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意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意经济学
  • 郭辉勤编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8444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文化-产业-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意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2

1.1 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创意经济学的诞生2

1.1.1 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科技背景2

1.1.2 发展文化产业将是世界性大趋势4

1.1.3 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需要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思维5

1.1.4 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要求建立创意经济学6

1.2 什么是创意经济学7

1.2.1 创意经济学的内涵7

1.2.3 创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8

1.2.2 创意经济学的外延8

1.3 创意经济型产业的主要特征9

1.3.1 创意经济型产业的产业结构体系9

1.3.2 创意经济型企业的宏观特征和创意分布规律9

1.4 经济创意的生成机理10

1.4.1 用“发生认识论”揭示创意的生成机理10

1.4.2 借鉴“水平思考法”产生创意11

1.5 创意在不同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规律和特点11

1.5.1 在三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创意的规律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11

1.5.2 创意经济型产业存在着“下移现象”12

1.6.1 西方学者有关成才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13

1.6 创意经济型人才的培养13

1.6.2 我国研究者对成才素质的探索14

1.6.3 创意经济型人才的培养方法15

1.6.4 创意思维的培养16

1.7 建立创意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7

第二章 西方文化产业的由来、沿革与发展趋势19

2.1 文化产业的由来19

2.2 西方文化产业发展三阶段20

2.2.1 文化产业的工业化发展阶段(1926—1947年)20

2.2.2 文化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阶段(1948—1998年)22

2.2.3 文化产业全球化扩张阶段(1999年至今)25

2.3 西方和亚洲文化产业的现状29

2.3.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29

2.3.2 亚洲国家的文化产业33

2.4 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38

2.4.1 产业地位主体化38

2.4.2 产业空间国际化40

2.4.3 产业形态数字化42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46

3.1 我国文化产业的萌芽和兴起阶段(1979—1992年)46

3.2 我国文化产业的形成阶段(1993—2000年)49

3.3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2001—至今)54

3.4 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57

3.4.1 出版业57

3.4.2 报业60

3.4.3 音像业63

3.4.4 广播业65

3.4.5 电视业66

3.4.6 电影业68

3.4.7 文艺演出业70

3.4.9 软件业72

3.4.8 计算机制造业72

3.4.10 广告业75

3.4.11 旅游业77

3.4.12 互联网业79

3.4.13 公共文化服务业82

3.4.14 文物博物业84

3.4.15 体育娱乐业84

3.4.16 动漫产业86

4.1 创意经济学的内涵90

4.1.1 创意及创意的特性90

第四章 创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90

4.1.2 创意经济学的内涵91

4.2 创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1

4.2.1 “文化产业”的来源91

4.2.2 西方对文化产业内涵的表述94

4.2.3 西方对文化产业外延的表述94

4.2.4 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特点95

4.2.5 文化产业的属性101

4.3 创意经济学的外延110

4.3.1 划分标准110

4.3.2 产业机构111

4.4 创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113

4.5 创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13

4.6 创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15

4.6.1 广采博取,有机融入116

4.6.2 案例分析117

4.6.3 哲学的方法118

4.6.4 研究创意经济学的具体方法118

4.7 创意经济学同文化产业学、文化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119

4.7.1 创意经济学同文化产业学、文化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共性119

4.7.2 创意经济学同文化产业学、文化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差异120

4.7.3 创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创意在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和运用的学科121

4.8 创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122

4.9.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在经济创意的生成和运用上遇到瓶颈障碍,这将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大难题123

4.9 创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意义123

4.9.2 创意生成和运用的理论研究涉及认知科学和生理学,这是当前世界难题,经济创意的生成和运用理论在我国还是空白,这就更需要集中力量突破124

4.9.3 经济创意的微观领域非常丰富124

第五章 创意经济型产业的企业结构和微观运行127

5.1 创意经济型产业的企业结构127

5.1.1 创意经济型企业的宏观结构127

5.1.2 创意经济型企业的中观结构134

5.1.3 创意经济型企业的微观结构142

5.2.1 创意的真正土壤是全民族的创造力,创意经济型产业的全部微观运行活动是在发掘、调动整个民族文化的优质资源,引领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144

