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修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修订版
  • 谢维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983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教育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意识1

第1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意识的基本含义及特点1

第2节 教育社会学的两种学科意识5

一、常规性的学科意识6

二、反思性的学科意识9

第3节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13

第4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21

一、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中观性的学科22

二、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23

三、教育社会学与其他具体教育学科的关系24

第5节 教育社会学的功能与边界25

一、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功能25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32

第2章 教育社会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渊源34

第1节 前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观点34

第2节 古典教育社会学理论35

一、迪尔凯姆和教育社会学的起源35

二、马克思与冲突取向的教育39

三、马克斯·韦伯与教育社会学理论40

四、斯宾塞、曼海姆、凡勃仑和茨那尼克的理论与观点43

第3节 现代教育社会学理论46

一、一般社会学的理论视野和教育社会学46

二、功能主义理论47

三、功利主义理论49

四、教育的冲突理论50

五、教育的互动理论56

第3章 教育社会学的分析视角和方法60

第1节 教育社会学的分析视角60

一、结构与过程61

二、均衡与冲突64

三、教化与内化66

四、分化与抽离68

第2节 教育社会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70

一、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三个方法论角度71

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模式74

三、知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76

四、社会心理学的方法81

五、《教育社会学手册》的方法论启示88

六、故事、理性和精神93

第4章 教育活动及其要素的分析96

第1节 教育活动的基本含义96

第2节 教育活动的目标98

第3节 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03

第4节 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109

一、教育活动的时间条件109

二、教育活动的空间条件111

第5节 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117

第6节 教育活动的三种分析取向125

一、客观主义研究取向125

二、主观主义研究取向127

三、辩证的研究取向129

第5章 教育活动中的互动与合理性分析133

第1节 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及其功能134

第2节 合作与冲突——教育活动中互动的基本形态144

一、教育活动中的合作145

二、教育活动中的冲突148

第3节 教育活动的合理性分析155

一、教育活动的工具合理性156

二、教育活动的价值合理性157

三、教育活动的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关系158

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163

五、教育批评与合理性165

第6章 教育活动的政策分析169

第1节 教育政策的基本含义与特点170

一、教育政策的含义170

二、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的不同171

第2节 教育政策分析的主要模式172

一、发生学取向的分析模式173

二、过程取向的分析模式175

三、目的取向的分析模式177

四、政策话语的分析模式178

第3节 教育政策分析的主要功能179

第4节 OECD《教育政策分析》的模式分析181

第5节 中国近年来教育政策的数量变化及其分析184

一、1985—2001年中国教育政策的总体数量与变化分析185

二、教育管理政策与教育教学政策的数量比较研究186

三、高等教育政策与基础教育政策的数量比较研究188

四、评论与建议190

第7章 教师与学生194

第1节 教师195

一、教师行为及其基本特点196

二、教师的角色分析200

三、收入、声望与权力——教师的社会地位211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分析215

第2节 学生241

一、学生的含义242

二、“边际人”的规定及其依据242

三、“年轻的成人”——对青少年学生社会地位的新预设245

四、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分析249

第3节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主体间性和群体性251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251

二、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群体性及其特点256

第8章 教育活动与社会化259

第1节 社会化释义260

一、社会化的含义260

二、社会化的分析角度261

三、社会化的主要内容263

第2节 社会化的阶段分析——初级社会化和次级社会化267

一、初级社会化268

二、次级社会化269

第3节 社会化主要机制的分析271

一、家庭272

二、学校275

三、社区文化277

四、同伴群体278

五、大众传播媒介280

六、顺序模式与重叠模式282

第4节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285

第5节 社会化的几种主要理论和模式288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化理论和道德内化观点288

