

0.5 游憩及其相关概念辨析25

0.5.1 游憩的综合涵义25

0.5.2 与游憩相关的概念阐述32

0.5.3 本书对游憩定义与研究重点37

0.5.4 本书对游憩规划的一个定义37

第一篇 解读游憩41

第1章 游憩的理想与理想的游憩41

1.1 唤醒古老的梦想41

1.2 游憩的哲学境界43

1.2.1 畅·高峰体验43

1.2.2 大·天地境界45

1.2.3 比较与会通48

1.3 东方传统游憩特征与文化精神探索52

1.3.1 研究东方游憩传统的特殊意义52

1.3.2 东方游心的幽情壮采53

1.4 游憩的核心品质66

1.4.1 健康(Health)67

1.4.2 快乐(Happiness)68

1.4.3 学养(Learning and Morality)70

1.4.4 创新(Innovation)72

1.4.5 发展(Development)72

1.4.6 和谐(Harmoniousness)73

1.5 小结74

第2章 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与游憩空间75

2.1 从游憩的理想到人居环境的理想75

2.2 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结构研究76

2.2.1 广义的游憩系统与人居环境76

2.2.2 游憩系统构成分析77

2.2.3 各基本要素间的相互关系80

2.3 对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初步思考81

2.3.1 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两个层次和价值观引导81

2.3.2 复杂系统评价的方法——AHP法82

2.3.3 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综合框架建构82

2.3.4 AHP框架综合评价的难点与进一步的工作84

2.4 游憩空间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要素研究86

2.4.1 人类游憩空间演变的整体概述86

2.4.2 氏族部落的游憩空间雏形88

2.4.3 中国古代游憩空间的要素分析91

2.4.4 西方古代游憩空间的要素100

2.4.5 中西方近代游憩空间发展107

2.4.6 现代游憩空间简述108

2.4.7 塑造富于文化特色的游憩空间系统110

2.5 小结111

第二篇 问题与困惑115

第3章 我国游憩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惑115

3.1 来之不易的幸福:我国现代游憩发展的两个重要变化115

3.1.1 生活态度:从苦行到人本115

3.1.2 游憩建设:从初步发展到抵制再到推进119

3.2 我国城市游憩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122

3.2.1 闲暇利用存在误区,游憩生活质量堪忧123

3.2.2 游憩空间普遍不足,公共环境建设粗放128

3.2.3 城市蔓延缺乏控制,盲目发展破坏资源136

3.2.4 高档场所重复建设,公益设施缺乏投资142

3.2.5 游憩文化躁动庸俗,精神家园危机重重148

3.2.6 自驾旅游初露端倪,交通模式必须思量153

3.3 导致我国大众游憩困境的原因分析156

3.3.1 游憩障碍156

3.3.2 对我国大众游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57

3.3.3 导致游憩系统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159

3.4 小结161

第三篇 它山之石165

第4章 《雅典宪章》的启示165

4.1 《雅典宪章》:对城市“呼吸空间”的关怀与思考165

4.2 城市游憩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产物167

4.2.1 经济发展、闲暇增加、新技术的游憩性使用是游憩需求增长的基本动力167

4.2.2 城市蔓延、建设挤占、游憩资源的私有化是游憩空间缺乏的核心原因171

4.2.3 交通压力增大与郊区环境变化是现代游憩不可忽视的影响175

4.3 “对人性的需求就是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需求”178

4.4 对《雅典宪章》的评述与思考179

4.4.1 黑暗中的火炬179

4.4.2 现代主义的理想180

4.4.3 人文精神与环境意识缺失的遗憾182

4.5 小结183

第5章 由空间规划到综合策略——西方近现代游憩规划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启示185

