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ANSYS 12.0有限元分析完全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丁毓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230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有限元分析-应用程序,ANSYS 12.0-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ANSYS 12.0有限元分析完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有限单元法和ANSYS简介15
1.1 有限单元法简介15
1.1.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15
1.1.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模型17
1.1.3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18
1.2 ANSYS功能和特点19
1.2.1 ANSYS的发展历程19
1.2.2 ANSYS的主要功能20
1.2.3 ANSYS 12.0版本的新特点22
1.3 ANSYS 12.0安装和配置25
1.3.1 ANSYS 12.0的安装26
1.3.2 ANSYS 12.0的启动32
1.3.3 ANSYS 12.0的运行环境配置33
1.4 ANSYS程序结构33
1.4.1 ANSYS文件格式33
1.4.2 处理器34
1.4.3 图形输入34
1.4.4 析文件类型34
1.5 ANSYS 12.0用户界面基本组成34
1.5.1 启动ANSYS 12.0用户界面34
1.5.2 对话框及其控件35
1.6 ANSYS 12.0通用菜单37
1.7 输入窗口38
1.8 ANSYS 12.0主菜单简介38
1.9 工具条39
1.10 输出窗口(OUTPUTWINDOW)40
1.11 图形窗口(GRAPHICS WINDOW)40
1.12 个性化界面42
1.13 ANSYS 12.0帮助系统43
1.14 小结44
第2章 ANSYS分析基本过程45
2.1 分析问题45
2.2 建立有限元模型46
2.2.1 建立和修改工作文件名或标题47
2.2.2 定义单元类型47
2.2.3 定义材料特性数据49
2.2.4 创建实体模型49
2.2.5 对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49
2.3 施加载荷50
2.3.1 定义分析类型和设置分析选项50
2.3.2 施加载荷51
2.4 进行求解52
2.4.1 求解器的类别52
2.4.2 求解检查53
2.4.3 求解的实施53
2.4.4 求解会碰到的问题54
2.5 后处理54
2.6 分析过程中常用到的命令55
2.6.1 起始层命令55
2.6.2 前处理命令55
2.6.3 求解命令56
2.6.4 一般后处理命令57
2.7 工字钢悬臂梁分析实例58
2.7.1 分析问题58
2.7.2 建立有限元模型59
2.7.3 施加载荷62
2.7.4 进行求解63
2.7.5 后处理64
2.8 小结66
第3章 建立实体模型67
3.1 实体建模概述67
3.2 导入CAD软件创建的实体模型68
3.2.1 图形交换数据格式68
3.2.2 IGES格式实体的导入68
3.2.3 SAT格式实体的导入70
3.2.4 Parasolid格式实体的导入71
3.2.5 STEP格式的导入71
3.2.6 导入SolidWorks中创建的叶片模型72
3.2.7 导入UG绘制的轴承模型73
3.2.8 导入SolidEdge中绘制的联轴器模型74
3.3 对输入模型的修改75
3.4 ANSYS环境内直接建模方法75
3.4.1 自上而下创建几何模型75
3.4.2 自下而上建模几何模型76
3.5 坐标系简介76
3.5.1 总体和局部坐标系76
3.5.2 显示坐标系79
3.5.3 节点坐标系82
3.5.4 单元坐标系83
3.5.5 结果坐标系84
3.6 工作平面的使用84
3.6.1 定义一个新的工作平面85
3.6.2 控制工作平面的显示和样式85
3.6.3 移动工作平面85
3.6.4 旋转工作平面86
3.6.5 还原一个已定义的工作平面86
3.6.6 工作平面的高级用途87
3.7 自底向上创建儿何模型90
3.7.1 关键点90
3.7.2 硬点92
3.7.3 几何元素——线95
3.7.4 几何元素——面102
3.7.5 几何元素——体107
3.8 自顶向下创建几何模型114
3.8.1 创建面体素114
3.8.2 创建实体体素116
3.9 使用布尔操作来构建复杂几何模型119
3.9.1 布尔运算的设置119
3.9.2 布尔运算之后的图元编号120
3.9.3 交运算120
3.9.4 两个实体相交操作122
3.9.5 两个实体相加操作122
3.9.6 两个实体相减操作124
3.10 小结125
第4章 有限元网格划分与模型建立126
4.1 网格类型和应用场合126
4.2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主要指导思想128
4.3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方法129
4.4 有限元单元属性的设定130
4.4.1 选择单元类型130
4.4.2 单元设置132
4.4.3 材料属性设定132
4.4.4 单元坐标系设定133
4.5 有限元网格划分的控制方法133
4.5.1 有限元网格划分工具134
4.5.2 选择自由或映射网格划分134
