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制环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制环境研究
  • 马抗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41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制环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第一节 基本背景 1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校 1

二、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 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法制的发展历程 7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法制的发展历程 7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立法的成果 13

第三节 大学生法律素质状况 18

一、法律素质和法律素质调查 18

二、我国大学生法律素质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20

三、大学生不同群体的法律素质比较 24

四、大学生与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比较 25

五、大学生法律素质状况原因分析 26

第四节 研究思路、目标和基本界定 27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27

二、研究的基本界定 28

三、研究的价值 29

第二章 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30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的理论基础 30

一、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 30

二、高等教育的法律界定 32

第二节 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36

一、宪法层面上的法律关系 39

二、行政法律关系 43

三、民事法律关系 46

第三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51

第一节 高校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 51

一、学生是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 51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异化及恢复 52

第二节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58

一、学生的权利 59

二、学生的义务 78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权 82

第一节 高校规章制定权的法治化 82

一、高校规章制定权的权力来源 82

二、高校规章的法律效力 84

三、高校规章的分类 88

四、我国高等学校规章制定权的监督 89

第二节 高校具体权限和责任 100

一、高校的权限 100

二、高校的责任 108

第五章 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研究 110

第一节 大学生合法权益侵害类型及其特征 110

一、受教育权的纠纷 111

二、公正评价权的纠纷 117

三、财产侵害纠纷 120

四、人身侵害纠纷 123

五、人格权的纠纷 130

第二节 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救济途径分析 137

一、民事纠纷的救济 141

二、行政纠纷的救济 144

第六章 高校学生管理法律制度的冲突和缺位 165

第一节 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与法律制度的冲突 165

一、高校规章与法律冲突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 166

二、高校“立法”的性质及权限 167

三、高校规章与法律冲突的类型分析 172

四、高校规章与法律冲突的解决途径 180

第二节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位与失范 184

一、问题的提出 184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位 186

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失范 194

四、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对策 199

第七章 构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制环境建议 203

第一节 基本思路 204

一、大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对称观 205

二、高校管理权利和大学生权利的平衡观 207

三、权利本位与权利救济的并行设计 209

四、依法管理和自主办学统一 211

五、法制建设和道德文明建设并举 213

第二节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法律体系 216

第三节 贯彻落实依法治校 223

第四节 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 229

第五节 构建完善纠纷解决体系 237

一、教育纠纷协商解决制度 238

二、教育纠纷调解制度 240

三、教育纠纷申诉解决制度 241

四、教育纠纷仲裁制度 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