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部要籍解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史部要籍解题
  • 王树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3576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史学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史部要籍解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一 前言1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6

(一)《左氏春秋》6

(二)《国语》和《战国策》14

(三)《竹书纪年》和《世本》20

三 《史记》和《汉书》25

(一)司马迁的事略和《史记》的撰写25

(二)《史记》的材料来源和纪传体的特点29

(三)《史记》的学术评价31

(四)《史记》的注释和流传38

(五)《汉书》的编著和纪传体的发展成型40

(六)《汉书》的学术评价和注解流传42

四 《后汉书》和《三国志》45

(一)《东观汉记》和各家《后汉书》45

(二)今本《后汉书》的成书和评价48

(三)《三国志》的编撰和评价54

(四)《三国志》的注解和流传58

五 《晋书》62

六 南北朝各史书69

(一)《宋书》69

(二)《南齐书》73

(三)《梁书》和《陈书》75

(四)《魏书》78

(五)《北齐书》83

(六)《周书》86

(七)《隋书》和《五代史志》90

(八)《南史》和《北史》94

七 《旧唐书》和《新唐书》100

(一)《旧唐书》的修撰和特点100

(二)《新唐书》的修撰和新、旧《唐书》的比较106

(三)两《唐书》的互相补正和流传情况111

八 《旧五代史》和《五代史记》114

(一)《旧五代史》的修撰和重辑114

(二)《五代史记》的编写和新、旧《五代史》的比较117

九 《宋》、《辽》、《金》三史125

(一)《宋》、《辽》、《金》三史的修撰125

(二)《宋史》的特点和有关著作127

(三)《辽史》的特点和有关著作130

(四)《金史》的特点和有关著作133

(五)《宋》、《辽》、《金》三史共同的一些问题136

十 《元史》和《新元史》140

(一)《元史》的编撰和特点140

(二)《元史》的重撰和《新元史》的成书143

十一 《明史》149

十二 《清史稿》155

十三 二十六史概观160

十四 《前汉纪》和《后汉纪》173

十五 《资治通鉴》177

(一)《资治通鉴》的编著和主要内容177

(二)《资治通鉴》的体例和学术评价179

(三)《资治通鉴》的有关著作及其成书后对于史书编纂的影响183

(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同类各书186

十六 在《通鉴》影响下编写的各种编年体史书和实录等186

(二)《续资治通鉴》和明代的编年体史书192

(三)《明实录》和《清实录》附《东华录》196

十七 纲目体史书205

(一)《资治通鉴纲目》及其续编各书205

(二)《纲鉴易知录》208

(三)《历代通鉴辑览》209

十八 纪事本末体史书211

(一)《通鉴纪事本末》211

(二)《宋史纪事本末》和《元史纪事本末》附 《续通鉴纪事本末》215

(三)《明史纪事本末》218

(四)《圣武记》和各朝纪事本末221

(一)《通典》224

十九 典志体史书224

(二)《通志略》228

(三)《文献通考》232

(四)《续三通》和《清三通》237

(五)《清朝续文献通考》241

二十 会要体史书248

(一)《唐会要》和《五代会要》附《唐六典》等248

(二)《宋会要》附《宋朝事实》等251

(三)元《经世大典》和《元典章》附各朝会要259

(四)《明会典》和《清会典》262

二十一 史评和史论264

(一)《史通》264

(二)《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270

(三)《读通鉴论》和《宋论》277

二十二 方域史281

(一)《越绝书》和《吴越春秋》281

(二)《华阳国志》285

(三)《蛮书》287

二十三 学术史290

(一)《畴人传》和续编290

(二)《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293

(三)《清儒学案》附《汉学师承记》等298

二十四 辑录之书300

(一)《唐大诏令集》和《宋大诏令集》300

(二)《历代名臣奏议》302

(一)《梦溪笔谈》305

二十五 杂记之书305

(二)《辍耕录》308

(三)《万历野获编》310

(四)《啸亭杂录》313

二十六 地理和方志316

(一)《水经注》316

(二)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和宋、元时期的各地志319

(三)《寰宇通志》和《清一统志》326

(四)《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读史方舆纪要》328

(五)《浙江通志》和《光绪顺天府志》332

二十七 目录和提要335

(一)《四库全书总目》和有关著作335

(二)《中国丛书综录》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