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钱林森,周宁主编;叶隽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849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文学-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国、北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北欧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向度变型”到“格义立型”——作为现代中国知识资源的北欧文学之东渐侨易1
一、作为日耳曼文化源起与分支的北欧一脉3
二、现代中国之兼容并蓄:以北欧为中心6
三、作为理论资源的侨易学观念细分:从“向度变型”到“格义立型”10
四、理论思考与基本框架13
上篇 文类意义与诗人巨像19
第二章 易卜生戏剧该怎样理解?——以胡适、鲁迅的讨论为中心21
一、易卜生戏剧在西方戏剧史上的地位问题——以刘大杰的评价为中心23
二、从《易卜生号》到胡、鲁之争——以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为中心27
三、胡适、鲁迅的观念异同及其留学背景——以留日学人之发凡起例为中心31
四、易卜生的符号化功用36
第三章 安徒生童话该怎样翻译?——以周作人批评、叶圣陶创作与叶君健翻译为中心43
一、安徒生童话能这样译吗?——以周作人在《新青年》上的批评为中心的讨论45
二、1920年代的安徒生译介与中国现代文化场中的“儿童文学镜像”——以《安徒生号》为例48
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构的起点——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小论》51
四、童话创作的实践及其安徒生影响——以叶圣陶为例55
五、安徒生中国接受的翻译中介及其创化:叶君健的翻译史、文学史与交流史意义59
六、日耳曼文化史谱系与“侨易新符”的意义64
第四章 勃兰兑斯批评该怎样学习?——以若干刊物与知识精英为线索67
一、从“三子星座”到“三刊挺勃”——《新青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的勃兰兑斯译介趋势69
二、理论翻译的批评该怎样做?——韩侍桁《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的汉译及其批评回应&邓广铭、张芝联75
三、为什么要学习批评?——从鲁迅到李长之的北欧精神之格义84
下篇 镜像、范式与资源(文学镜像、戏剧比较、德国资源)93
第五章 “娜拉形变”与“妇女解放”——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娜拉》之争95
一、作为符号的娜拉:从北欧到中国97
二、娜拉出走之前——茅盾、巴金的理解与《虹》、《家》的转义100
三、娜拉走后怎样?——鲁迅、郭沫若的追问与回答及《伤逝》、《三个叛逆的女性》的意义106
四、文学镜像侨易过程中的“舞台效应”114
第六章 从“群鬼乱舞”到“诸家并起”——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史范式的“易卜生类型”及其“网链立体点”意义119
一、《群鬼》演出与众家评说121
二、中国现代戏剧建立的背景与外来因素:洪深、田汉与欧阳予倩的易卜生因缘130
三、曹禺的天才出现——以易卜生的影响为中心136
四、我们该向易卜生学什么?——以曹禺为中心的讨论兼论留学背景是否重要141
第七章 “德国原像”与“北欧精神”——从安徒生到汉姆生等的知识史背景及其德国资源147
一、为什么要译斯特林堡?——周作人、胡适等的译介兼论瑞典—德国的侨易进路149
二、挪威的德国背景——从易卜生到汉姆生的德国情结156
三、丹麦—德国——安徒生、勃兰兑斯等的德国背景与欧洲纽带160
四、北欧精神的德国烙印:以诗人为中心165
第八章 结论:北欧精神之格义与现代中国知识精英的世界胸怀171
一、从鲁迅到李长之:北欧精神在现代中国的主脉源流173
二、中国日耳曼学界的北欧认知与日耳曼学的建构问题——以冯至、刘大杰、李长之等为中心179
三、北欧精神之格义:在日耳曼文化谱系与世界胸怀参照下187
附 “中国知识”的北欧侨易及其资源价值——以德系语境和若干精英为中心191
一、勃兰兑斯对辜鸿铭认同的欧洲语境193
二、斯特林堡的中国与东方知识考古200
三、汉学桥梁、东学西渐与现代北欧文学之形成——德语系谱与欧洲语境的中国知识支撑207
附录211
1.西文一中文名词对照表211
2.中文名词索引213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9
编后记233
热门推荐
- 1378874.html
- 1821472.html
- 1842455.html
- 1775244.html
- 3846934.html
- 599816.html
- 3580200.html
- 869305.html
- 2297844.html
- 2018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9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9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7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3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5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3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48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18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1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