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皮肤药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皮肤药理学
  • 胡晋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1391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皮肤病学:药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皮肤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皮肤药理学基础知识2

第一章 皮肤药理学概论2

第一节 皮肤药理学的研究内容2

一、药物对皮肤的作用2

二、药物的经皮吸收3

三、皮肤对药物的处置5

四、皮肤免疫作用6

五、皮肤靶向基因治疗6

第二节 皮肤药理学的研究进展7

一、皮肤药理学的发展历程7

二、皮肤相关研究进展8

参考文献11

第二章 皮肤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14

第一节 皮肤组织结构14

一、表皮14

二、真皮与表皮交界处17

三、真皮17

四、皮下脂肪组织18

五、皮肤附属器19

六、皮肤血管22

七、皮肤淋巴管23

八、皮肤神经24

第二节 皮肤生理功能25

一、皮肤的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25

二、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28

三、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32

四、皮肤的感觉作用35

参考文献37

第三章 皮肤生物化学38

第一节 皮肤的一般新陈代谢38

一、糖代谢38

二、蛋白质代谢40

三、脂类代谢42

四、水和电解质代谢46

第二节 黑素代谢46

一、黑素细胞47

二、黑素体47

三、黑素48

四、表皮黑素单位50

第三节 结缔组织代谢50

一、胶原纤维的分子生物学50

二、弹力纤维的分子生物学53

三、基底膜54

第四节 皮肤中的酶类及作用55

一、细胞色素P45055

二、蛋白水解酶57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61

四、羧酸酯酶62

第五节 与皮肤病有关的介质63

一、血管活性物质64

二、趋化性介质65

三、神经肽66

第六节 皮肤代谢异常与皮肤病67

一、蛋白质代谢与皮肤病67

二、皮肤脂类的异常与皮肤病69

三、微量元素与皮肤病70

四、皮肤衰老72

参考文献73

第四章 皮肤免疫75

第一节 皮肤免疫系统75

一、皮肤免疫活性细胞76

二、皮肤免疫相关介质77

第二节 皮肤免疫性疾病的分类82

一、Ⅰ型——立刻过敏反应型82

二、Ⅱ型——细胞毒性反应型83

三、Ⅲ型——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型83

四、Ⅳ型——迟发反应型84

第三节 皮肤免疫性疾病的检查方法86

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86

二、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功能检查88

第四节 皮肤免疫性疾病的治疗91

一、抗(脱)敏疗法91

二、影响免疫活性细胞疗法92

三、感染的免疫疗法95

四、紫外线、光免疫疗法95

参考文献95

第二部分 皮肤对药物的处置97

第五章 皮肤物理屏障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97

第一节 皮肤角质层屏障的组成与作用97

一、角质层的组成与功能97

二、药物经皮渗透的机制97

三、不同动物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的差异98

四、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其他生理因素100

第二节 改善药物经皮渗透的方法及机制101

一、渗透促进剂101

二、前体药物102

三、离子导入103

四、电致孔104

五、驻极体105

六、超声导入105

七、微针105

第三节 药物经皮渗透的动力学特征106

第四节 药物经皮渗透的立体选择性108

一、角质层的手性环境108

二、药物经皮渗透立体选择性差异的机制109

三、药物经皮渗透的手性促渗剂109

参考文献110

第六章 皮肤生化屏障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111

第一节 皮肤生化屏障的组成与作用111

一、皮肤代谢酶111

二、皮肤转运相关蛋白116

第二节 皮肤代谢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影响122

一、经皮渗透过程中的皮肤代谢122

二、基于皮肤生化屏障设计前体药物124

参考文献125

第七章 皮肤免疫屏障对药物经皮转运的作用127

第一节 皮肤免疫屏障的组成与作用127

第二节 皮肤免疫屏障对药物经皮转运的影响128

一、皮肤免疫屏障与经皮免疫128

二、经皮免疫128

参考文献132

第三部分 药物对皮肤的作用第八章 药物在皮肤病系统治疗中的作用135

第一节 抗组胺药135

一、第一代抗组胺药137

二、第二代抗组胺药139

第二节 糖皮质激素143

第三节 免疫调节药物144

第四节 维生素类药物149

第五节 常用抗菌药152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153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54

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56

四、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156

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57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58

