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眼科学基础与临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培增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241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38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985页
- 主题词:眼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眼科学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细胞体外培养的准备工作3
一、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和要求3
目录3
第一篇 眼科学相关基础3
第一章 眼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郑健樑)3
三、培养用品的洗涤与消毒4
二、细胞培养的各类仪器4
第二节 眼组织细胞的体外培养5
一、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6
二、角膜内皮细胞的培养7
三、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8
四、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10
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13
六、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体外培养14
七、结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16
八、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18
九、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19
十、泪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21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体外培养及单克隆23
第三节 眼内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23
二、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胞培养26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概述31
第二章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眼科的应用(吴开力 马璇)31
一、二维凝胶电泳32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技术32
二、凝胶图像分析34
三、质谱分析35
四、生物信息学36
五、蛋白质芯片37
第三节 眼蛋白质组学38
三、视网膜39
二、晶状体39
一、角膜39
五、泪液40
四、青光眼病变组织40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41
第一节 流行性角结膜炎44
第三章 眼部常见病毒感染(吴开力 张艳莉)44
第二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5
一、HSV感染46
第三节 单纯疱疹病毒与眼病46
三、HSV-1和HSV-2感染47
二、HSV流行病学资料47
五、眼HSV感染的临床表现48
四、病毒检测48
第四节 HTLV及其相关的眼病49
七、HSV眼感染的治疗49
六、HSV感染的复发49
二、HTLV致病的分子机制50
一、HTLV感染的流行病学50
三、HTLV相关的眼病51
第五节 巨细胞病毒与眼部疾病52
二、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55
一、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55
第四章 眼部新生血管发生的病理机制与对策(张平)55
第一节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机制55
一、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因58
第二节 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58
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59
四、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60
三、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60
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62
一、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原因62
第三节 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62
四、虹膜新生血管的治疗63
三、虹膜新生血管的病理改变63
一、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原因64
第四节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和治疗64
五、虹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64
四、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65
三、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治疗65
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65
一、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因66
第五节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66
四、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67
三、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67
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结构67
一、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特征69
第六节 肿瘤新生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69
