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选》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大雷著;范子烨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世界图书西安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8141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文选》-古典诗歌-诗歌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选》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文选》与“选诗”研究1
一、《文选》的编纂1
二、《文选》之“文”辨13
三、“文选学”与“选诗”24
第一章 补亡类31
第一节 “有其义而亡其辞”的笙诗31
一、笙诗的排序31
二、笙诗本无其辞32
三、《毛诗序》述“笙诗”之义33
第二节 束皙《补亡诗》六首36
一、束皙“补亡”的动机36
二、“补亡”之作的内容36
三、与《诗经》作品的差异37
第三节 束皙《补亡诗》的文化背景与意义38
一、又一首“补亡诗”38
二、束皙《补亡诗》的文化背景39
三、“补亡”的另两方面意义40
第二章 述德类42
第一节 谢灵运《述祖德》二首42
第二节 “述祖德”溯源43
第三节 其他述祖上事迹之作45
第四节 与《文选》诗郊庙类的区别48
第三章 劝励类51
第一节 劝励类的诗作51
第二节 中古其他“劝励”之作54
第三节 劝励类的变例56
第四节 “劝励”诗作溯源58
第四章 献诗类60
第一节 “献诗”之义60
第二节 “献诗”类作品分析61
第三节 与其他“应诏”之作的区别63
第四节 “献”的三种类型及溯源65
第五章 公宴类67
第一节 何为“公宴”67
第二节 建安时期的“公宴”诗作68
第三节 西晋时期的“公宴”诗作72
第四节 东晋末宋齐梁时期的“公宴”诗作74
第五节 中古“公宴”诗作的演化轨迹及特点78
第六节 公宴诗溯源82
第六章 祖饯类86
第一节 祖饯诗的含义及中古时代对祖饯时情感抒发的重视86
第二节 《文选》诗祖饯类诗作形态分析87
第三节 《文选》诗杂诗类关涉祖饯的作品90
第四节 《文选》诗公宴类关涉祖饯的作品92
第五节 《文选》诗赠答类关涉祖饯的作品93
第六节 未入《文选》的中古祖饯类诗作95
第七节 祖饯诗的独立98
第七章 咏史类100
第一节 咏史与典故的区别100
第二节 《文选》诗咏史类作品的形态与发展趋势101
第三节 中古咏史诗所咏人物分类104
第四节 具有示范作用的左思《咏史》八首的抒情106
第五节 时代与社会对咏史诗的期望111
第六节 从咏王昭君系列看咏史诗特征的凝固与变异113
第八章 百一类117
第一节 “百一”题名的意味117
第二节 《百一诗》的两大内容与人物品鉴121
第三节 《百一诗》的人物品鉴与叙说玄理129
第四节 《百一诗》的艺术特点132
第九章 游仙类134
第一节 “游仙”命名之前的描写游身仙境之诗134
第二节 建安时期描写游身仙境之诗137
第三节 正始时期描写游身仙境之诗139
第四节 《文选》诗游仙类的描写游身仙境之作与郭璞的贡献141
第五节 郭璞的双重性格——殉物与遗世146
第六节 其他游仙诗作148
第十章 招隐类149
第一节 从《楚辞·招隐士》谈起149
第二节 《文选》诗招隐类作品151
第三节 《艺文类聚》“人部”题名“招隐”的诗及分类153
第四节 《艺文类聚》“人部·隐逸”类其他述隐居的诗作156
第五节 写实性的隐士诗158
第六节 陶渊明的隐逸之诗161
第七节 与《文选》赋志类隐居作品的比较165
第八节 《文选》诗其他类中写隐居的作品167
第九节 其他几首吟咏隐士之作170
第十节 隐逸类诗作的特定内涵171
第十一章 反招隐类172
第一节 王康琚《反招隐》172
第二节 “反”类作品溯源173
第十二章 游览类176
第一节 游览类诗作的题目特征与所游景物的分类176
第二节 游览类诗作的三种抒情模式177
第三节 游览之作对山水诗形成的意义181
第四节 游览类诗作的时代特征185
第五节 谢灵运游览山水之作的革新意味191
第六节 与《文选》诗行旅类、公宴类及赋游览类的比较197
第十三章 咏怀类198
第一节 阮籍《咏怀》十七首的两大内容198
第二节 《咏怀》十七首概括化写法的两种形态199
第三节 《咏怀》十七首概括化写法探因202
第四节 《咏怀》十七首与玄学思想方法203
第五节 诗作题名为“咏怀”与阮籍的典范意义206
第六节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208
第七节 以秋吟咏的诗作211
第八节 以春吟咏的诗作215
第九节 “临终诗”的抒情旨向217
第十节 “临终诗”中的佛教语221
第十一节 “临终诗”源起224
第十二节 另一种形式的“临终诗”225
第十四章 哀伤类227
第一节 关于排列顺序与内容分类227
第二节 为人生、为社会而哀伤的诗作228
第三节 为他人死亡而哀伤的诗作230
第四节 从哀群体死亡到哀个体死亡232
第五节 《文选》诗挽歌类及其他类中的“哀伤”作品233
第六节 中古时期其他“哀伤”诗作235
第七节 潘岳《悼亡》的典范意义237
第十五章 赠答类241
第一节 “赠答”之形成241
第二节 “赠答”之分类243
一、赠答以送行243
二、赠答述所遇246
三、赠答以咏怀247
四、赠答以劝励赞赏248
五、赠答以述相思述友情249
六、赠答为办某事251
第三节 诗人自述其抒情趋向252
第四节 赠答诗特殊写法——比兴体与鸟的意象254
第五节 诸诗人赠答诗的不同特点255
第六节 未入《文选》的中古赠答诗作257
第十六章 行旅类259
第一节 依“行旅”立足点的分类259
第二节 羁宦之情261
第三节 忧世之感264
第四节 欣喜之意——兼论与游览诗的关系266
第五节 行旅之作对山水诗形成的意义267
