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通论
  • 程潮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980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目录1

第一章 何谓内圣外王4

第一节 “内圣外王之道”4

一、道术与方术5

二、“内圣外王”的准则8

第二节 “内圣外王之道”的儒化9

一、庄子儒化10

二、道为儒用13

第三节 “内圣外王”的近义语15

一、先秦术语16

二、秦后术语18

三、术语综论21

第一节 开创的时代23

一、“内圣外王”的雏形23

第二章 儒家内圣外王学说的发展历程23

二、孔子: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开创者24

三、子思、孟子:孔子“内圣”学说的发展者26

四、荀子:孔子“外王”学说的发展者28

第二节 转型的时代30

一、汉代的转型30

二、玄风佛雨下的儒学低潮33

三、隋唐儒家的呼唤36

第三节 精致的时代40

一、内圣成德之教的凸显41

二、外王事功之学的抗衡44

第四节 碰撞的时代54

一、改良风云55

二、“死的”拖住“活的”59

第五节 会通的时代63

一、现代新儒家的崛起64

二、“内圣外王”的现代诠释与要求67

三、当代海外新儒家的拓展73

第三章 儒家内圣外王人格的原型78

第一节 儒家模式人格的三种发展形态78

一、开物成务型78

二、圣君贤相型85

三、传道布教型93

第二节 儒家对七圣的构想与连接97

一、天命纽带98

二、血缘纽带100

三、道统纽带102

四、榜样纽带104

五、禅让纽带106

第三节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的二律背反109

一、儒家三种人格模式之异同109

二、儒家人格崇拜的二律背反112

三、儒家人格崇拜的内在矛盾118

第四章 儒家理想人格范畴120

第一节 儒家人格范畴的由来120

一、中国古代道德范畴的由来120

二、从道德范畴到人格范畴122

三、人格范畴的特点125

四、人格范畴的原始界说126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人格范畴理论127

一、孔子的人格范畴理论127

二、子思和孟子的人格范畴理论132

三、荀子的人格范畴理论137

四、《易传》的人格范畴理论143

五、《礼记》的人格范畴理论146

六、先秦儒家人格范畴概述147

第三节 宋明儒家的人格范畴理论149

一、人格本体化149

二、人格层次论151

三、做人与为圣153

第四节 近现代儒家的人格范畴156

一、近代人格范畴理论156

二、现代新儒家的人格范畴理论159

第五章 成己成物——内圣外王的人格要求172

第一节 人的地位与心性修养172

一、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72

二、心性论176

第二节 成己之道189

一、志·学·行189

二、修身200

第三节 成物之道221

一、成己所以成物222

二、成物之道224

三、时止时行道与偕232

一、天·君·民236

第一节 民为邦本236

第六章 修己治人——内圣外王的政治要求236

二、民为邦本241

三、治民之要244

第二节 王道政治250

一、王道观的形成与发展250

二、礼·乐·刑·政252

第三节 修齐治平263

一、修齐治平理论的演变264

二、修身265

三、齐家269

四、治国281

五、平天下285

第七章 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学术要求288

第一节 攻乎异端288

一、儒家对“异端之异端”的批判289

二、儒家对“吾儒之异端”的批判296

三、儒家学术批判的意义304

第二节 道统意识306

一、道统的构成306

二、确立道统的意义308

第三节 经世致用310

一、“道在六经”310

二、通经致用317

第八章 返本开新——内圣外王的现代要求329

第一节 返传统儒学之本329

一、“本”的失落330

二、返本333

三、“本”的重建335

第二节 道德的形上学339

一、重振儒家的人文精神339

二、现实世界的二元分立343

三、道德形上学的重构347

第三节 开新外王352

一、疏导与开新353

二、“新外王”的具体表现357

第九章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价值391

第一节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基本特征391

一、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391

二、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393

三、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体现了体与用的统一395

第二节 儒、道、墨内圣外王之道的异同396

一、儒道内圣外王之道的异同396

二、儒墨内圣外王之道的异同403

第三节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当代价值408

一、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精神价值408

二、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当代价值413

参考文献420

附录:张岱年先生对论文的学术评语422

后记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