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69
第七节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剂70
二、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70
二、内皮抑制素71
一、血管抑制素71
五、催乳素72
四、软骨源抑制因子72
三、色素上皮起源因子72
九、Tranilast73
八、thalidomide及其衍生物73
六、VEGF抑制剂73
七、血栓反应素-173
十二、αvβ3和αvβ5的拮抗剂cyclic peptide74
十一、核因子kappaB抑制剂74
十、抗体片段L1974
一、致病机制77
第一节 概述77
第五章 感染性眼病的病理与临床(钟秀风)77
三、临床病理特点78
二、基本特征78
四、感染性眼病的病理诊断方法79
一、概述80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眼病80
二、单疱病毒感染81
四、寻常疣84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84
七、流行性角结膜炎85
六、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85
五、传染性软疣85
九、艾滋病在眼部的表现86
八、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86
一、概述88
第三节 衣原体感染性眼病88
二、沙眼89
三、包涵体性结膜炎90
一、概述91
第四节 细菌感染性眼病91
三、葡萄球菌感染93
二、淋菌性结膜炎93
四、链球菌感染96
五、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97
六、结核分枝杆菌眼病98
七、麻风性眼病100
一、概述102
第五节 真菌性眼病102
八、其他细菌引起的眼内炎102
二、真菌性角膜溃疡104
三、真菌性眼内炎107
四、眼眶真菌病109
一、概述110
第六节 寄生虫性眼病110
三、棘阿米巴角膜炎112
二、结膜吸吮线虫112
四、眼绦虫病113
五、眼弓形虫病116
二、梅毒性角膜基质炎117
一、概述117
第七节 梅毒螺旋体眼病117
四、梅毒性视神经炎118
三、梅毒性葡萄膜视网膜炎118
一、端粒及端粒酶的概念及历史120
第六章 端粒及端粒酶与眼部疾病的关系(程浩 吴中耀)120
二、端粒酶与眼部疾病121
三、端粒酶抑制剂治疗眼科肿瘤的研究及前景124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29
第一节 眼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131
第七章 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眼遗传病基因克隆、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张清炯 郭向明)131
一、定位克隆132
三、已知的眼病基因位点及其致病基因133
二、功能克隆133
第二节 眼遗传病基因诊断135
一、基因诊断方法136
二、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诊断137
第三节 基因治疗139
一、青光眼143
第一章 计算机视野的临床应用(吴德正)143
第二篇 辅助检查143
二、视路病变157
三、视网膜和脉络膜病变177
一、前言183
第二章 计算机视野的基本技术及其新进展(龙时先 吴德正)183
二、计算机视野检查的影响因素186
三、计算机视野的检查策略190
四、计算机视野的检查程序198
五、计算机视野的结果分析202
六、非常规视野检查法216
七、计算机视野与多焦视诱发电位223
一、眼电图229
第一节 常规临床视觉电生理229
第三章 临床视觉电生理原理(罗光伟)229
二、视网膜电图233
三、视觉诱发电位240
一、多焦视网膜电图245
第二节 多焦视觉电生理245
二、多焦视诱发电位252
一、如何测定黄斑功能255
第三节 临床视觉电生理应用几点事项255
二、屈光间质混浊时应用256
三、联合应用全面评价视觉系统功能258
第二节 色光混合259
第一节 彩色的特性259
第四章 色觉研究及其临床应用(黄时洲 吴乐正)259
二、对立机制理论260
一、三原色学说260
第三节 色觉学说260
一、正常色觉者的基因特点261
第四节 色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61
三、阶段学说261
四、Land理论261
二、红绿色觉异常者的基因特点262
第五节 色觉测定263
四、蓝锥细胞单色视263
三、蓝色觉异常的基因特点263
二、排列试验264
一、假同色图试验264
三、色觉镜检查266
三、一些特殊的匹配267
二、颜色匹配试验267
第六节 正常色觉267
一、比色的定义267
一、先天性色觉异常268
第七节 色觉异常268
二、后天性色觉异常269
吲哚青绿的生物学特性271
第一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基础知识271
第五章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黄时洲 文峰 吴德正)271
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步骤272
第二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方法272
三、同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技术273
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技术273
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正常荧光形态274
第三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图像的解释274
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异常荧光形态275
一、老年黄斑变性276
第四节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276
三、脉络膜肿瘤279
二、其他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病变279
四、脉络膜炎283
五、视网膜大动脉瘤286
一、动物正常视网膜的OCT图像290
第一节 OCT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刘杏 黄晶晶 骆荣江 李加青 钟兴武)290
第六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90
二、动物视网膜变性模型的OCT图像291
三、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OCT图像293
四、罗猴激光视网膜损伤的OCT图像294
五、OCT在兔眼视网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295