5.2 创意经济型企业的微观运行144

5.2.2 智囊团是企业微观运行的神经中枢,是创意的集中生成地148

5.2.3 企业峰巅级创意人才对创意经济型企业的成败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9

5.3 简短的结论155

5.4 如何创办创意经济型企业155

5.4.1 清点你的资源,找准优势所在,决定进入的行业和门类156

5.4.2 区分相关产业的差异,确定你将从事的产业159

5.4.3 把握进入产业的现状和行情,确定企业的具体形式和规模160

6.1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64

6.1.1 心理学——“地球上最美的花朵”164

第六章 创意的生成机理164

6.1.2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66

6.2 “发生认识论”对创意经济学的启迪172

6.3 “破旧立新”是创意人才稀缺的心理学基础175

6.4 创意生成的五个阶段178

6.4.1 提出问题阶段178

6.4.2 创意酝酿阶段178

6.4.3 创意孵化阶段178

6.4.4 创意生成阶段178

6.4.5 创意成熟完善阶段179

6.5.1 “水平思考法”的概念180

6.5 爱德华·德·波诺的“水平思考法”180

6.5.2 创造性的质疑182

6.5.3 创造性的停顿182

6.5.4 关注点183

6.5.5 六顶思考帽184

6.5.6 对“头脑风暴法”的质疑184

6.5.7 对失败的认识185

6.6 创意经济学对“水平思考法”的借鉴185

第七章 创意在不同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和具体应用189

7.1 原创类创意经济型产业189

7.1.1 创意在原创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189

7.1.2 创意在原创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运用191

7.1.3 蔡志忠的漫画用两个旧图式中的优质资源合成新图式的方式是一种典型的速效的创意生成方式195

7.1.4 《云南映象》是将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的传统创作手段,同现代技术、商业运作有机结合的创意系统生成模式197

7.2 运作类创意经济型产业199

7.2.1 创意在运作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200

7.2.2 创意在运作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运用202

7.3 延伸类创意经济型产业203

7.3.1 创意在延伸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生成204

7.3.2 创意在延伸类创意经济型产业中的运用204

7.4 本章小结206

8.1 究竟什么是人才?210

第八章 创意经济型人才的培养210

8.1.1 无论是学术界、教育界、权威媒体,还是广大青年学生,对人才标准的认识都是混乱的212

8.1.2 无统一标准的结果就必然导致多标准,实际存在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标准”使人才认识和人才标准更加混乱213

8.1.3 对同一类人才标准的理解和培养,目前我国形成了“科研标准”和“企业标准”两大对立体系,这是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不受社会欢迎的主要原因214

8.1.4 忽视人才的类别和层级结构,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问题混乱的一个主要原因218

8.2 美国对成功企业家素质标准的调查218

8.3 天才们自述成才真谛220

8.4 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结果222

8.5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的惊世发现223

8.6 成才监控系统224

8.6.1 成才的五项心理品质225

8.6.2 勤奋与执著为什么可以造就天才227

8.6.3 自我意识对人的成才活动具有重大意义228

8.6.4 成才监控系统229

8.7 能力与加登纳的人格智能231

8.7.1 什么是能力231

8.7.2 加登纳的人格智能理论233

8.7.3 智商与情商234

8.7.4 人生最实用最必要的能力——人格智能235

8.7.5 人格智能是人格因素系统与能力因素系统两大部分之间的“接口”或“中介”236

8.8.1 成才的五项心理品质和人格智能的培养,是不同创意经济型人才培养的共同内容237

8.8 创意经济型人才的培养237

8.8.2 不同创意经济型人才的培养238

8.8.3 关于人才的层级标准和标准量化的思考242

第九章 创意思维的培养245

9.1 什么是创意245

9.2 创意思维与训练247

9.3 灵感生成的一刹那256

9.4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263

9.5 关于水平思考法269

参考文献273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