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冷余生,解飞厚主编;湖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4542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学-师资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
一、教育科学中的高等教育学科1
(一)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1
(二)高等教育学科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3
(一)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3
(二)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5
三、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学习方法7
(一)本书编写的原则7
(二)本书的基本结构7
(三)学习高等教育理论的方法8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11
一、高等教育的性质11
(一)教育的本质特点11
(二)高等教育的性质15
二、高等教育的任务20
(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0
(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22
(三)服务社会发展需要23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26
一、中外古代高等教育26
(一)中国26
(二)外国29
二、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发展33
(一)欧洲33
(二)美国35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37
(一)建国前37
(二)建国后42
第四章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8
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8
(一)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48
(二)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58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60
(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60
(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任务62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6
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标68
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概述68
(一)教育目的的规定性68
(二)教育目标的规定性及其与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69
(三)教育目的的变化与发展71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73
(一)什么是社会发展73
(二)什么是人的发展75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77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取向79
(一)教育的功能与价值79
(二)教育的适应性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基本条件82
(三)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矛盾83
四、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85
(一)中国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85
(二)中国教育的服务方向86
(三)中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87
五、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89
(一)教育目标体系设计的原则89
(二)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90
(三)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94
(四)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整体框架97
第六章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100
一、高等教育结构概述100
(一)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100
(二)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02
(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103
二、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的历史发展107
(一)层次结构107
(二)科类结构与专业结构114
三、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的改革与优化119
(一)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119
(二)高等教育科类与专业结构的优化122
第七章 现代大学职能与院校发展125
一、现代大学职能125
(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25
(二)现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127
(三)现代大学职能的发展132
二、院校发展135
(一)高等学校分类135
(二)高等学校定位137
(三)院校研究139
第八章 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142
一、教学与教学过程概述142
(一)教学的概念142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性146
二、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154
(一)大学教学的专业性155
(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155
(三)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156
三、大学教学的整体改革157
(一)教学是在改革中发展的157
(二)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158
(三)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161
第九章 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64
一、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164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164
(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167
(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169
二、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172
(一)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172
(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174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177
三、大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80
(一)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180
(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83
第十章 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185
一、课程概述185
(一)课程的概念185
(二)课程的作用186
二、制定课程的依据187
(一)高等教育目标187
(二)科学知识体系188
(三)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188
(四)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189
三、课程结构的优化190
(一)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191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192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193
(四)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193
(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194
(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195
(七)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196
(八)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196
四、教学内容的更新197
(一)教学内容更新的多种层次198
(二)教学内容更新的多种途径198
(三)应将科学前沿的介绍纳入教学内容199
第十一章 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201
一、教学方法概述201
(一)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201
(二)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204
(三)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205
二、讲授方法208
(一)讲授方法的作用208
(二)讲授内容的处理209
(三)讲授方法的运用211
(四)备课215
三、自学方法216
(一)自学与自学能力的概念216
(二)自学的意义及其教学条件218
(三)自学的基本方法220
(四)自学指导的基本途径221
四、科研训练方法224
(一)科研训练的任务与意义224
(二)科研训练的形式与方法226
(三)科研训练的组织与指导228
(四)科研训练的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231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231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232
(二)教学方法的组合235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237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240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40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实质240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影响242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244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244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246
(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248
三、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应用250
(一)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的特点250
(二)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模式251
(三)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253
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255
(一)校园网络255
(二)多媒体演示教室256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257
第十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59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259
(一)健康新概念259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259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260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260
(一)自我概念的矛盾性260
(二)情绪情感的多样性262
(三)意志品质的两面性263
(四)性心理的复杂性264
(五)恋爱心理的普遍性265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267
(一)心理障碍267
(二)心理健康教育268
第十四章 大学教师教学评估274
一、教学评估的概念274
(一)教学评估的本质274
(二)教学评估的价值判断准则275
二、教学评估的意义276
(一)实现国家对大学的质量监控276
(二)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共同要求277
(三)学校内部进行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278
(四)学校考核教师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279
三、教学评估的产生与发展280
四、教学评估的一般结构285
(一)目标子系统285
(二)指标子系统285
(三)评估人员子系统285
(四)评估对象子系统286
(五)方法子系统286
五、教师课堂教学评估286
(一)学生评教287
(二)同行教师评估290
六、关于教师教学评估的现代观点293
(一)评价机制: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293
(二)评价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294
(三)评阶技术: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295
(四)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296
第十五章 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科学研究298
一、大学的学术追求298
(一)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301
(二)大学在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305
二、大学的科学研究305
(一)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307
(二)大学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原则310
(三)对我国大学科研工作问题的思考314
(四)高等教育研究316
第十六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316
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316
(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国际比较316
(二)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319
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323
(一)高等学校领导体制324
(二)高等学校管理机构及职能326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327
三、高校教学质量管理331
(一)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概述331
(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332
(三)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337
参考文献341
热门推荐
- 1135313.html
- 1230429.html
- 3232122.html
- 2322241.html
- 1734286.html
- 2385219.html
- 943788.html
- 1882836.html
- 3664878.html
- 811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9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7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9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7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1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8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