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关怀的伦理之维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关怀的伦理之维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
  • 梁德友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2492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边缘群体-道德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关怀的伦理之维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研究意义1

一、选题缘由1

二、研究意义5

第二节 文献综述、核心概念及经典理论应用6

一、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6

二、核心概念18

三、经典理论及其应用路径20

第三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25

一、基本思路25

二、研究方法28

第四节 重点、难点与创新29

一、选题重点、难点29

二、学术创新30

第二章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述略:理论架构与意义32

第一节 伦理关怀概念意蕴32

一、“关怀”的通约性探寻32

二、“关怀”的伦理学解读:基于诺丁斯的思想33

三、伦理关怀内涵:元伦理学的探讨36

第二节 伦理关怀维度探析38

一、人的存在方式:伦理关怀的人性基础39

二、伦理关怀的维度40

第三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理论基础41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1

二、“德福一致”理论44

三、人的需要理论47

第四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正当性证成52

一、弱势群体观评述52

二、马克思主义弱势群体观56

三、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正当性57

第三章 镜像透视: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践演进与启示62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历史返观62

一、弱势群体:一个古老的话题62

二、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思想基础与理念67

三、养之、教之: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73

四、中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反思75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77

一、过渡时期(1949—1956)77

二、计划经济时期(1956—1978)84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检视87

一、社会转型:转型期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背景分析87

二、体制之殇: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成因剖析89

三、社会救助:转型期弱势群体关怀的制度安排93

四、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关怀的伦理审视96

第四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国际借鉴与启示101

一、西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理论概述101

二、制度保障:西方社会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路径选择104

三、西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实践的价值启示108

第四章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主体建构与责任分析112

第一节 弱势群体伦理关怀责任主体建构112

一、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主体:政府、社会和个人112

二、伦理关怀主体建构的价值和意义115

第二节 政府主体的责任边界117

一、道德责任与政府公共性117

二、政府主体关怀弱势群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2

三、善治:政府关怀弱势群体行为的伦理旨趣125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伦理取向132

一、提高社会的道德宽容度132

二、弱势群体的社区融入138

三、第三部门支持141

四、强势群体的责任145

第四节 个人主体的道德自觉150

一、个人主体:“能动的行动者”150

二、改造弱势心理152

三、消除能力贫困,主动增权155

第五章 基于伦理关怀的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道德实践路径158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原则158

一、人道主义原则159

二、平等与倾斜原则164

三、发展原则169

第二节 以生存为核心,完善弱势群体的物质关怀体系173

一、作为人权的生存权173

二、底线生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174

三、底线保障:完善弱势群体物质关怀体系188

第三节 以发展为目标,强化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192

一、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及其发展193

二、弱势群体教育现状:以农民工为例197

三、加强教育支持,实现弱势群体的“内源”发展203

第四节 以权益为保障,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207

一、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内涵207

二、底层表达: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方式208

三、畅通渠道: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216

第五节 以尊严为目的,构建弱势群体精神家园218

一、伦理救助概念界定219

二、意义生存:弱势群体伦理救助之道德必然221

三、改变“去道德化生存”现状:弱势群体伦理救助的现实诉求223

四、实施伦理救助,构建弱势群体精神家园227

余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学术原境与展望231

参考文献238

后记2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