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
  • 高一飞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17148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人口流动-关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 污名的交互与再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3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两个争论3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有怎样的关系3

第二节 农民工是否是艾滋病高危人群5

第二章 研究方法13

第一节 多点民族志13

一、田野研究困境13

二、多点民族志方法的尝试14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研究15

一、定量调查15

二、定性研究17

第三章 流动的建设者20

第一节 滇西高速筑路工地人群20

一、项目部人员20

二、监理20

三、民工21

第二节 滇西高速沿途社区22

一、第一板块——隆城城区及周边乡镇22

二、第二板块——江坝23

三、第三板块——龙县山区24

第二部分 风险何在?——显性与隐性的风险27

第四章 与滇西高速公路相关的艾滋病风险推测27

第一节 宏观政策环境27

第二节 各种相关群体对滇西高速艾滋病风险的推断及行动37

一、国际社会对修建滇西高速引发的人口流动及其相关艾滋病风险的推断38

二、国际项目与地方政府达成的共识39

三、村民与工地人群的看法41

四、小结42

第五章 显性的艾滋病风险43

第一节 筑路工地周边的娱乐场所与性工作者43

一、娱乐场所与性工作者的主要类型43

二、跟随筑路工地人群流动的性工作者47

三、性工作者的主要分布与规模51

第二节 工地人群商业性性行为54

一、筑路工地人群自述54

二、工地文化对商业性性行为和艾滋病风险的看法60

三、工地各职业群体的商业性性行为——以S标为例62

四、印证与补充——商业性性工作者与工地人群的性关系77

第三节 与显性风险相关的艾滋病疫情79

第六章 隐性的艾滋病风险81

第一节 滇西高速筑路工地沿线社区的艾滋病疫情81

第二节 筑路工地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互识85

一、互动85

二、互识87

第三节 周边社区中的艾滋病风险93

一、与毒品相关的风险93

二、当地社区中的商业性性行为94

三、非商业性性行为与准商业性性行为:村民与工地人群的性关系96

四、小结98

第三部分 工地与周边社区——谁危害了谁101

第七章 公路边的山区贫困村——龙村101

第一节 明清戍边军人与流民的后代101

第二节 交通要道旁的贫困农业村105

一、萧条的路边经济105

二、低微的农业收入与漫长的干冬农闲106

第三节 前往缅甸、德宏的打工潮112

一、到“里面”打工的传统112

二、到“里面”打工的生活114

三、不外出打工的龙村人118

第四节 艾滋病与龙村121

一、娶进了媳妇,带来了病122

二、前往高流行区务工的多重风险127

三、本地村民的风险:商业性性行为与非婚性行为132

第五节 滇西高速开工——村里艾滋病风险的延续与变化134

一、高速公路提供的就近打工机会135

二、工地与当地社会的婚恋及性关系137

三、工地带来新的艾滋病风险139

四、相互传递的艾滋病风险139

第六节 村民对艾滋病的认知与理解142

一、“艾滋病”概念的传入与变化142

二、几类加剧风险的认知与观念144

三、继续发展中的艾滋病“地方知识”146

第七节 小结148

第八章 美丽富饶的坝区傣族村——芒村149

第一节 芒村傣族与外来人口149

一、芒村傣族149

二、1949年之后芒村及周边地区的外来人口153

第二节 以发达的亚热带农业为主的生计156

一、优势自然条件下的多元化农业种植157

二、外出打工、商业与运输业166

第三节 芒村的民族文化170

一、语言、文字、姓名170

二、历法与节日174

三、汉傣通婚175

第四节 与外来人口和婚恋风俗文化有关的艾滋病风险177

一、芒村的吸、贩毒情况177

二、芒村的婚恋观178

三、现实的艾滋病感染与传播184

第五节 高速公路修建之后的新风险——新增性工作者与准商业性性行为188

一、滇西高速与芒村188

二、本地的性服务场所增加190

三、村妇与工地人员的准商业性性行为195

第六节 小结196

第九章 城镇经济辐射下的城边村——马村198

第一节 土地资源紧缺的农业与多元发展的非农经济199

一、土地资源紧缺的农业199

二、多元化非农产业203

第二节 城区周边乡村的高城镇化215

一、高水平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215

二、高度非农化的乡村人口217

第三节 马村的艾滋病风险及其变化219

一、与劳务输出地有关的风险220

二、与隆城城区及国道有关的风险222

三、与滇西高速有关的风险225

第四节 小结228

第四部分 结语231

第十章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231

第一节 与滇西高速工地人口流动有关的显性和隐性艾滋病风险231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的复杂关系236

一、滇西高速建设个案中的人口流动与艾滋病传播236

二、人口流动与艾滋病“形影相随”的原因237

三、当艾滋病传播遇上人口流动240

第十一章 农民工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245

第一节 滇西高速个案——工地人群艾滋病风险分层245

一、工地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艾滋病知识、危险行为的分层245

二、基于这种分层的三点讨论247

第二节 农民工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形成256

一、学术话语的主导作用257

二、政策话语的慎重和含糊258

三、舆论、媒体、国内和国际合作艾滋病防治项目的附和与放大259

第三节 社会身份污名与疾病污名的交互260

一、农民工“艾滋病高危人群”污名——社会身份污名与疾病污名的叠加260

二、艾滋病污名与其他社会身份污名的交互作用261

三、疾病污名与身份污名的交互特点263

参考文献2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