二、帕森斯的社会化理论290

三、冲突的社会化理论291

四、辩证的社会化理论293

第6节 进化与功能——社会化研究的不同思路295

第7节 教化与内化——社会化研究的不同本位298

一、教化与内化的基本关系模式299

二、以内化为本位的关系模式301

第9章 教育活动中的违规与控制303

第1节 教育活动中违规与控制问题的社会和教育背景304

一、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社会背景304

二、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教育背景305

第2节 教育活动中违规和控制的基本含义与特点306

一、基本含义306

二、一般特点308

第3节 教育活动中违规行为的主要形式和原因分析309

一、主要形式309

二、解释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主要理论314

三、影响和造成违规行为的直接社会原因317

四、影响和造成违规行为的学校和教育原因319

第4节 教育活动中违规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式325

一、教育活动中违规控制的基本原则326

二、影响教师进行控制的主要因素327

三、几种关于违规控制的基本理论328

四、惩罚334

第10章 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课程与教学337

第1节 作为社会文本的课程337

一、关于课程文本的含义和特点338

二、课程作为一种文本的结构与建构344

三、课程文本的主要类型:单科性课程文本与综合性课程文本353

四、课程文本与课程改革357

五、课程文本与当代课程理论研究的两种取向361

第2节 作为社会交往的教学活动的分析363

一、教学活动中社会交往的基本含义与特点363

二、教学活动中社会交往的内涵分析365

三、教学活动中社会交往的形式分析368

四、教学活动中社会交往的功能分析373

第3节 当前中国大学课程的变化与主要特点375

一、当前大学课程的变化376

二、大学课程中的主要矛盾379

三、大学课程的基本特点383

第11章 教育活动的初级群体:班级386

第1节 关于班级研究的各种不同观点386

第2节 班级的基本属性和特点389

第3节 班级的规模、规范与制度392

第4节 班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初级群体396

第5节 班级建设的意义398

第12章 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学校401

第1节 学校组织的意义分析401

一、学校组织是一种建构的教育环境402

二、学校组织的社会同构性402

第2节 学校组织研究的理论发展403

一、投入—产出模式404

二、层次区分理论404

三、松散结构替换理论405

四、超越层次区分理论407

第3节 学校组织的一般特点408

一、学校组织的目标特征408

二、学校组织成员的特点409

三、学校组织规范的特点411

四、学校组织的功能分析412

第4节 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与类型415

一、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416

二、学校组织的基本类型418

第5节 学校组织的结构分析421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二元性421

二、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二元性422

三、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二元性423

四、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二元性424

第6节 学校组织的文化分析425

一、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425

二、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427

三、学校组织的观念文化429

四、学校组织文化的基本功能430

第13章 教育活动的制度分析432

第1节 教育制度的基本含义与特点432

一、教育制度的基本含义432

二、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434

第2节 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类型分析435

一、关于制度结构的几种观点435

二、教育制度结构的基本要素437

三、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439

第3节 教育制度与经济活动441

一、教育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基本性质442

二、主要内容及其模式443

第4节 教育制度与政治活动448

一、政治体制的变化对教育制度的影响448

二、教育制度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直接同一性450

三、基本模式与主要内容451

第5节 教育制度与社会文化454

一、教育制度与观念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特点454

二、教育制度与观念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性质455

三、文化多元性与教育制度的关系456

第6节 教育制度的功能分析458

一、教育制度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方面的功能458

二、教育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功能459

三、教育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功能460

第7节 拓展教育活动的制度空间463

第14章 教育成层与教育机会均等471

第1节 社会分层与教育成层472

一、社会分层的基本含义472

二、影响社会分层因素的分析473

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474

四、教育成层的主要途径481

五、教育成层的社会基础484

第2节 教育机会均等485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含义及历史发展486

二、教育机会均等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因素的分析488

三、教育机会均等的类型分析491

四、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492

五、中国当代社会中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494

第15章 教育活动的结构分析501

第1节 教育结构的一般含义501

一、教育结构的概念与特征501

二、教育结构的主要类型503

第2节 教育结构的基本内容507

一、教育的层次结构507

二、教育的类别结构510

三、教育的形式结构513

四、教育的布局结构515

第3节 教育结构的社会文化和逻辑基础分析516

一、教育结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516

二、教育结构的逻辑基础522

第4节 教育结构的功能分析524

一、教育结构与教育的选拔功能524

二、教育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复制525

三、教育结构对社会结构的优化527

第5节 教育结构的优化527

一、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含义528

二、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529

三、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531

第16章 教育发展533

第1节 教育发展的基本含义533

一、教育发展的概念533

二、教育发展的两种本位或观念534

三、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维度535

四、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537

第2节 教育发展的解释模式与理论539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模式539

二、新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模式542

三、人口型的解释模式545

四、人才型的解释模式546

五、地位竞争型的解释模式548

六、内在的解释模式549

七、普遍性的教育发展模式550

第3节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554

一、社会发展的一般含义及其变化与教育发展的内涵之间的关系554

二、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557

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560

四、教育发展与政治发展562

五、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565

第4节 教育发展机制的一般原则568

一、稳定原则568

二、协调原则569

三、同步与时序原则569

第5节 中国21世纪教育中长期发展的若干问题570

一、教育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形式571

二、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调整572

三、教育发展需要新的空间573

四、教育资产管理模式的更新575

后记578

修订版后记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