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宏波等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2622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发展-关系-社会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科技与社会人文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影响1
1.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1
1.1.1现代科技孕育了以信息化为内在特征的生产方式1
1.1.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和就业结构大幅调整3
1.1.3新型的组织管理结构和职业经理层形成5
1.1.4新的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知识资本与社会分层6
1.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造就了生活方式信息化的基本特征6
1.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文化的新样态8
1.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引发了社会竞争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9
1.5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负面效应10
1.5.1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的表现11
1.5.2科学技术负效应的原因和本质11
1.5.3树立合理的科技应用观11
第2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法律制度的变迁13
2.1科学技术与法律的关系13
2.1.1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一般影响14
2.1.2三次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影响15
2.1.3法律对科技的影响17
2.1.4关注科技与法律的关系是科技界和法律界的共同课题18
2.2科技革命对社会法治理念的影响19
2.2.1科技革命改变了民商经济法的价值观19
2.2.2科技革命对民法基础理论的影响20
2.2.3科技革命对刑事犯罪理论的影响20
2.3科技革命对法律制度的影响21
2.3.1科技革命对物权法律制度的影响21
2.3.2科技革命对合同法律制度的影响21
2.3. 3科技革命对侵权法律制度的影响22
2.3.4科技革命对婚姻法律制度、继承法律制度的影响22
2.3.5科技革命对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22
2.3.6科技革命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23
2.3.7科技革命对经济法领域的影响23
2.3.8科技革命对刑事法律制度的影响24
2.3.9科技革命对高新技术法律制度的影响29
2.4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法律制度30
2.4.1我国目前科技立法滞后的特点30
2.4.2我国当前科技立法的对策研究31
第3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文化观念蝉变33
3.1文化现象的复杂性33
3.1.1文化概念的分析视角33
3.1.2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34
3.2科技发展与文化变迁的互动特点35
3.2.1科技的发展催发文化消费方式的多样化35
3.2.2科技的便捷引致传统文化现象的消解36
3.2.3科技发展促进文化传播的发展38
3.2.4科技发展背景下文化观念和文化模式的冲突与交融40
3.3积极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对文化变迁所引起的时代性挑战42
3.3.1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促进文化观念进步的历史作用42
3.3.2充分认识伴随科技强势的文化进人对后发展民族文化家园的冲击作用44
3.3.3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辩证发展45
第4章 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47
4.1概述47
4.2第一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49
4.2.1第一次科学革命及所揭示的科学的世界图景49
4.2.2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影响及相应的科学主义思潮51
4.3第二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53
4.3.1第二次科学革命53
4.3.2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影响及相应的科学主义思潮56
4.4第三次科学革命与科学主义思潮58
4.4.1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革命背景58
4.4.2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前提60
4.4.3现代科学主义思潮62
4.4.4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衰落64
第5章 科学世界图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68
5.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68
5.1.1科学与科学革命68
5.1.2技术与技术革命69
5.1.3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关系69
5.1.4作为展开过程的科技革命69
5.2第一次科技革命:实体实在论和实体思维70
5.2.1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70
5.2.2第一次科学革命的科学意义71
5.2.3实体思维72
5.2.4第一次技术革命72
5.3第二次科技革命:场能实在论和能量思维72
5.3.1第二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72
5.3.2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科学意义73
5.3.3能量思维74
5.3.4列宁的“客观实在”的物质观75
5.3.5第二次技术革命75
5.4第三次科学革命:信息系统复杂综合的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76
5.4.1第三次科学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76
5.4.2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一阶段的主要学科76
5.4.3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二阶段的主要学科78
5.4.4第三次科学革命第三阶段的主要学科81
5.4.5信息系统复杂综合世界图景和信息思维85
5.5第三次技术革命86
5.5.1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内容和过程86
5.5.2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第二阶段的基本领域86
5.5.3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的基本领域88
5.5.4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实质91
第6章 现代科技革命与新资本观94
6.1一般资本的内涵与外延94
6.2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下资本的双重属性95
6.3科技革命与资本运动类型的扩展98
6.4新资本观与社会主义的前途100
6.4.1科技革命导致了经济全球化100
6.4.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调整全球科技能力分布格局101
6.4.3科技革命引发的经济一体化是社会主义因素的孵化体和催生器102
6.4.4新资本观与社会主义前途102
第7章 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工程研究的兴起104
7.1科技、社会发展一体化催生社会工程104
7.2如何理解社会工程的概念105
