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
  • 杨子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39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化养育了诗歌2

第二节 诗歌铭刻着文化10

第三节 用文化观照诗歌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路径16

第一章 哲学人类学视野中《诗经》有关“人”的解读21

第一节 人神分离: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主体的存在22

第二节 敬德修礼:人是作为道德文化的存在23

第三节“嘤嘤友声”:人是社会的存在27

第四节“念昔先人”:人是历史和传统的存在29

第二章 先秦诗性智慧与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之生成32

第一节 先秦功利文化氛围中的诗性智慧34

第二节 先秦的诗性智慧孕育了中国文化的诗性思维39

第三节 在中国文化中诗无所不在49

第三章 文化生产场域视野中《诗经》从经学到文学之考察51

第一节《诗经》文化经典的生成及其合法性53

第二节 文学《诗经》的生成及其文学的合法性61

第四章 传统诗经学对《诗经》的文化还原70

第一节 一部《诗经》的经化史,就是一部《诗经》文化还原史71

第二节 传统诗经学对历史、礼仪、伦理文化之还原73

第五章 信息论美学视域中《诗经》之审美效应80

第一节《诗经》编码之特色及其审美信息80

第二节《诗经》文本之潜在信息83

第三节《诗经》的噪声干扰及其排除85

第六章 汉代经学话语霸权挤压下的诗性失语与存活88

第一节 在强势话语中诗性遭到挤压而失语的状况89

第二节 经学强势话语中诗性的存活及原因96

第三节 诗性失语与存活的合法性阐释101

第七章 唐代边塞诗审美情绪的嬗变:高贵、崇高与感伤105

第一节 初唐:在尚武功、歌王权的吟咏中呈现出一种高贵美105

第二节 盛唐:崇高美的尊崇及与古罗马崇高美之比较111

第三节 中晚唐:审美感伤情绪的形成及表现117

第八章 唐宋文人诗与茶文化122

第一节 古代饮茶文化的形成过程122

第二节 唐宋文人诗对茶文化的雅化124

第九章 从咏梅诗词看古代梅文化与文人人格之形成133

第一节 咏梅诗蕴含着古代文人的人格意识135

第二节 梅文化之形成是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之积淀141

第十章 镶嵌在儒文化模式和传统中的韩愈144

第一节 韩愈现象的表现145

第二节 韩愈现象的文化解读150

第十一章 韩愈诗文廊庙气及其文化解读155

第一节 居高临下的盟主气157

第二节 奴视世人的自负气159

第三节 典丽矞皇的清庙明堂气162

第四节 韩愈诗文廊庙气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164

第十二章 宋代诗歌特质形成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态168

第一节 理学文化视野中的宋诗特质之形成170

第二节 宋诗特质形成的审美心态176

第十三章 苏轼岭海诗歌之变及其意义179

第一节 情感之变:由逐客悲歌的凄婉到以谪为游的旷达180

第二节 题材之变:由书剑报国到模水范山、和陶抒志183

第三节 苏轼岭海诗歌之变的意义189

第十四章 诗人韩愈、苏轼岭海处穷人格精神之异及文化解读195

第一节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戚戚怨嗟与安土忘怀196

第二节 韩愈的忧戚处穷表现了韬光养晦、专情执着的儒者人格201

第三节 苏轼的安土忘怀表现了儒释道融为一体的超旷型人格207

第十五章 儒释文化视野中诗僧函可奇诗解读215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的乡思母题:“几年无复听乡音,一听乡音泪更深”217

第二节 未泯的儒家淑世之情:“肉身纵在肠应断,既哭苍生又哭僧”222

第三节 儒释文化中的人伦情:“几多乡国思,翻向友朋深”228

第十六章 屈大均诗歌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233

第一节 屈大均诗歌的屈原现象233

第二节 屈大均诗歌的杜甫情结237

第三节 屈大均诗歌的李白原型241

第十七章 纳兰性德诗词风格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文化解读245

第一节 纳兰性德的忧郁来源于他幻觉中的行为场247

第二节 纳兰性德行为场中心理环境的形成还源于他独特的个性和气质250

第三节 纳兰性德的行为心理场有着汉文化的深厚土壤252

第十八章 纳兰性德词体现出他的生命情感与心灵的图画255

第一节 纳兰性德爱情词表现出浓郁的人情美257

第二节 纳兰性德醇美的友情之词实现了他的心理补偿260

第三节 纳兰性德在感叹山川风物之作中也流露出人情美262

第四节 纳兰性德词让人感受到他生命力场中情与理的交融渗透263

第十九章 纳兰性德现象与传统文化265

第一节 作为文化原型之一的“纳兰现象”之典型表现265

第二节“纳兰现象”凝聚力及其形成之文化渊源271

第二十章 从纳兰性德作品看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个性277

第一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一:忧患意识与参与精神277

第二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二:感伤心理与归隐心态281

第三节 古典文学文化个性之三:崇古念旧心态与祖先崇拜意识284

第二十一章 蕴含着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丘逢甲诗歌之英气290

第一节 痛失故土的怨愤气:“宰臣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292

第二节 无力回天的悲壮气:“风月有天难补恨,江山无地可埋愁”293

第三节 誓报国仇的豪迈气:“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295

第四节 感怀故土的真朴气:“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299

第五节 许身稷契的浩然气:“淡极名心宜在野,生成傲骨不依人”301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