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方法阶梯 第2版=The Guide to Legal Methodology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方法阶梯 第2版=The Guide to Legal Methodology
  • 郑永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方法阶梯 第2版=The Guide to Legal Methodolog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法律方法与法律人3

1 何谓法律人3

2 法律人为定分止争而生4

3 法律方法与判断者的价值立场5

4 法律方法与法治6

5 本书体系体例与使用建议7

第一章 认识法律方法13

1 法律方法的发生13

1-1 事实与规范不对称13

1-2 事实与规范不对称的原因15

2 法律方法及其体系18

2-1 法律方法是法律应用中的方法18

2-2 法律方法的体系19

3 法律方法的功能20

3-1 方法改变前提,前提改变结论,结论改变行为20

3-2 功能发生的机理20

4 各部门法有自己的方法吗21

4-1 同中存异21

5 法律方法是法定的吗23

5-1 中国合同法的解释条款23

5-2 奥地利、意大利、德国民法典的解释条款23

6 法律方法论23

6-1 法律方法的性质23

6-2 法律方法的范围24

7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26

7-1 称谓26

7-2 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关系26

7-3 统合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27

7-4 法律方法论与法学27

8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8

8-1 思维28

8-2 法律思维28

8-3 法律思维的要义28

第二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过程35

1 判断力对法律人的意义35

2 处理事实和提出案件问题36

2-1 处理事实36

2-2 提出案件问题37

3 寻找规范38

3-1 法源38

3-2 法源的顺序43

4 分析事实构成44

4-1 规范44

4-2 法律规则及结构45

4-3 法律原则及类型49

4-4 规则与原则比较及关系49

5 建构大前提49

6 涵摄50

6-1 含义50

6-2 涵摄的过程51

7 作出结论52

第三章 法律判断形成的基础方法1 何谓基础方法59

1-1 推论与亚推论59

1-2 推论——引出必然性结论59

1-3 亚推论——引出或然性结论60

1-4 “实质推理”非推理而是权衡60

2 演绎61

2-1 演绎的过程:从一般到特殊61

2-2 演绎结论的确定性61

2-3 演绎发生的时间61

2-4 演绎的类型61

3 归纳62

3-1 归纳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62

3-2 归纳的功用:一般规则的获取63

3-3 归纳的局限性:归纳不完全63

4 设证63

4-1 设证的过程:从特殊经由一般到特殊63

4-2 设证的功用:确定思考方向64

4-3 假设原因64

5 小结64

5-1 演绎为推论,归纳和设证是亚推论64

5-2 演绎、归纳和设证的风险度65

6 类比65

6-1 类比不是推论而是彼此比较65

6-2 类比的造法性66

6-3 类比与比喻、归纳67

6-4 类比与归纳、设证、演绎协同作用67

7 论证68

7-1 论证的含义与法律论证的目的68

7-2 法律论证的对象68

7-3 法律论证的类型68

7-4 论证与其他方法70

8 诠释70

8-1 诠释非方法70

8-2 诠释与解释71

8-3 诠释与论证、推论72

第四章 小前提的建构及方法77

1 冤假错案源于事实不清77

2 建构小前提的过程78

2-1 “评价”78

2-2 “求真”78

2-3 建构小前提的方法的类型78

3 生活事实归入法律事实的方法:解释/诠释方法79

3-1 前理解79

3-2 诠释循环与等置80

3-3 对生活事实进行法律评价80

4 求物质性之真的方法81

4-1 查明81

4-2 证明88

4-3 推定89

5 求言辞之真的方法98

5-1 认定言辞证据的工作方法99

5-2 认定言辞证据的逻辑方法100

第五章 理解法律行为的方法107

1 法律行为的双重性质107

2 法律行为的不同含义107

2-1 法理学上的含义107

2-2 民法上的含义107

2-3 行政法上的含义108

3 民法中的法律行为的解释109

3-1 意思表示解释的标准110

3-2 意思表示解释的对象111

3-3 民事行为和商事行为的意思认定112

3-4 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113

4 合同解释的特别问题116

4-1 法律解释与合同解释116

4-2 格式条款和格式合同的解释116

4-3 合同漏洞填补117

4-4 遗嘱的解释118

5 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120

5-1 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立场与方法120

5-2 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121

5-3 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举例121

第六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一)——有法律规定的情形1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解释127

1-1 法律解释的对象——法律文本127

1-2 法律解释的目的——确定立法者的原意128

1-3 确定立法者原意的方法——法律解释及体系构成128

2 字义解释128

2-1 平义解释128

2-2 扩张解释134

2-3 限制解释135

3 体系解释137

3-1 体系解释的根据137

3-2 体系解释的效力等级标准140

4 历史解释147

4-1 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147

4-2 历史解释使用的资料147

5 解释方法的位阶关系149

5-1 法院的意见150

5-2 立法解释与立法、司法解释之间的位阶关系150

6 客观目的探究151

6-1 客观目的探究的发生条件151

6-2 何谓客观目的151

6-3 客观目的探究的结果152

7 法律修正及方法154

7-1 明显的内容错误155

7-2 条文编排疏忽155

8 正当违背法律156

第七章 大前提的建构及方法(二)——无法律规定的情形1 何谓法律漏洞162

1-1 含义162

1-2 为何有法律漏洞163

2 法律漏洞的类型166

2-1 原初漏洞与继发漏洞166

2-2 私法漏洞与公法漏洞169

3 有类似的规范参照——类比170

3-1 制定法的类比170

3-2 法的类比172

3-3 轻重相举173

3-4 扩张解释与类比177

4 无类似的规范参照——法律补充177

4-1 习惯法补充177

4-2 法官法补充181

4-3 法理、学说补充183

4-4 政策补充184

5 事项列举穷尽——反向推论186

5-1 反向推论的原理186

5-2 法律对反向推论的规定186

5-3 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命题187

5-4 反向推论的结果不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187

5-5 反向推论适用的条件187

6 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选择和总结189

第八章 法律原则、一般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法1 法律原则193

1-1 法律原则的特征193

1-2 法律原则之功用194

2 原则的类型196

2-1 制定法外原则196

2-2 制定法内原则196

3 原则与规则比较及关系197

4 原则的适用198

4-1 适用条件198

4-2 制定法外原则的适用198

4-3 制定法内原则的适用200

5 原则之间的冲突及解决202

5-1 原则冲突及冲突类型202

5-2 冲突的解决方法202

6 一般条款207

6-1 含义207

6-2 区别208

6-3 一般条款的适用209

7 不确定概念209

7-1 不确定概念实例209

7-2 不确定概念与法律漏洞210

7-3 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式210

第九章 作出法律结论的方法215

1 演绎前的等置215

2 法律结论由演绎得出216

2-1 在载人汽车中盗窃案216

2-2 泸州遗产继承案218

3 法律方法体系大观220

4 判决只是一种意见221

5 案例分析示例222

附录229

第一部分 索引229

一、术语索引229

二、图表索引235

三、重要案例及所涉主题索引236

第二部分 法律解释的文件238

一、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238

二、关于法律概念的法律解释(选)243

第三部分 教学参考材料250

一、教学大纲250

二、课堂讨论案例254

三、课堂讲授PPT256

第一版后记257

重印小记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