六、OCT在猴试验性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297
七、OCT在动物实验性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298
第二节 O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刘杏 凌运兰 黄晶晶)300
一、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厚度301
二、OCT测量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302
三、OCT在黄斑裂孔形成及诊断中的应用305
四、OCT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诊断中的应用309
五、OCT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313
二、内镜在眼科使用的操作技术和方法322
一、眼内镜的工作原理322
第七章 内镜手术在眼科的应用(余敏斌 黄圣松)322
三、眼内镜手术的应用323
五、鼻内镜在眼眶疾病的应用326
四、泪道内镜的应用326
六、展望327
第一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29
第八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高前应 葛坚)329
一、细胞内离子分析331
第二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眼科的应用331
二、细胞间通讯研究333
三、免疫荧光定位、定量测量334
四、角膜疾病研究335
二、药物作用的机制339
一、药物作用339
第三篇 眼科药理339
第一章 眼科药物学基础(邓新国 唐细兰)339
第一节 前言339
第二节 眼科药效学339
三、眼用药物的不良反应340
三、药物在眼组织内吸收341
二、药物跨膜转运341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341
一、概述341
四、药物在眼组织内的分布、代谢和排出343
五、房室概念及房室模型344
六、药代动力学的一些参数和概念345
第四节 影响药物对眼作用的因素346
七、滴眼液在眼组织的药代动力学346
三、病人生理因素347
二、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347
一、给药途径347
一、眼科药物常用剂型348
第五节 眼科药物常用剂型及给药方式348
四、病理状态348
二、眼科药物常用给药方式349
第六节 眼科新药研究及发展方向350
二、制剂的发展方向351
一、目前正在开发或已上市的眼用新药351
一、抗微生物药的作用机制354
第一节 抗微生物药354
第二章 眼科常用的药物(唐细兰)354
二、常用抗生素及其在眼科的应用355
三、化学合成的抗菌药360
四、抗病毒药361
五、抗真菌药362
三、托品酰胺363
二、后马托品363
第二节 散瞳药与睫状肌麻痹药363
一、阿托品363
一、降眼压药364
第三节 青光眼用药364
四、去氧肾上腺素364
五、复方托品酰胺364
三、药物性小梁切除术及青光眼手术中药物的应用366
二、视神经保护药366
一、抗氧化剂367
第四节 防治白内障的药367
三、治疗白内障的中成药368
二、营养类药368
一、糖皮质激素369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369
二、非甾体抗炎药371
二、H1受体阻滞剂372
一、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372
第六节 抗变态反应药372
一、人工泪液373
第七节 人工泪液及保护角膜与促进上皮生长药373
二、保护角膜与促进上皮生长药374
一、表面麻醉剂375
第八节 局部麻醉药375
一、防治近视药及抗视疲劳药376
第九节 眼科其他用药376
二、浸润麻醉和传导麻醉剂376
二、血管收缩剂和减充血剂377
三、影响免疫功能药378
四、促进角膜吸收和脱水剂及其他药379
五、中成药滴眼液及眼膏380
七、眼科专科全身用药381
六、眼科诊断用药381
八、眼科术中用药382
第三章 药源性眼病(唐细兰)385
第一节 概述393
第一章 脱细胞真皮在眼睑原位重建中的应用(陈家祺)393
第四篇 眼睑及泪器病393
二、脱细胞真皮材料分析394
一、脱细胞真皮的制备394
第二节 脱细胞真皮的制备和组织形态学研究394
第三节 脱细胞真皮组织相容性和愈合机制的研究395
一、病例选择398
第四节 脱细胞真皮植入联合游离植皮进行眼睑缺损原位重建398
三、术后随访及效果评价399
二、手术方式的设计399
第二节 泪道的应用解剖402
第一节 泪道的胚胎发育402
第二章 泪道疾病(王智崇 王凌华)402
一、膜性泪道403
四、泪道的神经支配404
三、泪道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回流404
二、骨性泪道404
四、鼻泪管405
三、泪囊405
第三节 泪道的组织学405
一、泪小点405
二、泪小管405
二、泪液排泄的生理机制406
一、泪液排泄的过程406
第四节 泪液的排泄生理406
三、泪道冲洗术411
二、味觉试验411
第五节 泪道功能检查411
一、染料消失试验411
四、泪道探通术412
八、CT扫描413
七、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术413
五、泪道X线检查413
六、核素泪道造影术413
一、器质性病变所致泪溢414
第六节 泪溢的发病机制414
九、MRI检查414
一、泪小点和泪小管先天性异常415
第七节 泪道系统先天性异常415
二、泪道功能不全415
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416
二、先天性泪道瘘管416
一、泪小管炎417
第八节 泪道系统炎症417
二、泪囊炎418
第九节 泪道系统狭窄或阻塞421
三、阻塞或狭窄的部位判断422
二、检查方法422
一、原因422
四、临床表现423
五、治疗424
六、先天性泪道阻塞425
三、泪道系统异物426
二、泪小管断裂426
第十节 泪道系统外伤426
一、泪小点移位或转向426
二、泪小管的恶性肿瘤427
一、泪小管良性肿瘤427
四、面中部骨折所致的泪道挤压畸形427
第十一节 泪道系统肿瘤427
三、泪囊肿瘤428
一、泪小点手术429
第十二节 常规泪道手术429
二、泪小管手术430
三、泪囊手术431
第十三节 微创性泪道手术432
四、高频泪道浚通术433
三、术前准备433
一、手术的主要特点433
二、手术指征433
五、激光泪道成形术434
六、鼻内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435
第十四节 介入性泪道手术436
七、泪道内镜辅助下泪道手术436
一、鼻泪道支架植入术437
一、眼用内镜438
第十五节 泪道内镜438
二、泪道球囊成形术438
二、泪道内镜439
一、FK506的理化性质447
第二节 FK506的免疫抑制机制447
第五篇 眼表、眼表疾病和角膜447
第一章 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FK506在眼科的应用研究(陈家祺)447