5.1 萌芽时期(1800~1840年代)186

5.1.1 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公共卫生问题严峻186

5.1.2 环境改造开创新局,公园建设初见成效187

5.1.3 思考与评论189

5.2 美化时期(1840~1910年代)189

5.2.1 各种问题相互交杂,城市改革理想远大189

5.2.2 美化运动热情高涨,游憩空间开始复苏195

5.2.3 现代旅游逐步兴起,国家公园拉开序幕203

5.3 干预时期(1900~1960年代)205

5.3.1 城市蔓延速度加快,游憩需求迅速增长205

5.3.2 经济建设政府干预,基础设施投入加强206

5.3.3 规划思潮风起云涌,游憩功能备受关注207

5.3.4 城市布局整体规划,游憩空间系统建设213

5.3.5 设施配置指标控制,管理体制初见雏形218

5.3.6 闲暇教育应运而生,相关组织积极效力221

5.3.7 思考与评价223

5.4 重组时期(1950~1980年代)224

5.4.1 政府预算由高转低,游憩发展目标多元224

5.4.2 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城市理论重新反思226

5.4.3 环境意识普遍树立,规划方法走向科学237

5.4.4 专项规划类型多样,需求调查全面开展241

5.4.5 休闲研究逐步深入,闲暇教育再上台阶249

5.4.6 思考与评价252

5.5 复兴时期(1980年代至今)253

5.5.1 经济模式亟待改变,持续发展深入人心253

5.5.2 文化竞争深度开展,休闲产业肩负重任256

5.5.3 规划思想百花齐放,东方哲学力主潮流257

5.5.4 城市复兴全面推动,精明增长广泛开展260

5.5.5 生态网络叠加构建,步行空间再度回归265

5.5.6 游憩规划再度转变,综合意义得以拓展267

5.6 小结269

第6章 西方当前游憩规划的体系构成与重要规划类型研究271

6.1 西方当前游憩规划的体系框架构成271

6.2 着眼于实现整体社会理想的城市综合性发展策略和规划272

6.2.1 案例:1982年日本《东京都长期规划》273

6.2.2 案例:2004年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系列规划278

6.3 着眼于单方面或多方面游憩条件改善的各类型专业规划282

6.3.1 开放空间规划(Openspace Plan)282

6.3.2 游憩规划288

6.3.3 SCORP规划294

6.3.4 案例:在多项专业规划共同引导下的游憩发展:纽约州游憩规划体系研究299

6.4 小结304

第四篇 我国游憩发展的宏观策略与规划方法研究第7章 我国城市游憩发展的综合战略研究307

7.1 城市游憩发展决策遵循的基本原则307

7.1.1 公益性原则307

7.1.2 综合性原则309

7.1.3 科学性原则309

7.2 城市游憩决策中的基本思考方法312

7.2.1 系统分析,重点把握313

7.2.2 浪漫创想,科学探索314

7.2.3 巧妙思考,博采众长319

7.2.4 区别对待,细节关怀321

7.3 推动我国当前城市游憩发展的十大战略方针324

7.3.1 空间拓展,文脉传承325

7.3.2 层级保护,重点控制329

7.3.3 网络建构,功能混合338

7.3.4 科学布局,有机发展340

7.3.5 服务优化,选择多元343

7.3.6 文化渲染,产业促进346

7.3.7 社区启动,多方参与351

7.3.8 教育开展,媒体宣传357

7.3.9 学术繁荣,技术运用362

7.3.10 规划引导,区域协调364

第8章 适宜我国游憩发展的规划体系建构与方法探讨366

8.1 我国游憩发展规划体系建构建议366

8.1.1 当前:结合已有规划,渗透游憩内容366

8.1.2 长远:设立专项规划,保持相对灵活371

8.2 区域层面游憩规划的重点与案例研究372

8.2.1 意义与目标372

8.2.2 关键问题与核心因子375

8.2.3 规划的途径与方法376

8.2.4 需要注意的问题377

8.3 案例:京津冀区域旅游协作的途径与方法379

8.3.1 寻找区域旅游协作中的多赢途径379

8.3.2 目前情况下可以考虑相互协调的内容381

8.4 城市层面游憩规划的重点与案例研究383

8.4.1 规划目标383

8.4.2 市域层面规划应当注意的要素383

8.4.3 市区/建成区层面规划应当注意的要素384

8.5 案例:北京近郊“国家公园”战略思考385

8.5.1 背景:北京空间发展战略与近郊四大公园的提出385

8.5.2 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分析386

8.5.3 近郊:北京城市诸多矛盾的焦点389

8.5.4 国家公园:具有特殊景观价值与生态文化意义的空间389

8.5.5 国家公园: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布局特色、发挥综合效益的多赢途径392

8.5.6 发挥公园效益所需要注意的方面394

8.6 小结395

第9章 结论——科学运用游憩综合效益,推动人居环境整体发展396

9.1 游憩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396

9.2 游憩是推动人居环境综合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397

9.3 游憩综合效益的发挥必须寻求科学的途径397

9.4 我国游憩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繁荣398

9.5 其他·散记398

参考文献401

后记411

附录一 休闲宪章Charter for Leisure412

附录二 雅典宪章Town-Planning Chart415

附录三 技术、制度与闲暇:人类闲暇时间演变历史421

附录四 西方城市文化发展趋向研究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