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美理论与欣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审美理论与欣赏
  • 周宗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42497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美学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美理论与欣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理论篇1

导论 审美的价值与功能1

0.1 审美与理想的人性1

0.2 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4

0.3 审美经验是原初经验5

0.4 审美的具体功能7

0.4.1 审美的个体功能7

0.4.2 审美的社会功能10

0.4.3 审美的文化功能11

0.5 审美与欣赏13

第1章 审美活动14

1.1 审美活动的发生与发展14

1.1.1 早期人类的审美活动14

1.1.2 农耕文明时期的审美活动16

1.1.3 工业文明时期的审美活动17

1.2 审美活动与审美需要20

1.2.1 人的需要及层次20

1.2.2 劳动与人的需要的发展22

1.2.3 审美需要的产生与发展24

1.3 审美活动的特征26

1.3.1 超功利性特征27

1.3.2 主体性特征28

1.3.3 感性特征30

第2章 美感和美33

2.1 美感产生于审美态度33

2.2 美感基于心理距离34

2.3 美感来自于内模仿和移情35

2.4 美感体现为主客同构36

2.5 美和美感同时生成37

第3章 审美活动中的对象39

3.1 审美对象的特征39

3.1.1 形象性和可感知性39

3.1.2 意韵感染性40

3.1.3 独特性41

3.2 自然对象42

3.2.1 自然对象造就审美心灵42

3.2.2 自然对象与主体身心相应43

3.3 人生对象44

3.3.1 顺应自然44

3.3.2 陶养自我45

3.4 艺术对象46

3.4.1 艺术对象的典型性46

3.4.2 艺术对象的情感性47

3.4.3 艺术对象形式的特殊性48

第4章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50

4.1 什么是审美主体50

4.1.1 审美主体的特征50

4.1.2 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52

4.2 主体的审美追求54

4.2.1 审美欲望54

4.2.2 审美兴趣55

4.2.3 审美理想56

4.3 主体的审美标准58

4.3.1 关于审美标准58

4.3.2 对形式的审美标准58

4.3.3 对形象及意蕴的审美标准60

4.3.4 审美标准的个性差异63

第5章 审美类型66

5.1 美(优美、壮美)66

5.1.1 优美67

5.1.2 壮美68

5.2 悲(悲情、悲剧、崇高与荒诞)70

5.2.1 悲情70

5.2.2 悲剧72

5.2.3 崇高74

5.2.4 荒诞77

5.3 喜(滑稽与喜剧)78

5.3.1 滑稽79

5.3.2 喜剧82

第二编 欣赏篇85

第6章 艺术欣赏概述85

6.1 艺术欣赏对象与主体85

6.2 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86

6.3 艺术欣赏的过程89

6.3.1 艺术欣赏的发生89

6.3.2 艺术欣赏的发展91

6.3.3 艺术欣赏的高潮94

6.4 艺术欣赏者的修养及其培养途径97

6.4.1 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97

6.4.2 大量欣赏艺术作品97

6.4.3 不断积累社会、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98

6.4.4 在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中积累审美体验98

6.4.5 自觉接受美育与艺术教育,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98

第7章 语言艺术欣赏100

7.1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100

7.1.1 文学用审美化语言塑造形象100

7.1.2 文学形象的构筑具有间接性101

7.1.3 形象存在具有个别性、具体性和生动性102

7.1.4 文学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103

7.1.5 形象联想具有模糊性103

7.1.6 文学形象能多方面地展示社会生活104

7.2 诗歌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05

7.2.1 诗歌的审美特征105

7.2.2 诗歌的分类109

7.2.3 诗歌作品欣赏113

7.3 散文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17

7.3.1 散文的审美特征117

7.3.2 散文的分类119

7.3.3 散文作品欣赏121

7.4 小说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23

7.4.1 小说的审美特征123

7.4.2 小说的分类128

7.4.3 小说作品欣赏129

7.5 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32

7.5.1 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132

7.5.2 戏剧文学的分类135

7.5.3 戏剧文学作品欣赏137

第8章 表情艺术欣赏141

8.1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141

8.1.1 抒情性与表现性141

8.1.2 表演性和时空性142

8.1.3 节奏性和韵律感142

8.2 音乐艺术欣赏142

8.2.1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143

8.2.2 音乐的分类145

8.2.3 音乐作品欣赏147

8.3 舞蹈艺术欣赏149

8.3.1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149

8.3.2 舞蹈的分类152

8.3.3 舞剧作品欣赏153

第9章 造型艺术欣赏158

9.1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158

9.1.1 在形象的存在方式上,具有空间上的真实性159

9.1.2 在形象的展示方式上,具有虚拟的运动性159

9.1.3 在形象的感知方式上,具有情感体验的蕴藉性160

9.2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61

9.2.1 书法的审美特征161

9.2.2 书法的分类164

9.2.3 书法名作欣赏166

9.3 绘画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70

9.3.1 绘画的基本特征170

9.3.2 绘画的分类173

9.3.3 绘画作品欣赏175

9.4 雕塑的审美特征与欣赏177

9.4.1 雕塑的审美特征177

9.4.2 雕塑的分类179

9.4.3 雕塑作品欣赏180

第10章 自然美欣赏184

10.1 自然审美的对象与主体184

10.2 自然审美的性质和特征186

第11章 自然山水欣赏189

11.1 人类山水意识的演化189

11.1.1 崇拜阶段189

11.1.2 比德阶段190

11.1.3 畅神阶段191

11.2 自然山水的风格192

11.3 自然山水欣赏193

第12章 中国园林欣赏197

12.1 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197

12.1.1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197

12.1.2 “外适内和”的生活观199

12.1.3 “返朴归真”的审美境界200

12.1.4 “隐逸山林”的人文主题201

12.2 中国园林的类型203

12.2.1 私家园林203

12.2.2 皇家园林204

12.2.3 寺观园林205

12.3 园林欣赏206

参考文献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