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
  • 张杰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157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学科: 文学研究 地点: 中国)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灵之约 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编 从原型到元型——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方法论思考3

第一章 水中之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理论方法3

第一节 一名三义:《易》所标示的解释学境界3

一、《易》的两种解释学特性3

二、《易》一名而含三义之辨析6

三、《易》对文学阐释的方法论启示11

第二节 两种路数:进入解释学境界的原型方法论途径12

一、何谓原型:功能与途径12

二、从发生学角度对原型的生成性研究15

三、从遗传学角度对原型的影响性研究18

一、原型阐释的简易性品格23

第三节 三重品格:原型阐释的解释学魅力23

二、原型阐释的变易性品格30

三、原型阐释的不易性品格33

第二章 水中觅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实证分析47

第一节 对艺术起源于巫术的两点新认识47

一、从巫术的思维特征看艺术起源于巫术48

二、诗言志原本就是一个巫术文化命题53

第二节 文学传统中的文化隐型式样60

一、何谓文化隐型式样60

二、文学中天人关系的中西比较63

三、文学中语言结构的中西比较68

第三节 原型体验与意境创造73

一、采撷民俗风情74

二、移用巫术境界79

三、体验原型情境88

第三章 万水一月——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终极模式96

第一节 华夏文化元型:气96

一、何谓元型:原型中的原型96

二、华夏文化元型:气一云一龙100

(一)气生万物101

(二)云象气形102

(三)召云者龙103

三、华夏文化元型的本愿意蕴104

(一)气原型所内含的原始心理模式105

(二)气原型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107

第二节 天地一气与天人合一110

一、困惑中的猜想111

二、精气之说114

三、元气之说119

四、气本体论123

第三节 气分阴阳与阴阳变易126

一、男女构精与天地?缊127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130

三、阴阳之道的阐释功能133

下编 以元型诠诗学——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本体论建构141

第四章 天地一气 函三为一——中国传统诗学的基本建构141

第一节 养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为文141

一、作为宇宙本原与生命本原的天地一气141

二、谈气即是谈诗145

三、养气说要义辨析149

(一)行之乎仁义之途以养浩然正气149

(二)游之乎诗书之源以养书卷文气151

(三)览之乎自然之象以养造化真气153

(四)听之乎心源之语以养虚空静气156

第二节 气象:心之营构则情之变易为之159

一、气象说的发生学考察159

(一)从以气论诗文说起159

(二)气象说的发生学考察164

二、从气象说看中国传统诗学的作品观念179

(一)凡象皆气:气象即生命之象179

(二)诗象其心:作品内容之气象182

(三)气形于言:作品形式之气象186

(四)诗中有人:作品风格之气象191

三、气象说对作品的审美要求196

(一)作品气象要具有整体性197

(二)作品气象要具有生动性200

(三)作品气象要具有新颖性203

第三节 遇合:遇者因乎情诗者形于遇207

一、吾心即是宇宙:主体泛化中的审美主客体统一207

二、诗者形于遇: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审美心理同构210

三、几例创作与接受一体化传统审美心理遗存形式辨析216

第一节 一物两体:文化原型与阐释模式223

一、何谓一物两体223

第五章 一物两体 虚实相生——中国传统诗学的本质特征223

二、一物两体的文学阐释功能227

第二节 向阅读敞开的创作之门230

一、化实为虚:唯道集虚与因心造境230

(一)唯道集虚:审美对象的把握230

(二)因心造境:表现对象的构创233

二、化虚为实:言不尽意与立象尽意236

(一)借物寓情以形传神236

(二)化意为言以言传意239

第三节 走进创作的阅读之路247

一、化实为虚:化言为象与披文人情249

(一)化实为虚即是化言为象249

(二)化实为虚即是披文人情254

二、化虚为实:象外之象与味外之味259

(一)化虚为实即求象外之象261

(二)化虚为实即得味外之味265

第六章 穿越境界 探本溯源——中国传统诗学的终极思考273

第一节 重气之旨:境界说的探本倾向274

一、何谓探本倾向274

二、境界说的探本倾向278

第二节 情景交融:境界说的本义辨析284

一、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284

二、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288

第三节 天地一气:境界说的原型阐释291

一、天地一气与传统诗学的应物斯感294

二、天地一气与传统诗学的神与物游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