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 从远古到今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 从远古到今天
  • 王鸿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2394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 从远古到今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古华夏文明(从远古到公元前222年)3

考古学和传说中的远古历史3

黄帝时代的发明和炎黄文化7

禹夏文明10

铜器和甲骨文明13

革命、天命和天文学16

西周的社会、科技和历史20

铁器时代的技术革命25

技术革命时代的社会革命29

诸子百家33

世界同期透视46

第二章 强秦雄汉(公元前221—公元220)48

和平中的暴力革命48

万里长城51

汉朝的历史振荡52

王朝起落中的技术56

西通丝路63

国家统一和思想统一65

造纸术68

退一步进两步的科学70

世界同期透视80

第三章 分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0)82

玉瓯金瓶的裂分82

长城的缺口83

战乱时代的技术86

动荡时代的教育、取仕和思想潮流89

历史夹缝中的科学95

世界同期透视100

第四章 隋唐帝国和五代十国(581—959)102

隋代的历史刻痕102

腾跃的强龙104

多民族帝国的开放105

新地主和新气象107

科举制110

繁荣帝国的文化技术112

国家学校中的科学116

算学的总结和发展118

占星术和天文学119

朝廷重视的医学123

炼丹术和炼丹炉中的发明125

庞大帝国的地理知识128

强龙弱尾130

世界同期透视132

第五章 对抗的宋辽夏金(960—1278)134

政治的新格局134

火药137

航海和指南针139

活字印刷术142

纸币的发明144

宋朝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145

宋代的思想家155

辽国兴衰中的技术157

金的盛衰和科学技术159

西北方的西夏161

世界同期透视161

第六章 一统大元(1279—1368)164

天时和历史命运164

北方之马力,中原之技巧165

下马治天下167

与中亚交汇的学术170

元朝的政治及其后果174

世界同期透视177

第七章 踯躅前行的明朝(1368—1644)178

退步后的进步178

皇权问题179

八股取仕182

重修长城和改进火器183

皇家宫殿和私家花园187

政治远航和海外贸易188

经济、技术的进步和困境193

思想的两极195

旧知识和新知识199

中西合流的科学趋势203

世界同期透视208

第八章 在发展中落后的清朝(1644—1840)212

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和人口212

思想统治2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对落后217

传教士和西方的知识221

乾嘉学派224

在海洋的挑战面前225

强暴和落后的较量230

第九章 大清帝国和近代世界(1840—1911)230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33

武器和军队237

西学东渐的节奏239

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观念248

巨龙转身难249

铁路最初在中国256

第十章 步履维艰的中华民国(1912—1949)259

艰难的革命259

教育救国梦263

科学家的独立组织267

工业、教育和社会的新生力量270

民主和科学272

白话文运动275

国际事件对中国的影响278

军阀的旧思想和军队的新技术279

新革命和旧结局281

国统十年的战争、政治、经济和教育284

科研机构和科技队伍288

民族危亡的考验和抗战时的科学技术294

历史的转折301

第十一章 前进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来)304

新时代的开始304

科学为人民服务307

海外学者,留学生的西来东往312

学习苏联的先进科技313

新教育方针和新教育314

工人的技术创造精神318

知识分子改造问题319

科学规划的历程322

通信和交通网的延伸326

民用工业的发展330

地质学和石油工业335

核武器、火箭、导弹和卫星336

飞机、舰船和常规武器341

传统学科的新进展345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和科研的影响352

教育和科技界的拨乱反正355

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357

对外开放和中外科技交流358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360

社会科学的复苏367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36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7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77

台港澳地区的科技简况381

海外华人中的科技专家384

展望明天的中华科技385

主要参考文献387

后记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