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论 儒家文明与当代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和谐论 儒家文明与当代社会
  • 田广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780120221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论 儒家文明与当代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和谐——人类的永恒追求1

一、和谐与文明1

二、时代呼唤和谐,世界正走向和谐5

(一)世界的多元化呼唤和谐5

(二)工业化、商品化社会中的人类渴望和谐7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和谐9

(四)中国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失序、失衡、失调、失范尤其需要和谐10

(五)世界的整体化促进和谐12

(六)人类的理性化使世界走向和谐14

三、和谐的存在与发展16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和谐17

(二)对立统一规律与和谐18

(三)平衡与不平衡、有序与无序、稳定与不稳定20

四、系统科学与和谐26

(一)西方古代的系统思想与和谐思想27

(二)西方近代的系统思想与和谐思想29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思想与和谐思想31

(四)西方现代的系统思想与和谐思想33

五、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代36

(一)国内学者如是说36

(二)儒家和谐思想在世界40

第二章 儒家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哲学基础46

一、儒家之“和”的基本涵义46

(一)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47

(二)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49

(三)人际关系的良好氛围50

(四)良好的思想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状况51

(五)理想的社会秩序与政治局面52

(六)审美的价值标准53

二、儒家和谐思想是兼收并蓄的产物54

(一)对西周思想的继承54

(二)对《周易》、道家、阴阳家思想的吸收58

(三)对墨家、法家及其他思想的撷取61

三、儒家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63

(一)相反相成63

(二)多样性统一68

(三)朴素系统观73

四、和谐与斗争80

(一)儒家只讲和谐不讲斗争吗?80

(二)和谐哲学与斗争哲学89

第三章 人与自然和谐——儒家的天人观97

一、神学、政治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97

(一)“君权神授”,神权王权合一98

(二)天君合德,以德配天100

(三)效天施政,天人感应102

二、生态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103

(一)儒家的生态理论104

(二)儒家生态理论的来源107

(三)儒家生态文明的现代价值109

三、经济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113

(一)重视自然对生产的作用113

(二)生产活动顺应天时113

(三)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115

四、伦理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116

(一)高扬仁爱之心,兼爱自然万物116

(二)把道德理性“天化”,成为“天理”117

(三)把“三纲”、“五伦”特别是“忠”、“孝”天经地义化119

五、美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121

六、哲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125

(一)人与万物统一125

(二)物质与精神统一127

(三)宇宙观与人生观统一129

(四)爱人与体物统一130

(五)顺应与创造统一132

第四章 六亲和睦——儒家的家庭伦理观135

一、家齐而后国治135

二、夫妻和谐139

三、兄弟友爱146

四、父慈子孝149

(一)父慈149

(二)子孝151

(三)儒家孝道的主要特点157

(四)孝道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因素162

一、贵和170

第五章 人我和谐——儒家的社会伦理观170

二、仁爱172

三、诚信175

四、忠恕179

五、宽厚182

六、礼让189

七、谦敬194

八、礼教198

第六章 个人与社会和谐——儒家的群己观201

一、人之善群,必赖“公忠”201

(一)儒家的群己观204

二、儒法道墨群己观比较204

(二)法家的群己观209

(三)道家的群己观212

(四)墨家的群己观215

三、中西方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216

(一)中西方的集体主义217

(二)中西方的个人主义219

四、树立科学的群己观225

(一)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225

(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227

(三)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230

(四)个人、社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232

第七章 上下和谐——儒家的君臣君民观235

一、君臣相和235

(一)互敬互信235

(二)和而不同238

(三)从道不从君239

(四)虚怀纳谏243

(五)任贤使能245

二、儒家与忠道246

(一)“忠”的产生与早期儒家忠道的特点246

(二)忠道的演变与异化250

三、以民为本254

(一)民本思想的渊源254

(二)民何以为本255

(三)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257

(四)民本与民主266

第八章 天下一家——儒家的民族国家观275

一、“天下一家”275

二、大一统278

(一)春秋大一统279

(二)秦汉以后的大一统280

(三)新中国的统一与封建大一统283

(四)儒家大一统思想评价284

三、华夷之辨287

(一)“华夷之辨”是民族矛盾的产物288

(二)文明程度是区分华夷的根本标志289

(三)“华夷之辨”的功与过292

四、和平外交293

(一)孔子的和平观294

(二)孟子的和平观297

(三)荀子的和平观299

一、平和之美、中之美303

第九章 和谐美——儒家的审美观303

二、和之美306

(一)情景和谐,物我交融,人与自然统一307

(二)情理和谐,尽善尽美,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309

(三)内外和谐,互济相成,不同艺术要素、不同艺术风格统一314

(四)文质和谐,表里一致,内容与形式统一316

(五)形神和谐,气骨兼备,形体与精神统一319

(六)艺教和谐,怡情化俗,审美功能与社会政教功能统一320

(七)德艺和谐,正己教人,人品与作品统一326

三、中和之美328

一、中庸:保证和谐的正确思想方法333

第十章 通向和谐社会之路333

(一)中庸之本义334

(二)中庸与和谐335

(三)中庸的基本要求336

(四)求“中”的要领341

二、变革:推动社会和谐的永恒动力345

(一)变与和345

(二)儒家的社会变革论347

(三)因与革、常与变349

(一)从系统论看人类社会的开放性352

三、开放:促进和谐的基本条件352

(二)从历史看中国文化的包容性353

(三)从两大文化差异看中西文明互补的必要性355

(四)从文化的共性和时代要求看开放融合的必然性357

四、修身与教化: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360

(一)教化为首务360

(二)修身为大本364

(三)对儒家教化、修养的内容与方法的反思368

五、礼: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370

(一)礼的产生与演变371

(二)礼的社会作用及其对现代的启示373

六、民主与法治:建立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380

(一)民主与和谐380

(二)法治与和谐384

七、富裕: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388

(一)先富而后教,民富则国强389

(二)富民政策和措施391

(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394

主要参考书目397

后记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