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744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1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1
二、古代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体系3
三、古代文学家的创作经验论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5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终极目标5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最高准则6
三、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10
第一章 周汉文论13
第一节 儒学文论13
一、孔子的文论思想13
二、孟子的文论思想27
三、荀子的“性恶”论36
四、《毛诗序》38
五、董仲舒42
六、扬雄47
七、王充50
第二节 老、庄文艺论54
一、老子54
二、庄子57
三、《吕氏春秋》62
四、《淮南子》68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75
第一节 概述75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学术75
二、文学和文论发展概况80
第二节 曹丕与陆机87
一、曹丕的《典论·论文》87
二、陆机及其《文赋》91
第三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94
一、刘勰生平和思想94
二、文学思想97
三、文体论100
四、创作论102
五、鉴赏论108
六、《文心雕龙》的地位和影响111
第四节 钟嵘及其《诗品》113
一、钟嵘的诗学观念114
二、《诗品》的批评原则119
三、《诗品》的价值和影响121
第五节 齐梁时代的诗歌形式论121
一、沈约与“永明体”121
二、萧统的文论思想125
第三章 唐宋文论129
第一节 概述129
一、从六朝到唐的中介129
二、唐宋文论的主要特点132
三、陈子昂与汉魏风骨134
四、新乐府思潮与白居易136
第二节 唐宋诗论140
一、《诗格》与《诗式》140
二、司空图及其《诗品》147
三、欧阳修及其《六一诗话》151
四、苏轼诗学观154
五、严羽及其《沧浪诗话》164
第三节 唐宋词论177
一、《花间集序》178
二、苏轼论词及李清照《论词》180
三、张炎《词源》及其他创作论185
第四章 金元明文论191
第一节 概述191
一、金元社会背景与文学发展概况191
二、明代诗文理论197
三、明代戏曲199
四、明代小说理论201
第二节 元好问诗论203
一、提倡真诚自然204
二、崇尚古朴雅正206
三、主张刚健雄浑208
第三节 方回与《瀛奎律髓》209
一、江西诗派与《瀛奎律髓》210
二、论诗崇尚“格高”213
三、论艺术表现手法216
第四节 临川派和吴江派之争218
一、意趣与格律之争219
二、汤显祖的“才情”论222
三、沈璟的“本色”论224
第五节 李贽与公安派226
一、李贽及其童心说226
二、公安派230
第五章 清代文论239
第一节 概述239
一、清初中期的诗文理论概述240
二、清初中期的词论概述244
三、清初中期的戏曲理论概述245
四、小说理论概述247
五、晚清文论概况250
第二节 王夫之及其《姜斋诗话》254
一、情景论255
二、现量说258
第三节 叶燮及其《原诗》261
一、诗歌发展论262
二、诗歌创作论268
三、诗歌批评论273
第四节 桐城文论278
一、方苞279
二、刘大櫆285
三、姚鼐289
第五节 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296
一、“道”与“器”296
二、“史德”与“文德”299
三、“文理”与“古文十弊”302
第六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304
一、创作概况304
二、戏曲创作论307
三、价值与影响314
第七节 晚清文论315
一、刘熙载及其《艺概》316
二、梁启超的文论思想320
第六章 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339
第一节 概述339
一、文化的冲突与融合340
二、中学与西学342
三、中西之学的结合点345
第二节 境界说347
一、境界与意境347
二、与境界相关的概念362
第三节 古雅说397
一、西方的“形式”与中国传统之“形”397
二、美与古雅407
第四节 王国维理论的价值420
热门推荐
- 1862358.html
- 2750773.html
- 596247.html
- 2835503.html
- 2607424.html
- 3067005.html
- 556786.html
- 722456.html
- 3021566.html
- 1154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0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4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7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9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4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2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7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6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3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