七、喹诺酮类抗生素160

八、抗真菌药161

第六节 生物制剂168

一、蛋白药物168

二、基因治疗171

参考文献171

第九章 药物在皮肤病局部治疗中的作用174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174

一、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分类174

二、外用激素的适应证176

三、外用激素的副作用176

四、外用激素的注意事项176

第二节 抗菌外用药物176

一、抗菌剂177

二、抗真菌剂177

第三节 其他外用药物178

第四节 外用药物剂型对皮肤病治疗的影响180

一、外用药的剂型及作用180

二、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182

参考文献183

第十章 药物的皮肤反应184

第一节 皮肤药物反应的临床形态学184

第二节 药物皮肤反应机制186

一、速发型免疫介导的药物反应186

二、迟发型免疫介导的药物反应187

三、光敏反应188

四、自身免疫综合征189

五、病毒感染190

第三节 皮肤反应的相关药物191

一、磺胺类药191

二、抗惊厥药192

三、非甾体抗炎药192

四、抗病毒药物193

五、头孢菌素类194

六、氨苄西林/阿莫西林194

参考文献194

第四部分 皮肤药理学实验方法197

第十一章 皮肤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197

第一节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97

一、有血清培养197

二、无血清培养199

三、混合培养199

四、角质形成细胞系的培养199

第二节 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与培养200

一、酶消化法200

二、组织块法201

第三节 朗汉斯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202

一、诱导法202

二、筛选法202

第四节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培养203

一、表皮替代物203

二、真皮替代物204

三、复合皮肤替代物204

四、皮肤器官培养205

参考文献205

第十二章 皮肤角质层的研究方法207

第一节 皮肤角质层结构的研究方法207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207

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法209

三、X射线衍射分析209

四、其他210

第二节 皮肤角质层功能的研究方法212

一、经皮水分丧失量测定212

二、皮肤电阻抗测定212

三、化合物经皮渗透性测定213

参考文献214

第十三章 药物经皮渗透的研究方法215

第一节 体外渗透实验215

一、动物皮肤的分离215

二、人工合成膜的应用218

三、体外渗透实验装置219

第二节 体内渗透实验223

一、动物模型的选择223

二、给药方法223

三、测定技术224

参考文献225

第十四章 药物皮肤代谢的研究方法226

第一节 皮肤活力的测定226

一、琥珀酸脱氢酶测定法226

二、WST-1法227

三、SYTO/EB双重核酸染色法227

四、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法228

五、葡萄糖消耗实验229

第二节 体外皮肤代谢实验229

一、离体皮肤器官灌注实验230

二、离体皮肤扩散池实验230

三、体外细胞培养实验231

第三节 体内皮肤代谢实验232

一、在体动物耳静脉灌流实验232

二、在体经皮微透析实验234

参考文献235

第十五章 微透析取样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36

第一节 微透析取样技术236

一、微透析系统的基本组成236

二、探针的设计及种类237

三、微透析技术的特点239

四、微透析样品的收集239

五、微透析技术的定量239

六、微透析探针的校正方法242

七、微透析与分析技术的联用244

第二节 皮肤微透析技术247

一、皮肤微透析技术与其他经皮吸收实验方法的比较247

二、皮肤微透析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48

参考文献249

第十六章 药物变态反应研究方法251

第一节 药物对Ⅰ型超敏反应影响的体内外实验检测251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252

二、免疫斑点法253

第二节 抗变态反应药物动物实验法254

一、被动皮肤过敏试验254

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255

三、豚鼠最大化试验和Buehler试验257

四、皮肤光过敏性试验258

五、药物皮肤刺激性试验259

第三节 人体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62

一、皮肤划痕试验262

二、变应原检测263

参考文献265

第十七章 皮肤药理学研究的常用实验动物模型266

第一节 常见银屑病动物模型266

一、自然界中存在的自发的能够表现银屑病特征的动物模型266

二、转基因小鼠构建的银屑病模型267

第二节 常见皮肤过敏动物模型269

一、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269

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270

三、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270

四、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271

五、小鼠皮肤三相过敏反应模型272

第三节 小鼠皮肤朗汉斯巨细胞缺乏模型278

一、小鼠皮肤朗汉斯巨细胞缺乏模型的构建278

二、小鼠皮肤朗汉斯巨细胞缺乏模型的验证279

三、小鼠皮肤朗汉斯巨细胞缺乏模型的应用280

参考文献281

第十八章 皮肤药理学研究的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84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284

一、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分离技术284

二、核酸的分离和纯化286

三、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297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303

一、基本原理304

二、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304

三、流式细胞术与皮肤药理学研究305

第三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308

一、基本原理308

二、PCR实验的准备、基本方案及优化309

三、常用PCR技术简介及在皮肤药理学中的应用312

第四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318

一、基本原理318

二、几种常见的杂交325

三、核酸杂交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28

第五节 蛋白印迹技术329

一、仪器与试剂329

二、操作步骤331

三、蛋白印迹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36

第六节 基因芯片技术337

一、基本原理337

二、基因芯片技术在皮肤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40

参考文献341

第十九章 皮肤药理学实验操作规程343

一、细胞培养操作规程343

二、皮肤细胞培养操作规程345

三、四唑盐比色试验操作规程346

四、HE染色考察组织变化的操作规程347

五、免疫组织化学考察蛋白表达的操作规程348

六、正常人皮肤组织以及HaCaT细胞中PAF-R表达的操作规程348

七、流式细胞仪测试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受体表达的操作规程349

八、ELISA法测定IL-6表达的操作规程349

九、细胞总RNA抽提操作规程349

十、RT-PCR操作规程350

十一、蛋白印迹分析的操作规程351

十二、皮肤微透析取样操作规程354

附录 部分皮肤药理学相关网址3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