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性论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人性论史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444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人性论-思想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性论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1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10

一、概述10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11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13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16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21

第三章 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23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23

二、礼与彝的问题26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29

四、宗教的人文化32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36

第四章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的问题40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40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49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51

四、仁是性与天道融合的真实内容57

第五章 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64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64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66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68

四、释中庸70

五、命与性72

六、性与道73

七、道与教74

八、释慎独76

九、释中和77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79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83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86

十三、上下篇的关联91

十四、诚与仁92

十五、诚的展开94

十六、诚与明96

第六章 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98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98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100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104

四、恶的来源问题107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109

六、由心善到践形113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114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116

第七章 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121

一、孔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121

二、《易》与《易传》122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125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128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129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132

第八章 由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136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136

二、天人分途137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140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146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152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156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160

一、概述160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161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166

四、原义试探170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178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183

第十章 文化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190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198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198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200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206

四、道德的政治论213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218

一、有关《庄子》的若干问题218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223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226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230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237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244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247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249

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253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253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255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263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269

五、宋钘、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272

第十四章 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278

附录一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283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283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286

三、重新检讨《史记·老子列传》295

四、由现行《老子》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299

附录二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310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311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311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312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316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320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323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327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易传》的发展338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344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346

十一、阴阳五行进一步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351

附录三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357

补记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