第一节 概述447
二、FK506眼用剂型的研制448
一、FK506全身用药特点448
二、FK506的作用机制448
第三节 FK506的常用剂型和药动学448
一、FK506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451
第四节 FK506治疗免疫相关性眼病451
二、FK506治疗免疫性眼表疾病453
五、FK506在视网膜移植和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454
四、FK506治疗葡萄膜炎454
三、FK506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454
二、角膜缘上皮457
一、角膜上皮457
第二章 眼表上皮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黄丹平 葛坚)457
第一节 眼表面上皮的组织结构457
一、角膜上皮的基因表达458
第二节 眼表面上皮的基因表达458
三、结膜上皮458
第三节 细胞因子与眼表面上皮459
三、结膜上皮的基因表达459
二、角膜缘上皮的基因表达459
二、转化生长因子β460
一、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460
一、羊膜移植461
第四节 眼表上皮重建461
三、与角膜伤口愈合有关的炎性细胞因子461
四、凋亡461
三、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462
二、角膜缘移植术462
四、展望463
一、羊膜的组织解剖和生物学特性465
第一节 羊膜及羊膜移植的临床基础研究465
第三章 羊膜移植(周世有 陈家祺)465
三、羊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466
二、羊膜的取材、制备和保存466
一、羊膜移植在结膜眼表重建中的应用467
第二节 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临床研究467
二、羊膜重建角膜表面的应用概况468
三、手术方法和步骤469
四、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手术技巧470
二、解剖结构473
一、角膜上皮的胚胎发育473
第四章 角膜上皮细胞(王智崇 刘敬波)473
三、角膜上皮细胞的生理特性475
四、角膜上皮生物化学特性476
五、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477
六、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技术及研究进展478
七、角膜上皮细胞的鉴定479
八、角膜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意义480
一、蚕食性角膜溃疡的组织病理观察484
第二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484
第五章 蚕食性角膜溃疡的免疫学研究与治疗(陈家祺)484
第一节 概述484
二、相关免疫学的研究485
三、蚕食性角膜溃疡患者角膜基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抗原的研究489
四、蚕食性角膜溃疡发病机制490
第三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临床流行病学特点491
二、球结膜切除492
一、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492
第四节 蚕食性角膜溃疡的治疗492
四、角膜移植493
三、全身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493
第二节 流行病学498
第一节 概述498
第六章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概况(邓新国)498
一、临床特点499
第四节 诊断499
第三节 病原学499
二、实验室检查500
一、药物治疗503
第五节 治疗503
三、共聚焦显微镜直接检查503
二、外科治疗505
一、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发展背景、历史、命名和分类508
第一节 概述508
第七章 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的临床基础与临床研究(陈家祺)508
三、手术使用的主要设备509
二、手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509
一、微型角膜刀的切割效果511
第二节 手术的临床基础研究511
二、术后板层界面的愈合过程和特点512
三、术后角膜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513
四、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514
二、手术后散光516
一、手术后的视力516
第三节 手术的临床研究516
三、手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517
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518
七、存在的问题及展望519
六、术后并发症519
五、术后角膜的共焦显微镜检查519
一、原因525
第一节 角膜水肿和失代偿525
第六篇 晶状体及白内障525
第一章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形态学基础(石海红 李永平)525
三、处理526
二、形态学改变526
二、纤维蛋白渗出527
一、虹膜炎症反应527
第二节 术后炎症反应527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528
一、原因528
三、眼内炎528
四、术后炎症反应的防治原则528
第三节 上皮内生和前房上皮细胞植入528
一、后囊膜混浊529
第四节 囊膜混浊和后发障529
三、处理529
三、囊袋收缩综合征531
二、前囊膜混浊531
三、恶性青光眼532
二、瞳孔阻滞性青光眼532
四、人工晶状体间的混浊532
第五节 继发性青光眼532
一、一过性眼压升高532
第六节 人工晶状体位置改变533
六、色素性青光眼533
四、血影细胞性青光眼533
五、囊袋阻滞综合征533
一、发病机制534
第八节 视网膜脱离534
第七节 黄斑囊样水肿534
一、发病机制534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534
三、防治534
三、防治535
二、病理形态学改变535
一、白内障手术新技术537
第二章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技术(钱益勇 张振平)537
二、新型人工晶状体539
一、晶状体再生的过程和体外培养547
第三章 晶状体再生的机制和进展(刘奕志)547
二、主要的因子和基因548
三、兔眼晶状体再生的研究549
四、展望550
一、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范畴和现状555