第六节 行旅类诗作显示诗人性情的主导面269
第七节 “世网”——陆机行旅诗的典范意义271
第八节 叙写行旅而不入行旅类者273
第九节 与《文选》赋纪行类的区别274
第十七章 军戎类275
第一节 王粲《从军诗》五首275
第二节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的《从军行》系列276
第三节 中古虚拟性“军戎”之作278
第四节 《鼓吹曲辞》中的纪实性军戎之作281
第五节 《近代曲辞》《杂歌谣辞》中的纪实性军戎之作290
第六节 非乐府系统的纪实性军戎之作291
第七节 军戎之作非边塞诗292
第十八章 郊庙类293
第一节 “郊庙”分为“郊乐”与“庙乐”293
第二节 汉时的郊乐294
第三节 汉时的庙乐297
第四节 颜延之《宋郊祀歌》二首298
第十九章 乐府类301
第一节 “乐府”成为诗体名与乐府诗的载录301
第二节 乐府类所录诗作分析304
第三节 曹植对乐府诗的改制313
第四节 从《文选》乐府诗的类别看萧统的传统观念318
第二十章 挽歌类321
第一节 何谓“挽歌”321
第二节 《薤露》《蒿里》古辞与曹操的挽歌类作品325
第三节 《文选》诗挽歌类分析327
第四节 未收入《文选》的中古“挽歌”328
第五节 挽歌类诗作发展四阶段331
第六节 与《文选》诗哀伤类比较332
第二十一章 杂歌类333
第一节 “歌”的意味333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歌”“诗”合称335
第三节 《汉书》具体记述时“歌”“诗”分称336
第四节 “歌”行为的转移337
第五节 《文选》其他题名为“歌”的作品339
第二十二章 杂诗类340
第一节 何谓“杂诗”340
第二节 杂诗类诗作的分类342
第三节 题名为“杂诗”的作品342
第四节 中古时期其他题名为“杂诗”的作品345
第五节 “苏李诗”——诗人在探求第一人称抒情方式346
第六节 《古诗十九首》——以群体生活为基础的抒情351
第七节 《古诗十九首》无题辨352
第八节 从“杂诗”到“咏怀”355
第九节 非题名为“杂诗“的杂诗类作品356
第二十三章 杂拟类364
第一节 有确切摹拟作品的摹拟之作364
一、谢灵运的摹拟之作368
二、江淹的摹拟之作372
第二节 没有确切摹拟作品亦无确切摹拟作者的摹拟之作380
第三节 《文选》诗杂拟类以外的摹拟之作380
综论《文选》诗类别之种种情况387
第一节 《文选》诗“序”的情况387
一、《文选》的诗“序”387
二、李善注补充《文选》诗“序”389
第二节 《文选》诗的删节与题目391
一、《文选》诗的删节391
二、《文选》诗自取题目392
三、《文选》诗题目情况393
第三节 关于诗的以类相分395
一、诗的以体相分395
二、《文选序》论诗的以类相分397
三、《文选》诗分类的三种情况399
四、《文选》诗的分类与赋的分类比较401
第四节 《文选》诗以类相分的渊源402
一、乐府的以类相分402
二、类书编纂的以类相分403
三、佛典编纂的以事类相分405
四、总集编纂的以事类相分406
五、别集有以事类分篇分卷者407
第五节 《文选》诗以类相分与其他典籍409
一、《诗经》与《文选》诗的类别409
二、《楚辞》与《文选》诗的类别411
三、《文选》诗的以类相分与《艺文类聚》《古文苑》与《文馆词林》414
四、《文选》诗的以类相分与《文苑英华》416
第六节 《文选》诗与《文心雕龙》417
一、《明诗》与《文选》的比较417
二、《文选》未录《文心雕龙·明诗》所称说者417
三、《乐府》与《文选》的比较419
第七节 《文选》诗与《诗品》419
一、《诗品》所列代表诗人及代表作与《文选》诗类别之关系420
二、《诗品序》所述诗歌史与《文选》诗之关系421
三、《文选》未录《诗品》所称赏者423
四、有诗存《文选》而未入《诗品》者426
第八节 《文选》诗与《玉台新咏》428
一、关于选录标准428
二、关于编纂目的432
三、关于书籍编纂的其他方面435
第九节 《文选》诗未录作品考述436
一、评价作品以撰录者时代的眼光为准436
二、《文选》诗未录时代所称赏者437
三、《文选》诗未录《世说新语》所称赏者439
第十节 几个统计数字440
第十一节 《文选》编纂者的诗作可入《文选》诗的种类442
附录一《文选》赋研究举隅446
一、《文选》赋以类相分446
二、“畋猎类”453
三、赋“鸟兽”类析——从借物造端到赋有“形似之目”463
四、“情”赋——梁前赋作女性叙写与宫体诗的异向发展481
五、《文选》中散见的玄言赋496
附录二《文选》文研究举隅502
一、《文选》“文”类辨502
二、“难”与“难”体考辨——从探索文体到追溯作家创作活动506
三、论“连珠”体起源于“对问”——刘胜《闻乐对》为连珠雏形557
主要参考文献579
主要人名索引591
后记600
热门推荐
- 2660361.html
- 2271715.html
- 2890867.html
- 3734043.html
- 1892170.html
- 3686345.html
- 1899298.html
- 2830056.html
- 294450.html
- 3318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3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6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4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8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30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6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1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