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小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13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分节与归类:网络文学的外延与内涵1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能指与所指1
一 语言分节的文化差异:“网络文学”的东方性1
二 文学网站与文学论坛的分类5
三 组合与类型:网络小说的主题元素搭配8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符号学研究情形14
一 网络文学研究状况14
二 网络文学的符号学研究状况16
三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的可能路径20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场25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媒介修辞偏向27
一 文学的媒介层次及其修辞介入27
二 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媒介层次与修辞影响30
三 网络文学媒介修辞的娱乐倾向35
第二节 网络文学冲击下当代文学场的规则调整39
一 中国当代文学场的演变规律探寻40
二 网络文学对当下文学场游戏规则的改写45
三 当下文学场内的对立冲突与符号资本的争夺49
第二章 网络小说的文本性别身份与主体扩张特征53
第一节 网络小说的文本性别身份53
一 女性文本非女性写作55
二 男性文本与男性气质研究57
三 性别身份不明的互动文本58
第二节 女性文本中的个体主义与限制性女性话语58
一 早期“私语式”女性文本话语与安妮宝贝62
二 近期长篇文本中的女性主体呈现71
三 女性主体叙事:理性化需求与个性化情感的满足78
第三节 男性文本中男性主体的多维度自我实现82
一 依权力关系而变的男性主体气质85
二 男性主体的占有欲实现与自我张扬91
第四节 互动文本中的延异游戏94
一 网络文学中的互动小说类型94
二 接龙小说:复调文本中的角色扮演99
三 超文本小说:“牢笼”中的多向选择108
第三章 间性编码姿态与文本叙事的认同功能113
第一节 网络小说编码的间性特征115
一 发现式写作习惯的电脑养成116
二 基于读者考虑的“间性”调控119
第二节 长篇小说的网络叙述特性124
一 长篇小说的叙述机制:制造可读性124
二 网络空间的排版美学:类诗模式133
第三节 网络小说叙事与符号身份认同135
一 身份认同危机与网络小说135
二 以“主人公”为核心的网络小说叙事认同138
三 叙事认同的文本外“代入”延展143
第四章 网络文学链文本的交际价值147
第一节 网络小说的链文本特征148
一 链文本辨析:接收者解释时一同接收的文本148
二 网络小说链文本呈现的页面空间150
第二节 书评区:以非在场阅读的方式建构意义社群152
一 广告中的认同渴望与焦虑152
二 评论中的交流协商与认同154
第三节 互动信息:结构设置“询唤”消费主体157
一 互动信息区内的消费族群157
二 消费意识形态的培养机制160
第五章 网络文学的平台生产范式165
第一节 网站生产范式:工厂式的标准化生产销售166
一 文学网站的工厂化形态166
二 专业的文学营销系统与促销策略171
第二节 论坛生产范式:作坊式的随性化写作发布174
一 松散管理与社区自治174
二 文学论坛:较为独立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175
第三节 网站生产范式对网络小说的商业“规训”176
一 主导身份转移:文学以商品身份为第一身份178
二 产品的标准化:网络文学的类型化178
三 消费主导型的生产:网络文学的信息“冗余”179
第六章 “反弹单轴化”后网络文学接受者的释义181
第一节 网络上读者的符号接受182
一 网络读者的角色:训示型、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受众184
二 网络屏幕阅读:浅阅读、互动性与情绪化185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多种后文本与其经典化192
一 语言媒介后文本:有声小说与实体书192
二 综合媒介后文本:影视、动漫与游戏196
三 多种后文本助推网络文学的经典化205
第七章 历时中的网络文学与官方文学评奖活动210
第一节 网络文学场中权力主体的转移与行动者的多元化210
一 网络文学场与网络媒介场同步变迁211
二 技术障碍降低后网络文学场内的权力分配214
三 人气资本、经济资本与符号资本的转换模式215
第二节 评论文本何以引导文本:鲁迅文学奖与网络文学217
一 鲁迅文学奖之于文学的评论文本价值219
二 阶梯式把关与“人气原则”的相悖221
三 主流精英审美原则与一般审美趣味的偏差224
四 官方文学奖引导网络文学失效之反思226
参考文献230
后记242
热门推荐
- 1730386.html
- 3811607.html
- 3814300.html
- 2869314.html
- 950256.html
- 1299669.html
- 2384812.html
- 2868883.html
- 147613.html
- 2508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1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7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1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17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