第一章 青光眼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葛坚 范志刚)555
第七篇 青光眼555
二、中国的青光眼基础研究现状558
三、我国青光眼研究的挑战和发展趋向561
一、青光眼致病基因筛查564
(葛坚 段山 高前应 魏雁涛)564
第二章 GZ.1家族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基因突变筛查及其功能研究564
二、青光眼致病基因功能研究567
二、纤溶剂571
一、抗炎药物571
第三章 青光眼滤过手术瘢痕化调控研究(葛坚 王继兵)571
三、影响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或药物572
四、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药物574
七、光动力学疗法576
六、导致细胞凋亡的药物576
五、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576
八、基因治疗577
一、循证医学概述581
第四章 循证医学与青光眼(余敏斌 杨扬帆)581
二、循证思维在青光眼临床科研中的必要性582
三、循证眼科学对青光眼临床的评估进展583
四、结束语和展望585
一、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的方法和现状587
第五章 银杏提取物(GBE)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中的应用(余敏斌 李劲嵘)587
三、银杏叶提取物(GBE)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589
二、银杏叶提取物(GBE)的成分589
五、GBE的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590
四、BE在眼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590
六、小结591
一、实验性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研究595
第一章 葡萄膜炎研究现状(李兵 杨培增)595
第八篇 葡萄膜炎595
二、葡萄膜炎发生的分子及细胞学基础597
三、葡萄膜炎与免疫遗传学598
四、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与葡萄膜炎599
一、葡萄膜炎的概念603
第二章 葡萄膜炎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杨培增)603
二、葡萄膜炎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604
三、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作用的异质性606
四、如何实现葡萄膜炎的个体化治疗611
第一节 概述614
第三章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高杨 杨培增)614
一、环孢素615
第二节 淋巴细胞内信号阻断剂615
二、他克莫司616
三、西罗莫司617
一、来氟米特618
第三节 抗代谢类免疫抑制剂618
四、FTY720618
二、霉酚酸酯619
第四节 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620
二、达克珠单抗621
一、α-干扰素2a和α-干扰素2b621
三、依那西普622
四、英夫利昔单抗623
五、阿那白滞素624
七、魔弹625
六、抗T细胞药物625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626
八、免疫耐受诱导剂626
三、临床特征630
二、流行病学特征630
第四章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王红 杨培增)63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630
六、诊断631
五、实验室和辅助检查631
四、临床分期631
七、治疗632
一、脉络膜血管瘤637
第一节 脉络膜良性肿瘤637
第九篇 脉络膜肿瘤及血管性疾病637
第一章 脉络膜肿瘤的FFA与ICGA图像特征(闫宏)637
二、脉络膜骨瘤639
三、脉络膜痣642
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43
第二节 脉络膜恶性肿瘤643
二、脉络膜转移癌646
一、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651
第一节 脉络膜血管瘤(孙祖华 文峰)651
第二章 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病变研究进展(文峰等)651
二、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654
一、PCV的流行病学特征656
第二节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文峰 吴德正)656
三、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657
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657
四、中国人PCV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659
五、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662
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与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的区别与联系663
七、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665
一、视网膜动脉阻塞666
第三节 眼循环障碍性疾病(陈艳丽 文峰)666
二、视网膜静脉阻塞668
三、视网膜中央动脉慢性供血不足670
第一节 概念675
第一章 全玻璃体切除术(刘文)675
第十篇 视网膜及视神经675
一、材料和方法676
第二节 巩膜穿刺孔脱出物活检的临床意义676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677
三、临床意义678
一、患者与方法679
第三节 玻璃体基底部撕脱新分类679
二、玻璃体基底部撕脱发生机制680
三、临床意义682
第四节 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是玻璃体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683
二、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分级684
一、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684
