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战时期重庆的科学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抗战时期重庆的科学技术
  • 程雨辰主编;重庆抗战丛书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31294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抗战时期重庆的科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政府发展科学技术的构想与政策1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与发展科技的构想1

一、推行科学化运动1

二、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5

三、拟议成立全国特种工业研究委员会9

第二节 科技法规与举措14

一、科技法规与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方针14

二、战时国民政府的科技法规及其作用16

(一)奖励工业技术发明16

(二)奖励仿制“替代品”18

(三)其他各部委的奖励办法19

(四)技术人员的管理22

一、技术人才的亟需与匮乏24

第三节 各类技术人才的调查与培训24

二、培养技术人员的方针与计划28

三、战时技术人员培训概况31

第四节 对国民政府科技构想及政策的评价34

一、推动了战时科学技术的发展34

二、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忽视基础理论科学37

第二章 抗战时期重庆主要的科研机构42

第一节 中央研究院43

一、战前之中央研究院43

(一)中央研究院的建立43

(二)战前中央研究院的工作概览46

二、战时中央研究院的西迁47

三、战时中研院的科研工作及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作用53

(一)化学研究所与“侯氏碱法”的发明53

(二)工程研究所与光学玻璃及特种钢的研究57

(三)地质研究所与全国各种矿藏的勘采以及地质力学的创立61

(四)物理研究所与高空电离层观测台的筹设67

(五)总结八年来科学研究工作拟订战后学术建设计划68

四、奖励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72

五、战时中央研究院的特点73

第二节 中国西部科学院79

一、西部科学院的创立79

二、战时西部科学院的主要成就80

(一)理化研究所的主要成就81

(二)地质研究所与西南矿产资源的开发82

(三)西部科学院对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84

第三章 抗战时期重庆的工业技术86

第一节 抗战时期重庆工业科技发展的历史环境86

一、战前重庆工业的一般状况及工业科技发展水平86

二、战时的工业和工业科研机构内迁对重庆工业和工业科技的深刻影响89

三、战时工业所处的特殊环境为战时重庆工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条件和动力91

四、国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鼓励工业科技进步的政策和措施的积极作用93

第二节 战时重庆工业科技发展概览97

一、典型工业行业的科技进步97

(一)冶金工业97

(二)兵器工业101

(三)机械工业109

(四)化学工业116

二、抗战时期的发明专利120

三、战时工业科技的两个“窗口”123

第三节 战时大后方工业科技的缩影——重庆的工业研究试验机构126

一、中央工业试验所127

(一)中央工业试验所的缘起127

(二)中央工业试验所的宗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129

(三)中央工业试验所的科研、生产活动及其特点134

(四)中央工业试验所在战时取得的科技进步及其对抗战的贡献142

二、矿冶研究所146

三、西南联合工业研究社14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工业科技的评价150

第四章 抗战时期重庆的农业科技155

第一节 战前重庆地区的农业科技概述155

一、重庆近代农业科技的萌芽155

二、30年代初重庆第一次农业科技高潮的出现157

(一)中国西部科学院农林研究所157

(二)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160

三、战前重庆农业科技的特点与地位163

第二节 战时陪都的主要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学术交流165

一、战时陪都的主要农业科研机构165

(一)中央农业实验所166

(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169

二、战时重庆的农业科技学术交流173

(一)农业科技刊物和学术年会173

(二)中外农业科技交流176

第三节 战时农业科技之进步178

一、农作物优良品种的研究推广180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推广184

三、肥料、农药、农具的研制推广187

四、畜牧改良与疫病防治189

五、淡水鱼养殖试验推广191

第四节 战时重庆农业科技进步的条件及其影响193

一、战时重庆农业科技进步的条件193

二、战时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与影响197

第一节 主要科学团体概况202

一、科学团体缘起202

第五章 抗战时期重庆主要的科学团体202

二、战时重庆的主要科学技术团体概况205

第二节 主要科学团体的活动及其作用215

一、中国科学社在科学启蒙中的作用215

二、中国工程师学会与战时工业的发展220

三、中国地质学会与战时地质科学的发展224

四、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与悬赏解决科研难题227

五、编译科学名词,促进科学进步230

第三节 战时主要科学团体的特点232

一、步履维艰的科学团体232

二、相互协作的科学团体235

三、基本成熟的科学团体237

第一节 留学生及科技人员的外派241

一、派遣出国留学生241

第六章 抗战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241

二、派遣科技人员出国实习246

三、科技管理人员出国考察249

第二节 引进外国专家学者253

一、指导陪都科技253

二、考察大后方工农业科技现状256

第三节 国际学术机构与学术交流259

一、设立国际学术交流机构259

二、交换科技情报资料264

三、讲学、互访与国际学术交流266

第四节 战时中外科技交流概论271

一、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与中外科技交流的关系271

二、中外科技交流中的殖民主义倾向与中国的不平等地位276

三、科学无国界与国际友人的无私奉献279

四、战时中外科技交流的作用和意义280

后记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