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学 北方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仁陟,谢英荷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942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学 北方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1
一、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础1
二、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1
三、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2
第二节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4
一、土壤的概念及基本物质组成4
二、土壤肥力的概念5
第三节 土壤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发展6
一、近代土壤科学的发展及主要观点6
二、土壤学科体系及其发展10
复习思考题12
主要参考文献12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14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14
一、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4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16
第二节 黏土矿物16
一、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16
二、非硅酸盐黏土矿物22
复习思考题23
主要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25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组成25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25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26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26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27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29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30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及其性质32
一、土壤腐殖物质的组分及其分离32
二、土壤腐殖物质的结构33
三、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34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36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36
二、土壤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38
三、土壤有机质的管理39
复习思考题41
主要参考文献41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42
第一节 土壤粒级与质地42
一、土壤粒级42
二、土壤质地46
三、不同质地土壤及土壤质地构型的肥力特点49
四、不良质地土壤的改良及利用52
第二节 土壤孔性53
一、土壤密度、容重及三相组成53
二、土壤孔性及其衡量指标56
三、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58
第三节 土壤结构59
一、土壤结构体60
二、土壤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61
三、土壤结构的形成63
四、土壤结构的改善与保护64
复习思考题66
主要参考文献66
第四章 土壤水分68
第一节 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68
一、土壤水分类型及性质68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71
第二节 土壤水分的测定73
一、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73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技术74
第三节 土壤水分的能态76
一、土水势76
二、土壤水吸力77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78
第四节 土壤水分运动79
一、土壤液态水运动79
二、土壤气态水运动81
第五节 田间土壤水分的循环与平衡82
一、土壤水分入渗82
二、土壤水分再分布83
三、土壤水分蒸发83
四、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84
五、田间土壤水分状况85
复习思考题87
主要参考文献88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89
第一节 土壤空气89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89
二、土壤通气性及其评价指标90
三、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92
第二节 土壤热量93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94
二、土壤热量平衡94
三、土壤的热特性95
四、土壤温度状况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96
复习思考题98
主要参考文献99
第六章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与耕性100
第一节 土壤物理机械性质100
一、土壤黏结性100
二、土壤黏着性104
三、土壤可塑性106
四、土壤膨胀和收缩108
五、土壤耕作阻力111
第二节 土壤耕性113
一、土壤耕性与宜耕期113
二、土壤结持性与宜耕期的关系114
三、土壤主要耕作方法116
复习思考题117
主要参考文献118
第七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交换性119
第一节 土壤胶体类型与性质119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119
二、土壤胶体的类型119
三、土壤胶体的性质121
四、土壤胶体双电层123
第二节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125
一、土壤阳离子的吸附与交换作用125
二、土壤盐基饱和度127
三、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128
第三节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129
一、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静电吸附129
二、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负吸附130
三、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专性吸附130
复习思考题131
主要参考文献132
第八章 土壤酸碱性及氧化还原性133
第一节 土壤酸度133
一、酸性土壤的成因133
二、土壤酸度的类型135
第二节 土壤碱度137
一、碱性土壤的成因137
二、土壤碱度指标138
第三节 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土壤理化性质139
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的影响139
二、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与盐基饱和度的影响140
三、土壤空气的CO2分压的影响140
四、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141
五、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141
第四节 土壤酸碱缓冲特性142
一、土壤酸碱缓冲性的概念142
二、土壤酸碱缓冲性及其原理142
三、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与滴定曲线144
四、土壤酸碱缓冲性的影响因素144
五、酸碱反应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影响145
六、土壤酸碱性调节和改良147
第五节 土壤氧化还原性反应149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149
二、土壤氧化还原性衡量指标150
三、土壤氧化还原性的影响因素151
复习思考题153
主要参考文献153
第九章 土壤养分154
第一节 土壤氮素154
一、土壤氮素的来源及含量154
二、土壤氮素的形态156
三、土壤氮素的转化157
第二节 土壤磷素161
一、土壤磷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61
二、土壤磷素的形态161
三、土壤磷素的转化163
第三节 土壤钾素166
一、土壤钾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166
二、土壤钾素的形态166
三、土壤钾素的转化167
第四节 土壤钙素、镁素和硫素169
一、土壤钙素和镁素169
二、土壤硫素171
第五节 土壤微量元素172
一、土壤铁素173
二、土壤钼素173
三、土壤硼素173
四、土壤锰素174
五、土壤锌素174
六、土壤铜素175
第六节 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175
一、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概念及原理175
二、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应用178
复习思考题179
主要参考文献179
第十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181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作用181
一、土壤形成因素181
二、气候因素的成土作用183
三、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186
四、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187
五、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190
六、时间因素的成土作用191
第二节 土壤形成过程194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194
二、土壤形成的实质195
三、土壤形成过程的大循环和小循环195
四、主要成土过程197
第三节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202
一、单个土体和土壤个体202
二、土壤的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203
三、土壤剖面形态要素及其描述206
第四节 土壤分类207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208
二、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08
三、土壤分类的要求209
四、中国土壤分类系统209
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213
第五节 土壤分布218
一、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218
二、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219
三、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220
复习思考题222
主要参考文献222
第十一章 中国北方主要土壤类型及特性224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224
一、棕色针叶林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24
二、棕色针叶林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24
三、棕色针叶林土的亚类分类及其特征225
第二节 暗棕壤225
一、暗棕壤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25
二、暗棕壤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26
三、暗棕壤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26
第三节 白浆土227
一、白浆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27
二、白浆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27
三、白浆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28
第四节 棕壤228
一、棕壤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28
二、棕壤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28
三、棕壤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29
第五节 褐土229
一、褐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29
二、褐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29
三、褐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30
第六节 黑土230
一、黑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1
二、黑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1
三、黑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32
第七节 黑钙土232
一、黑钙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2
二、黑钙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2
三、黑钙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33
第八节 栗钙土233
一、栗钙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4
二、栗钙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4
三、栗钙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34
第九节 棕钙土235
一、棕钙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5
二、棕钙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5
三、棕钙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36
第十节 灰钙土236
一、灰钙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7
二、灰钙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7
三、灰钙土的亚类及其特征237
第十一节 荒漠土壤238
一、荒漠土壤的成土过程238
二、荒漠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238
三、荒漠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238
第十二节 草甸土238
一、草甸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39
二、草甸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39
三、草甸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40
第十三节 沼泽土和泥炭土240
一、沼泽土和泥炭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40
二、沼泽土和泥炭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质240
三、沼泽土和泥炭土的亚类划分241
第十四节 盐碱土241
一、盐土241
二、碱土243
第十五节 风沙土244
一、风沙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244
二、风沙土的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和基本理化性状244
三、风沙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245
复习思考题245
主要参考文献246
第十二章 土壤退化及其防治247
第一节 土壤退化及其分类247
一、土壤退化247
二、土壤退化分类249
第二节 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251
一、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251
二、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基本态势253
第三节 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255
一、土壤侵蚀255
二、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261
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265
四、土壤污染267
五、土壤性质恶化278
第四节 土壤质量及其评价281
一、土壤质量281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282
三、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283
复习思考题285
主要参考文献285
热门推荐
- 3503587.html
- 784820.html
- 3131429.html
- 2648679.html
- 2824443.html
- 2262345.html
- 1989795.html
- 2331311.html
- 1182855.html
- 2888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22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9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4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4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5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7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2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6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