7.3社会工程活动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107
7.3.1钱学森的社会工程思想—技术理解的社会工程107
7.3.2社会科学理解的社会工程108
7.3.3综合知识的社会工程—技术的理解和社会的理解统一109
7.4社会工程是综合性知识应用的活动111
7.5社会工程思维的特点113
7.5.1工程概念和社会工程概念本质一致性113
7.5.2社会工程思维与一般工程思维活动的同构性特点114
7.6对否认社会工程合理性存在的初步回应114
第8章 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116
8.1工程活动的标志与基本特征116
8.2工程科学的学科地位和基本特征118
8.2.1工程科学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120
8.2.2工程科学是处理人工复杂事物的科学,具有复杂性科学的特征121
8.2.3工程科学具有交叉科学的特征121
8.2.4工程科学具有综合科学的特征122
8.3工程科学活动与工程哲学研究122
8.4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树立新的工程观124
8.4.1具有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可持续发展利益的工程观研究124
8.4.2工程辩证观研究125
8.4.3工程系统观研究125
8.4.4工程生态观研究126
8.4.5工程价值观的研究126
第9章 生态文明呼唤工程生态观128
9.1世界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和文明模式的转换128
9.2生态危机呼唤生态文明130
9.3面对全球问题出现的主要观点133
9.3.1悲观主义的观点133
9.3.2乐观主义观点134
9.4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工程生态观135
9.4.1传统的工程理念的局限性136
9.4.2生态环境治理对工程理念变革的作用137
9.4.3生态法则对工程理念的启示138
9.4.4工程界目前的回应—产业生态学学科的兴起141
9.4.5工程生态观的基本思想144
第10 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及其社会文化特征147
10.1中国古代主要科学技术思想与方法147
10.1.1古代主要科学思想与方法147
10.1.2古代主要技术思想和方法151
10.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156
10.2.1天文学156
10.2.2农学157
10.2.3数学159
10.2.4地学冶金160
10.2.5医学162
10.2.6中国与西方古代科技发生的相互影响163
10.3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与逐渐落后的原因164
10.3.1明清之际中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和经济背景164
10.3.2明清之际西方科技发展的趋势167
10.3.3明清之际中国对西方科技的态度168
10.3.4耶酥会士在中西文化史上的地位172
10.3.5近代科技在中国传播受到制约及逐渐滞后的原因174
10.3.6中美同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反思179
第11章 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分析182
11.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182
11.1.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依赖182
11.1.2传统的自然经济对以血缘族体为单位的氏族家庭的依赖184
11.1.3两大思想流派的产生及其传统意识形态的定型185
11.2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本质187
11.2.1一种永恒不变的基调—奉天法古187
11.2.2统一的天道人伦、宇宙、社会模式论—一体主义精神188
11.2.3理想背离现实的传统观念—重体轻用189
11.3中国传统农业家族文化的矛盾192
11.3.1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192
11.3.2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同社会功利和个人功利的矛盾193
11.3.3传统文化下的礼教思想、官僚政体同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194
11.4传统农业家族文化的宗教化及其影响197
11.4.1传统文化定型与秦汉模式的延续197
11.4.2传统文化的政治宗教化及其对古代社会与科技的深远影响198
第12 章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思潮201
12.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202
12.1.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科技革命背景202
12.1.2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203
12.1.3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206
12.1.4民主社会主义的评价和借鉴211
12.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212
12.2.1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技背景212
12.2.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13
12.2.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观215
12.2.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观简评217
12.3生态社会主义思潮218
12.3.1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的科技革命背景218
12.3.2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19
12.3.3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221
12.3.4生态社会主义的评析223
第13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及其评析225
13.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226
13.1.1霍克海默的科学技术观226
13.1.2弗洛姆的科学技术观228
13.1.3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观229
13.1.4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231
13.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特色232
13.2.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内在发展逻辑232
13.2.2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研究旨趣234
13.3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缺陷与启示234
13.3.1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存在着重大缺陷234
13.3.2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启示235
参考文献237
热门推荐
- 528705.html
- 3811062.html
- 2716833.html
- 2862245.html
- 144962.html
- 894027.html
- 303426.html
- 3730240.html
- 3609638.html
- 679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9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2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00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7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8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8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