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
  • 魏红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268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汉语方言-古方言-词汇-方言研究-山东省-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对象1

二、语料依据4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6

(一)有助于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史的形成6

(二)有助于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的来源和演变的研究7

(三)对依据汉语语言事实总结或探索语言理论有重要价值9

四、研究现状10

五、研究方法及分析角度11

(一)共时描写的方法11

(二)比较的方法12

(三)解释的方法12

六、研究成果13

(一)对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按类作全面深入的描写和分析13

(二)对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的来源进行探源解释14

(三)对明清山东方言某些特殊语法词形成的因素进行总结探讨14

七、其他问题的说明15

(一)引书体例15

(二)文中所使用符号说明16

第二章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代词17

一、指示代词“乜”的用法及其形成18

(一)指示代词“乜”的用法18

(二)指示代词“乜”的形成25

二、指示代词“真么”的用法及其形成35

(一)指示代词“真么”的用法35

(二)指示代词“真么”的形成38

三、《金》、《醒》、《聊》特殊代词小结40

第三章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副词41

一、范围副词42

(一)副词“通身”的用法及其形成42

(二)副词“通常”的用法及其形成45

(三)副词“济数”的用法及其形成49

(四)副词“多”的用法及其形成52

(五)副词“总里”的用法及其形成57

(六)副词“只个”的用法及其形成61

(七)副词“仔”的用法及其形成63

(八)《金》、《醒》、《聊》特殊范围副词小结66

二、时间副词67

(一)副词“刚只”的用法及其形成68

(二)副词“待中”的用法及其形成72

(三)《金》、《醒》、《聊》特殊时间副词小结76

三、程度副词77

(一)副词“精”的用法及其形成78

(二)副词“挺”的用法及其形成85

(三)副词“响”的用法及其形成88

(四)副词“焦”的用法及其形成90

(五)副词“稀”的用法及其形成92

(六)《金》、《醒》、《聊》特殊程度副词小结98

四、语气副词100

(一)副词“翻调”、“翻转”的用法及其形成100

(二)副词“浑深”、“会胜”的用法及其形成103

(三)副词“干净”的用法及其形成113

(四)副词“只当”、“白当”的用法及其形成117

(五)副词“紧”、“紧着”的用法及其形成122

(六)副词“吃紧”、“着紧”的用法及其形成130

(七)副词“又咱”的用法及其形成133

(八)副词“投性”的用法及其形成140

(九)副词“爽利”的用法及其形成142

(十)《金》、《醒》、《聊》特殊语气副词小结144

五、情状副词146

(一)副词“流水”的用法146

(二)副词“流水”的形成149

第四章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介词152

一、介词“赶”的用法及其形成153

(一)介词“赶”的用法153

(二)从分布运用情况看介词“赶”的发展161

(三)介词“赶”的形成162

二、介词“拿”的用法及其形成164

(一)介词“拿”的用法165

(二)介词“拿”的形成179

三、介词“着(著)”的用法及其形成183

(一)“着”介引处所的用法及其形成183

(二)“着”介引工具的用法及其形成186

(三)“着”介引施事对象的用法及其形成189

(四)“着”介引受事对象的用法及其形成194

(五)“着”的其他用法及其形成195

四、介词“给”的用法及其形成197

(一)《金》中“给”的用法197

(二)《醒》中“给”的用法198

(三)《聊》中“给”的用法206

(四)介词“给”的形成211

五、介词“齐”的用法及其形成213

(一)介词“齐”的用法214

(二)介词“齐”的形成216

六、类介词“了”的用法及其形成218

(一)类介词“了”的用法218

(二)类介词“了”的形成223

七、《金》、《醒》、《聊》特殊介词小结227

第五章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连词230

一、并列连词“一行”的用法及其形成231

(一)并列连词“一行”的用法231

(二)并列连词“一行”的形成及语义发展241

二、假设连词“打哩”的用法及其形成245

(一)假设连词“打哩”的用法245

(二)假设连词“打哩”的形成248

三、条件连词“任拘”、“不拘”的用法及其形成260

(一)条件连词“不拘”、“任拘”的用法261

(二)条件连词“不拘”、“任拘”的形成269

四、假设连词“不着”及相关连词的用法及其形成274

(一)相当于“要不是”的“不着”274

(二)相当于“要不”的“不着”283

五、《金》、《醒》、《聊》特殊连词小结288

第六章 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标记290

一、被动标记“吃(乞)”291

(一)《金》“吃(乞)”的动词用法292

(二)《金》被动标记“吃(乞)”294

(三)被动标记“吃(乞)”的分布和消亡304

二、明清山东方言里表差比的比较标记306

(一)差比标记“似”、“如”307

(二)差比标记“得(的)”、“过”、“及”、“起(其)”320

(三)明清山东方言差比标记的一些概括性分析329

第七章 结语332

一、明清山东方言特殊语法词的形成或类型332

(一)古代汉语的遗留332

(二)汉语语法词的发展或变异333

(三)独自发展构成的特殊语法词334

二、从特殊语法词看明清山东方言语法词的特点334

(一)明清山东方言与共同语发展演变的不同步性335

(二)明清山东方言语法词的方言特殊性335

三、从特殊语法词看现代山东方言语法词的来源和演变337

四、从特殊语法词看《金》、《醒》、《聊》的方言属性338

五、从明清山东方言语法词的研究中所得到的理论或方法上的启示341

(一)在描写和比较研究中挖掘共时层面方言系统的特点341

(二)对古今方言作历时比较研究的方法342

(三)语法化是研究语法词发展演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342

(四)主观性和主观化在语法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44

主要引用文献345

参考文献349

后记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