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故意杀人案件审判疑难问题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故意杀人案件审判疑难问题与实践
  • 张正智主编;陈卫华,徐龙霞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143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故意杀人罪-审判-案例-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故意杀人案件审判疑难问题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近年来故意杀人案件冤错案件的警示1

第一节 故意杀人冤错案件典型案例剖析1

一、故意杀人罪中的冤错案件概述1

二、近年来披露的故意杀人冤错案件一览2

第二节 故意杀人案件出现冤错的反思7

一、故意杀人冤错案件的特点8

二、故意杀人冤错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8

第三节 HZ中院避免故意杀人冤错案件的有益尝试11

一、注重法官队伍建设,筑牢防范冤错案件的坚实基础11

二、把握审判关键环节,消除冤错案件产生的一切隐患12

三、审判质量稳中有升,守住防范冤错案件的最后防线16

第一章 故意杀人案立案审查与庭前准备方法18

第一节 案卷移送制度的变革过程18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18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19

三、2012年刑事诉讼法规定19

第二节 立案审查应注意的事项20

一、程序性审查应注意的事项20

二、管辖审查应注意的事项21

第三节 庭前程序事项的准备23

一、确定审理程序23

二、确定审判组织及成员23

三、送达诉状副本24

四、诉权告知26

五、确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27

六、确定开庭方式及时间、地点30

七、开庭通知、传唤及开庭公告31

第四节 庭前会议的运用32

一、庭前会议的主要特征33

二、庭前会议的内容及召开形式33

第二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庭审驾驭方法36

第一节 庭审程序的进行过程37

一、庭审程序的启动37

二、法庭调查39

三、法庭辩论53

四、被告人最后陈述59

第二节 庭审突发事件的处理60

一、庭审程序准备阶段61

二、法庭调查阶段64

三、法庭辩论阶段65

四、最后陈述阶段67

第三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证据审查判断方法68

第一节 故意杀人案件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68

一、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68

二、证明力的审查判断71

第二节 对故意杀人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72

一、对物证的审查判断72

二、对书证的审查判断75

三、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76

四、对被害人陈述的审查判断77

五、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的审查判断78

六、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79

七、对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判断81

八、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81

第三节 对故意杀人案件中常见笔录的审查判断82

一、笔录在刑事诉讼中的表现82

二、证据笔录的分类85

三、常见证据笔录的审查判断88

第四节 非法证据的排除方法92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92

二、非法言词证据的认定标准93

三、诉讼阶段辩护权的保障94

四、审判阶段对证据合法性的调查程序95

五、审判阶段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97

第四章 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方法98

第一节 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的产生原因98

一、我国对故意杀人案件的极端重视98

二、公、检、法三机关办案标准与主观认识不同99

三、部分案件侦查质量不高99

四、审查起诉阶段未能完全发挥功能100

五、法院退卷权取消的必然结果101

六、辩护人得不到充分的执业保障101

七、新事实、新证据等新情况的出现101

第二节 规制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需要解决的问题102

一、补查补证的合理性问题102

二、补查补证的性质如何认识103

三、补查补证的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103

四、补查补证的一些相关程序不明确104

第三节 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的进一步规制104

一、制定补查补证的程序105

二、限定补查补证的执行主体105

三、界定补查补证的范围和标准105

四、限制补查补证的次数106

五、明确补查补证的处理106

六、规定补查补证的责任106

第四节 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的司法实践107

一、HZ中院2010年~2012年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特点107

二、HZ中院对故意杀人案件补查补证的典型案例109

三、HZ中院和国内其他法院的具体做法111

第五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事实认定方法118

第一节 案件事实认定的基本方法118

一、故意杀人案件事实认定的范围118

二、故意杀人案件事实认定的原理119

三、故意杀人事实认定的基本方法120

第二节 故意杀人案件事实认定中的难点疑点122

一、被害人的身份问题122

二、被告人的身份问题123

三、被告人的主观状态125

四、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126

五、被告人的罪前、罪后情节126

六、被害人过错127

第六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法律适用方法128

第一节 罪名确定方法128

一、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129

二、间接故意杀人的构成131

三、拟制型故意杀人罪的规制137

四、几种特殊的故意杀人罪分析147

第二节 常见易混淆罪名的认定方法150

一、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150

二、故意杀人罪与虐待罪的区别158

三、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的区别160

四、故意杀人罪与强奸罪的区别165

五、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170