三、临床资料686
五、临床意义687
四、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的临床表现687
一、基本手术设计689
第五节 全玻璃体切除术689
二、全玻璃体切除术要点690
三、全玻璃体切除术并发症691
一、在眼外伤手术中的应用693
第六节 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693
二、在前段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696
三、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中的应用699
第七节 小结700
一、急性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703
第一节 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703
第二章 外源性眼内炎(林晓峰 李青)703
二、滤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704
三、外伤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705
一、临床表现706
第二节 外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及治疗706
二、外源性眼内炎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707
三、诊断708
四、治疗措施709
第二节 PVR的基本概念714
第一节 概述714
第三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高前应 惠延年 葛坚)714
第四节 BRB在PVR形成中的作用715
第三节 PVR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分期715
一、细胞因素716
第五节 PVR形成的细胞和体液因素716
二、体液因素717
二、药物治疗719
一、手术治疗原则719
第六节 PVR的治疗方法719
三、基因治疗722
一、视网膜脱离手术策略的现代理念725
第四章 视网膜脱离的现代手术治疗(张少冲 刘恬)725
二、玻璃体手术的完善改良731
第五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吴乐正 盛艳娟)736
一、流行病学研究737
二、发病机制研究740
三、视功能研究746
四、中西药治疗和低视力康复752
五、展望754
第二节 视循环和感光细胞的光传导758
第一节 概述758
第六章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生物学和治疗研究进展(邓新国)758
二、感光细胞的光传导机制759
一、视循环759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760
第三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学760
二、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762
三、X-连锁遗传型766
一、概念767
第四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767
四、ROM1基因和双基因型RP767
二、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768
三、RP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及其机制768
一、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769
第五节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现状769
二、药物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现状770
三、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773
四、人工视网膜植入774
第七章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底镜下的特征性变化及形态学基础(李永平)776
二、Homer-Wright菊花团777
一、F-W菊花团777
第一节 RB瘤组织中菊花团的意义777
第二节 检眼镜下RB肿瘤性结节的形态特点778
三、菊花团的意义778
一、瘤组织表面的新生血管779
第三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变化与临床诊断的关系779
三、血管瘤型780
二、粗大的滋养血管易误诊为视网膜血管瘤780
第四节 苔藓状病灶:RB临床诊断的特征性病变781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伴发视网膜脱离783
第五节 视网膜脱离与肿瘤前膜的形成给诊断带来的困惑783
第六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球萎缩784
二、肿瘤组织前膜的形成给诊断带来了不确定性784
第七节 视网膜下蛋白样渗出与Coats反应787
一、视乳头血液供应790
第八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于强)790
二、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791
三、病理机制794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796
四、临床表现796
七、治疗797
六、视力预后797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800
第九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李双农 唐仕波)800
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801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现状803
三、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光感受器异常机制的探讨803
第一节 IMH发病机制807
第十章 特发性黄斑裂孔研究与临床治疗新进展(赖铭莹 唐仕波 李加青)807
一、临床分期与自然病程808
第二节 分期、自然病程及临床特征808
二、临床特征809
一、手术治疗时机811
第三节 IMH的手术治疗811
二、手术方法812
三、手术并发症814
五、手术预后815
四、IMH的愈合的过程815
六、IMH手术将来的研究方向816
一、黄斑水肿的病因和流行病学818
第十一章 黄斑水肿的手术治疗(梁小玲 陈浩宇)818
二、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819
三、黄斑水肿的治疗概况820
一、发病率824