4.5.3 单元属性分配设置135
4.5.4 单元尺寸控制136
4.5.5 局部网格划分控制137
4.5.6 内部网格划分控制138
4.5.7 细化网格控制139
4.5.8 网格质量控制140
4.5.9 小结构的网格划分140
4.6 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140
4.6.1 映射网格划分方法141
4.6.2 划分实体模型141
4.6.3 有限元模型的修改142
4.7 直接生成有限元模型144
4.7.1 节点144
4.7.2 单元150
4.7.3 通过节点和单元生成有限元模型152
4.8 生成有限元模型实例157
4.9 小结168
第5章 施加载荷169
5.1 概述169
5.1.1 载荷的定义169
5.1.2 载荷施加的对象170
5.1.3 载荷步、子步和平衡迭代171
5.1.4 时间参数171
5.2 载荷的初始设置172
5.2.1 均布温度和参考温度172
5.2.2 面载荷梯度173
5.2.3 重复加载方式173
5.2.4 设定载荷步选项174
5.3 载荷的分类175
5.3.1 自由度约束175
5.3.2 中力载荷177
5.3.3 面载荷178
5.3.4 体载荷180
5.3.5 阶跃载荷181
5.3.6 坡道载荷182
5.3.7 其他载荷182
5.4 载荷的施加和操作183
5.4.1 利用表格来施加载荷183
5.4.2 利用函数来施加载荷183
5.4.3 修改载荷184
5.4.4 删除载荷184
5.4.5 其他操作185
5.5 实例186
5.5.1 单载荷步的施加186
5.5.2 多载荷步的施加188
5.6 小结192
第6章 求解193
6.1 求解设置193
6.1.1 新分析194
6.1.2 求解控制194
6.2 求解过程处理196
6.2.1 求解概述196
6.2.2 求解当前载荷步196
6.2.3 根据载荷步文件求解197
6.2.4 多载荷步求解197
6.2.5 重新启动分析199
6.2.6 预测求解时间201
6.3 实例203
6.3.1 恢复文件203
6.3.2 求解203
6.4 小结204
第7章 通用后处理器205
7.1 概述205
7.1.1 通用后处理器206
7.1.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206
7.1.3 结果文件读入通用后处理器207
7.1.4 查看结果数据集208
7.1.5 设置结果输出方式208
7.1.6 设置图形显示方式209
7.2 图形显示计算结果209
7.2.1 结果查看器210
7.2.2 查看和分析变形图210
7.2.3 查看和分析等值线图211
7.2.4 查看和分析矢量图213
7.2.5 基于单元表的结果图形214
7.2.6 载荷组合及其运算结果显示216
7.3 列表显示计算结果218
7.3.1 结果数据集汇总列表(Detailed Summary)219
7.3.2 迭代汇总信息(Iteration Summary)219
7.3.3 排序列表(Sorted Listing)220
7.4 综合实例220
7.4.1 单载荷步求解结果查看221
7.4.2 多载荷步求解结果查看224
7.5 小结227
第8章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228
8.1 概述228
8.1.1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的作用228
8.1.2 用时间-历程后处理器的基本步骤230
8.2 进入时间-历程后处理器230
8.2.1 交互方式230
8.2.2 批处理方式232
8.3 时间-历程变量观察器233
8.4 绘制时间-变量曲线235
8.5 数据的输入和输出236
8.5.1 数据的输入237
8.5.2 数据的输出237
8.6 综合实例238
8.6.1 恢复文件238
8.6.2 查看结果239
8.7 小结241
第9章 静力学分析242
9.1 静力学分析简介242
9.1.1 静力学分析类型242
9.1.2 静力学分析步骤243
9.2 平面应力问题分析244
9.2.1 问题描述245
9.2.2 问题分析245
9.2.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46
9.3 平面应变问题分析256
9.3.1 问题描述257
9.3.2 问题分析257
9.3.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57
9.4 轴对称问题分析266
9.4.1 问题描述266
9.4.2 问题分析266
9.4.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67
9.5 梁分析275
9.5.1 问题描述275
9.5.2 问题分析276
9.5.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76
9.6 桁架分析282
9.6.1 问题描述283
9.6.2 问题分析283
9.6.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83
9.7 壳分析292
9.7.1 问题描述293
9.7.2 问题分析293
9.7.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294
9.8 接触分析302
9.8.1 问题描述302
9.8.2 问题分析302
9.8.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303
9.9 小结325
第10章 结构动力学分析326
10.1 结构动力学分析基本过程326
10.1.1 模态分析327