六、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172

七、故意杀人罪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179

第七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刑罚裁量方法181

第一节 刑罚裁量的一般原则181

一、刑罚裁量的含义及内涵181

二、刑罚裁量的原则182

第二节 常见量刑情节对故意杀人罪刑罚的影响186

一、量刑情节概述186

二、量刑情节的种类187

三、量刑情节的适用189

四、故意杀人罪量刑情节的适用192

第三节 故意杀人罪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196

一、被害人过错的概念及认定标准196

二、被害人过错的类型204

三、被害人过错对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的影响209

第三节 故意杀人罪中情节较轻的认定217

一、刑法理论界关于“情节较轻”的不同观点217

二、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219

第四节 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规范化222

一、死刑适用及价值取向222

二、我国死刑政策的演变进程223

三、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227

四、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标准229

五、故意杀人罪适用死刑应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234

六、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标准236

第八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审理方法247

第一节 故意杀人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247

一、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范围247

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248

三、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范围248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具体方法249

一、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意义和原则250

二、HZ中院做好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的“四解工作法”250

第九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评议方法256

第一节 评议的流程分析256

一、阅卷256

二、撰写审理报告258

三、提交合议庭评议、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260

第二节 合议庭、审委会的评议方法260

一、合议庭评议案件方法260

二、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方法262

第十章 故意杀人案件诉讼文书制作方法263

第一节 诉讼文书的类别和特点263

第二节 裁判文书的功能及价值取向265

一、裁判文书的功能265

二、裁判文书价值取向268

第三节 裁判文书制作中的常见问题269

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诉讼过程269

二、不对诉讼证据、认定的事实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269

三、裁判文书不说理或说理性差270

四、裁判文书中引用法律条文不缜密、不具体270

五、裁判文书制作的格式规范不符合要求271

六、技术性低级错误频发271

第四节 提升裁判文书制作水平的方法272

一、强化裁判文书的说理性272

二、把握好裁判文书的总体结构277

三、科学把握裁判文书内容公开的尺度278

四、正确适用裁判文书制作的基本样式278

五、认真写好裁判文书的判决主文279

第五节 刑事裁判文书制作要点279

一、刑事裁判文书首部280

二、裁判文书事实部分282

三、判决理由部分的书写287

四、判决结果(主文)的书写289

五、标点符号及数额使用问题289

六、特定词语使用问题290

七、技术规范291

第十一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审后处理方法293

第一节 刑事案件的宣判293

一、公开宣判293

二、当庭宣判的适用295

第二节 上诉、抗诉的处理方法298

一、上诉的提起298

二、抗诉的提起299

第十二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二审及死刑复核裁判方法302

第一节 故意杀人案件二审裁判方法302

一、死刑案件二审的功能302

二、死刑案件开庭审理的范围303

三、死刑案件二审审查的重点303

四、死刑案件二审的裁判结果303

第二节 故意杀人案件死刑复核裁判方法304

一、死刑案件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的过程304

二、死刑案件复核方式304

三、死刑复核重点内容305

四、死刑复核的处理结果305

第十三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刑罚执行、变更方法306

第一节 故意杀人罪犯的刑罚执行方法306

第二节 故意杀人罪犯的刑罚变更方法308

第三节 HZ中院积极推动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做法308

一、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审判理念转变308

二、创新机制程序,致力审判方式改革309

三、突出个案审理,狠抓审判质量提升310

四、坚持跟踪考察,保障审判效果实现312

第十四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申诉处理方法313

第一节 刑事申诉的基本原理313

一、刑事申诉的概念、特点313

二、刑事申诉的理论依据315

第二节 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317

一、刑事再审的启动主体317

二、刑事再审启动理由318

第三节 刑事申诉制度的完善322

一、刑事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322

二、刑事申诉制度重构设想325

第十五章 故意杀人案件的卷宗评查方法327

第一节 评查的目的和意义327

一、刑事卷宗的定义与价值327

二、刑事卷宗评查的目的和意义328

第二节 刑事卷宗易出现的问题329

一、实体方面存在的问题329

二、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330

三、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331

四、卷宗装订方面存在的问题332

案例索引334

后记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