第十二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梁小玲 陈浩宇 黄永盛)824
三、发病机制825
二、危险因素825
四、国际分类标准826
五、并发症827
七、鉴别诊断828
六、诊断828
九、筛查829
八、治疗829
十、预后831
一、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835
第一节 近视眼发病机制研究835
第十一篇 视光学及小儿眼科835
第一章 近视眼发病机制研究与非手术防治(钟兴武 葛坚 聂昊辉)835
二、近视眼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838
一、近视眼的分类840
第二节 近视眼的预防方法840
二、近视眼的预防方法841
二、青少年渐进镜的设计842
一、青少年渐进多焦点镜片预防近视进展的效果842
第三节 青少年渐进多焦点镜片842
三、青少年渐进镜的验配843
一、RGP材料845
第四节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845
二、RGP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846
一、角膜矫形镜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849
第五节 角膜塑形镜849
二、角膜矫形镜的验配850
第六节 近视眼的药物防治851
三、其他药物852
二、哌仑西平852
一、阿托品852
二、传统的骨骼肌纤维分类法854
一、肌肉的组织细胞学854
第二章 斜视与弱视的研究与临床854
第一节 眼外肌的解剖和组织细胞学研究进展(余新平 麦光焕)854
三、眼外肌纤维特点及分类855
五、眼外肌的本体感受器857
四、猴眼外肌纤维的发育顺序857
六、斜视及眼外肌手术对眼外肌的影响858
七、小结859
二、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860
一、临床应用的历史回顾860
第二节 A型肉毒杆菌毒素在眼科的应用现状(陈静嫦 麦光焕)860
三、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制备和使用方法861
六、在眼科的临床应用862
五、并发症862
四、治疗机制862
七、小结与展望866
第三节 角睑距离法在垂直肌和斜肌运动功能检查中的应用867
一、上直肌的运动亢进与不足程度的定量检查868
三、上斜肌功能亢进与不足程度的检查869
二、下直肌的运动亢进与不足程度的定量检查869
五、垂直肌与斜肌运动功能检查注意要点870
四、下斜肌功能亢进与不足程度的检查870
一、小儿眼科的基本检查方法872
第一节 小儿眼科的基本检查方法与技巧872
第三章 小儿眼科(郭向明)872
二、婴幼儿眼科检查技巧874
第二节 婴幼儿视功能的快速筛查-数码折射系统的应用875
一、筛查方法876
二、影响因素878
四、理想的盲区879
三、筛查对象和适应证879
五、评价与小结880
二、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处理882
一、诊断及鉴别诊断882
第三节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882
第一节 概述886
第四章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刘泉 王铮 林振德)886
一、屈光状态887
第二节 术前检查887
二、角膜地形图888
三、波阵面像差890
四、其他相关检查891
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893
第三节 角膜屈光手术893
二、PRK或LASIK术后偏中心的处理897
三、波阵面像差或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方案898
四、角膜基质环植入术900
五、传导性角膜成形术902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03
第四节 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03
后巩膜加固术910
第五节 巩膜手术910
第六节 近视眼手术治疗展望913
一、眼眶炎性假瘤的病因学研究现况919
第二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病因学研究919
第十二篇 眼眶病919
第一章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颜建华)919
第一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定义919
二、眼眶炎性假瘤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920
四、眼眶炎性假瘤眼眶组织纤维化与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921
三、神经内分泌调控因子在眼眶炎性假瘤发病中的作用921
第三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923
一、IOIP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924
二、眼眶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点与鉴别诊断927
三、眼眶炎性假瘤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928
四、眼眶炎性假瘤的分子病理学诊断929
一、皮质激素治疗934
第四节 眼眶炎性假瘤的治疗现状934
五、209例患者治疗及效果分析935
四、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935
二、放射治疗935
三、手术治疗935
热门推荐
- 139431.html
- 1749586.html
- 2995390.html
- 1227428.html
- 2422018.html
- 2588746.html
- 3723252.html
- 3646513.html
- 740955.html
- 3681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5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8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0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0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6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5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3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5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