10.1.2 谐响应分析330
10.1.3 瞬态动力学分析333
10.1.4 谱分析336
10.2 模态分析实例340
10.2.1 问题描述340
10.2.2 问题分析340
10.2.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340
10.3 谐响应分析353
10.3.1 问题描述353
10.3.2 问题分析354
10.3.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354
10.4 响应谱分析364
10.4.1 问题描述364
10.4.2 问题分析365
10.4.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365
10.5 瞬态动力学分析374
10.5.1 问题描述375
10.5.2 问题分析375
10.5.3 求解过程和分析结果375
10.6 小结385
第11章 非线性分析386
11.1 非线性分析基本过程386
11.1.1 结构非线性分析387
11.1.2 几何非线性分析387
11.1.3 材料非线性分析388
11.1.4 状态非线性分析388
11.1.5 非线性分析步骤388
11.2 几何非线性分析396
11.2.1 问题描述397
11.2.2 问题分析397
11.2.3 建立模型398
11.2.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04
11.2.5 查看结果406
11.3 材料非线性分析410
11.3.1 问题描述411
11.3.2 问题分析411
11.3.3 建立模型411
11.3.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16
11.3.5 查看结果419
11.4 状态非线性分析422
11.4.1 问题描述423
11.4.2 问题分析423
11.4.3 建立模型423
11.4.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30
11.4.5 查看结果432
11.5 小结437
第12章 热分析438
12.1 热分析基础知识438
12.1.1 热分析符号与单位438
12.1.2 传热学经典理论439
12.1.3 三种基本热传递方式439
12.1.4 热分析材料基本属性441
12.1.5 界条件与初始条件442
12.1.6 热载荷443
12.1.7 稳态与瞬态热分析444
12.1.8 线性与非线性热分析445
12.2 热分析介绍445
12.2.1 热分析简介445
12.2.2 热分析的类型445
12.2.3 热分析的基本过程446
12.3 热—结构耦合分析447
12.3.1 问题描述447
12.3.2 问题分析448
12.3.3 建立模型448
12.3.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56
12.3.5 查看结果460
12.4 热—应力耦合分析实例464
12.4.1 问题描述464
12.4.2 问题分析464
12.4.3 建立模型465
12.4.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71
12.4.5 查看结果478
12.5 小结480
第13章 ANSYS新界面WORKBENCH环境481
13.1 ANSYS WORKBENCH概述481
13.1.1 ANSYS Workbench产品设计流程482
13.1.2 ANSYS Workbench文件格式484
13.2 ANSYS WORKBENCH安装和启动配置485
13.2.1 ANSYS 12.0 Workbench启动485
13.2.2 ANSYS 12.0 Workbench配置486
13.2.3 ANSYS 12.0 Workbench帮助资源488
13.3 静力学分析实例489
13.3.1 问题描述489
13.3.2 问题分析489
13.3.3 建立模型489
13.3.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495
13.3.5 查看结果498
13.4 结构动力学分析实例500
13.4.1 问题描述501
13.4.2 问题分析501
13.4.3 建立模型501
13.4.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506
13.4.5 查看结果508
13.5 热力学分析实例508
13.5.1 问题描述508
13.5.2 问题分析509
13.5.3 建立模型509
13.5.4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512
13.5.5 查看结果513
13.6 小结515
附录A ANSYS使用常见问题516
热门推荐
- 1227956.html
- 923206.html
- 3485008.html
- 3565716.html
- 2188261.html
- 2045809.html
- 689510.html
- 26809.html
- 2402145.html
- 605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2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0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9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7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