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调查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水延凯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2135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社会调查-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调查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1
第一篇 概述5
第一章 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5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5
一、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6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8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10
一、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10
二、有效改造社会的重要条件10
三、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途径11
四、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12
五、端正党风学风的基础一环13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13
一、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14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16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17
二、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18
一、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18
三、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19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24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24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25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26
第二节 近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27
一、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7
二、近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28
三、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3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32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调查33
二、列宁与社会调查35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37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38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38
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社会调查40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调查43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准备51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51
第二篇 准备阶段51
一、准备阶段52
二、调查阶段52
三、研究阶段53
四、总结阶段53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54
一、调查课题及其类型55
二、选题的重要意义56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57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58
一、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务58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59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60
一、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61
二、形成研究假设的必要条件62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63
一、调查人员的选择63
二、调查人员的培训65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69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69
一、社会调查的两种类型70
二、社会调查的各种分类70
第二节 普遍调查72
一、普查的概念和意义72
二、普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72
三、普查的优点和局限性74
四、快速普查74
二、典型调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75
一、典型调查的概念和意义75
第三节 典型调查75
三、典型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77
四、重点调查和个案调查77
第四节 抽样调查78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78
二、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80
三、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85
四、样本规模和抽样误差86
五、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89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93
第一节 社会指标93
第五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93
二、社会指标的类型94
三、社会指标的功能96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97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97
二、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100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101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108
第三节 社会测量及其层次108
二、社会测量的层次109
第四节 主观社会指标的测量111
一、主观社会指标的种类111
二、主观社会指标的测量方法113
第六章 调查方案的设计122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122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123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124
第二节 调查指标的设计125
一、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126
二、调查指标的设计原则127
三、操作定义的设计129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131
一、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131
二、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径133
第四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134
一、可行性研究的几种方法135
二、试验调查的实施135
第一节 文献调查法的概念和文献的种类141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141
第三篇 调查阶段141
一、什么是文献调查法142
二、文献的种类及其发展趋势143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146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146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147
三、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149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149
一、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150
二、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151
一、内容分析及其种类153
第四节 内容分析153
二、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方法154
第五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155
一、文献调查法的优点155
二、文献调查法的缺点155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159
一、什么是实地观察法159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159
二、实地观察法的种类160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162
一、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162
二、实地观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63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168
一、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168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170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172
一、实地观察法的优点172
二、实地观察法的缺点173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177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177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177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178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180
一、接近被访问者180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181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183
四、引导和追询185
五、访谈的结束186
六、再次访问187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188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188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89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190
四、做好访问记录191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192
六、关于电话访问194
一、访问调查法的优点195
第四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195
二、访问调查法的缺点196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200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200
一、什么是集体访谈法200
二、集体访谈法的种类201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202
一、集体访谈前的准备202
二、集体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203
三、做好集体访谈后的工作204
一、集体访谈法的优点205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205
二、集体访谈法的缺点206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206
一、什么是头脑风暴法206
二、反向头脑风暴法207
第五节 德尔菲法207
一、什么是德尔菲法208
二、派生德尔菲法208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211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211
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212
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212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214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214
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216
三、问题的表述218
四、回答的类型和方式220
五、设计答案应该注意的问题226
六、编码228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230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230
二、努力提高问卷的回复率231
三、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232
第四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233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233
二、问卷调查法的缺点234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238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238
第十二章 实验调查法238
二、实验调查法的种类240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241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241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242
三、多实验组设计244
第三节 实验调查的实施244
一、实验者的必备条件245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245
三、实验过程的控制246
四、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价249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250
一、实验调查法的优点250
二、实验调查法的缺点251
第四篇 研究阶段257
第十三章 整理资料257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257
一、整理资料的重要意义258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258
一、审查260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260
二、分类262
三、汇编263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263
一、检验263
二、分组264
三、汇总269
四、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269
一、问卷的审查284
第四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284
二、开放型回答的后编码285
三、数据的录入285
第十四章 统计分析289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289
一、统计分析及其目的290
二、统计分析的原则291
三、统计分析的过程292
四、统计分析的层次293
二、推断统计及其基本原理294
第二节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294
一、描述统计及其内容294
三、推断统计的两种基本形式296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299
一、集中量数分析299
二、离散量数分析302
三、单变量分析中的统计推断307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307
一、双变量分析的内容307
二、双变量分析的方法309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321
一、为什么要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321
二、多变量统计分析内容简介322
第六节 统计软件简介325
一、SPSS软件简介325
二、其他统计软件简介327
第十五章 思维加工332
第一节 比较法和分类法333
一、比较法333
二、分类法334
第二节 分析法和综合法336
一、分析法336
二、综合法337
第三节 矛盾分析法339
一、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339
二、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340
三、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40
第四节 因果分析法342
一、形式逻辑的因果分析法342
二、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分析法345
第五节 系统分析法347
一、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347
二、研究系统的内在结构348
三、揭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349
四、探究系统的外部环境350
第六节 结构—功能分析法351
一、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351
二、黑箱方法、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352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359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359
第五篇 总结阶段359
第十六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359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360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364
一、标题365
二、前言366
三、主体367
四、结束语369
五、简介370
六、后记372
七、附录372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373
一、提炼报告主题373
二、拟定写作提纲374
三、精选调查材料374
四、推敲书面语言375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评估378
一、评估调查报告的重要意义378
第十七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378
二、评估调查报告的基本原则379
三、评估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380
四、评估调查报告的主要方法382
第二节 调查成果的应用383
一、应用调查成果的重要意义383
二、应用调查成果的种种困难384
三、创造条件,促进调查成果的应用385
一、社会调查的工作总结386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386
二、调查人员的个人总结388
附录392
附录之一:随机数表392
附录之二:标准正态分布表395
附录之三:t分布表396
附录之四:X2(Chisquare)分布表397
附录之五:r值化为Z′值表398
附录之六:F分布表402
热门推荐
- 3479218.html
- 1168267.html
- 3836465.html
- 3173162.html
- 3778493.html
- 2947497.html
- 2065021.html
- 2089702.html
- 1655300.html
- 2068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31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3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7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8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3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3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1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2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7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