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
  • 任俊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768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政治改革-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篇3

中国古代官员与创新3

一、从“官”字的出现及其演变谈起3

二、我国古代官员在创新中的角色和地位9

三、我国古代官员的创新领域22

四、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特点37

五、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局限44

思想篇51

第一章 我国古代官员创新思想概述51

第一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51

一、儒家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54

二、道家和道教的自然整体观61

三、佛教缘起论的自然整体观65

第二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分析69

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69

二、创新的理论基础70

三、创新的意识72

四、创新的本质76

五、创新的思维76

第三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现代意义79

一、创新型国家的思想源泉79

二、政府创新的有益参考81

三、制度创新的宝贵资源83

第二章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86

第一节 创新思想的形成(史前到西周)86

一、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87

二、商汤“日新”88

三、周公“惟新”89

第二节 创新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90

一、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90

二、《周易》创新思想92

三、法家创新思想94

四、兵家创新思想95

第三节 创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秦汉到明清)96

一、贾谊“攻守势异”的政治创新主张97

二、董仲舒的“更化”论99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创新精神101

四、王安石“新故相除”的创新哲学103

五、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创新理念105

六、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创新观点108

七、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创新思想110

第四节 创新思想在近代的发展(晚清时期)112

一、龚自珍的“改革”主张113

二、魏源的“变古”思想114

三、王韬的“变古以通今”思想117

四、康有为的“全变”思想118

五、谭嗣同的“新”学思想121

六、严复的“物竞天择”思想123

小结126

方法篇129

第三章 古代官员的创新方法129

第一节 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方法论基础129

一、象数论129

二、比类论131

三、实验论133

第二节 古代官员的创新方法133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方法133

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方法135

三、一阴一阳、有无相生的方法136

四、注重实践和实验的科学方法137

五、系统科学观和创新方法138

六、实地踏勘的创新方法139

七、质测的方法140

八、效验与推理141

九、实验方法142

十、准以实见143

十一、博学精思143

十二、格物致知144

十三、推理明数145

第三节 古代官员创新方法的主要特点146

一、重视观察方法146

二、合理运用推类方法147

三、广泛运用数学方法147

四、善于以“道”指导148

五、注重实践应用148

六、擅长辩证思维149

案例篇153

第四章 制度创新153

第一节 地方行政制度154

一、世袭制154

二、郡县制155

三、行省制157

第二节 官员选拔制度159

一、察举制159

二、科举制161

第三节 军事制度163

一、胡服骑射163

二、和亲制度165

三、《孙子兵法》的创新及运用167

第四节 耕地制度178

一、轮流休耕,保护肥力的“三圃法”178

二、井田制度178

三、商鞅“废井田,开阡陌”179

四、屯田制180

五、代田法182

六、均田制183

第五节 税收制度186

一、“初税亩”186

二、两税法188

三、“一条鞭法”188

四、“摊丁入亩”190

第五章 文化创新192

第一节 教育创新193

一、私学193

二、太学194

三、书院196

第二节 文学创新198

一、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198

二、汉代乐府及汉赋202

三、古文运动206

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07

第三节 书法创新211

第六章 科技创新216

第一节 工程创新217

一、治水工程——京杭大运河217

二、建设工程——长城、赵州桥、故宫218

第二节 科学创新223

一、农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223

二、中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228

三、天文历法——农历231

第三节 技术创新233

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233

二、机械制造——水排、木牛流马、农具238

三、天文仪器——浑天仪、地动仪、简仪241

后记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