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安全文化 理论与体系化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毛海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8210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企业安全-安全文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安全文化 理论与体系化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文化概述1
1.1“文化”概念的起源3
1.1.1西方语言中“文化”概念的起源3
1.1.2中文语言中“文化”概念的起源4
1.1.3中西方“文化”词汇互译的由来5
1.2西方近现代的“文化”概念5
1.2.1美国学者对“文化”概念的著名评述6
1.2.2爱德华·泰勒对“文化”概念的经典定义6
1.3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概念8
1.3.1广义“文化”概念8
1.3.2狭义“文化”概念9
2安全文化基础知识11
2.1安全文化及其分类13
2.1.1什么是安全文化13
2.1.2安全文化的分类16
2.2企业安全文化18
2.2.1企业安全文化的狭义定义18
2.2.2安全价值观22
2.2.3安全态度23
2.2.4安全道德25
2.2.5安全行为规范28
2.2.6企业安全气候与安全文化29
2.3政府安全文化简述31
2.3.1政府安全文化的含义31
2.3.2政府安全文化的特点32
2.3.3政府安全文化的促进与发展33
2.4民众安全文化简述37
2.4.1民众安全文化的含义37
2.4.2民众安全文化发源断想37
2.4.3我国传统民众安全文化典型现象42
2.4.4我国现代社会民众安全文化的建设47
2.5对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的辨析48
2.5.1人造物质财富与安全文化的关系49
2.5.2安全文化的层次问题51
3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53
3.1“安全文化”概念的产生55
3.1.1安全文化概念产生的历史必然55
3.1.2从“安全气候”概念说起56
3.1.3“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58
3.2“安全文化”理论的正式诞生63
3.3国际安全文化发展概述66
3.3.1国际核能领域安全文化发展66
3.3.2国际劳工组织对安全文化的重视67
3.3.3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安全社区71
3.3.4世界各国对安全文化的重视73
3.4安全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概况74
3.4.1我国核电工业领域安全文化的发展75
3.4.2国家政府部门对我国安全文化的推动76
3.4.3安全文化及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宣传推广78
3.4.4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实践历程点滴80
3.5企业安全文化发展阶段论81
3.5.1基于IAEA理论的企业安全文化发展四阶段论82
3.5.2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发展阶段论85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知识89
4.1企业安全文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三者的关系91
4.1.1企业安全文化载体的作用与功能91
4.1.2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关系93
4.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定义与定位95
4.2.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定义95
4.2.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定位98
4.2.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优势100
4.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化发展102
4.3.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概念102
4.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发展的意义103
4.3.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结构105
4.3.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07
4.4中国社会文化特性及其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108
4.4.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108
4.4.2中国文化中人伦关系的特性109
4.4.3中国文化中人的行为约束力的特性110
4.4.4中国文化中人权观念的特性112
4.4.5中国文化特性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影响112
4.5应该摒弃的几种传统认识114
4.5.1对安全文化建设层次化模式认识的摒弃114
4.5.2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绝对化认识的摒弃115
4.5.3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员工认识的摒弃117
4.5.4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高于安全管理认识的摒弃118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理论121
5.1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123
5.1.1海因里希生平简介123
5.1.2海因里希的相关研究成果124
5.1.3事故冰山法则及其指导作用125
5.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26
5.2.1马斯洛生平及其研究历程简介127
5.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29
5.2.3需要层次理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132
5.3斯金纳的行为强化理论133
5.3.1斯金纳生平简介133
5.3.2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行为134
5.3.3强化物的类型137
5.3.4操作行为的增强与减弱138
5.3.5操作行为的维持——强化的程式139
5.3.6行为的塑造141
5.3.7强化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141
5.4阿吉里斯的组织理论与行动科学142
5.4.1阿吉里斯生平简介143
5.4.2阿吉里斯的个性与组织理论143
5.4.3阿吉里斯的行动科学147
5.4.4阿吉里斯的组织学习理论152
5.4.5阿吉里斯的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55
5.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60
5.5.1赫茨伯格生平简介160
5.5.2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两种因素160
5.5.3对双因素理论的进一步认识162
5.5.4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63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内容解读165
6.1《导则》的出台背景与制定情况概述167
6.1.1《导则》的出台背景167
6.1.2《导则》的申报和制定情况168
6.1.3《导则》编制所遵循的原则169
6.2《导则》的适用范围170
6.3所用术语及其定义172
6.3.1企业安全文化(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173
6.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eveloping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174
6.3.3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175
6.3.4安全自我约束(Self Restricting in Safety)176
6.3.5安全承诺(Safety Commitment)177
6.3.6安全价值观(Safety Values)178
6.3.7安全愿景(Safety Vision)179
6.3.8安全使命(Safety Mission)180
6.3.9安全目标(Safety Goal)181
6.3.10安全志向(Safety Aspiration)182
6.3.11安全态度(Safety Attitude)182
6.3.12安全事件(Safety Incident)182
6.3.13安全异常(Safety Abnormity)183
6.3.14安全缺陷(Safety Defect)183
6.3.15不安全实践(Unsafe Practice)184
6.3.16不符合(Non-Conformance)184
6.3.17保守决策(Conservative Decision Making)185
6.3.18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186
6.3.19战略规划(Strategic Program)186
6.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187
6.4.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187
6.4.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同心圆模式190
6.5《导则》的要素内容解读193
6.5.1“安全承诺”解读193
6.5.2“安全行为规范与程序”解读198
6.5.3“安全行为激励”解读200
6.5.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解读202
6.5.5“安全自主学习与改进”解读203
6.5.6“安全事务参与”解读205
6.5.7“审核与评估”解读206
6.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过程的保障性要求206
6.6.1规划与计划的要求207
6.6.2保障条件的要求207
6.6.3推动骨干选拔和培养的要求208
7实施流程及其正式启动209
7.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总体实施流程211
7.2前期沟通,达成内部共识213
7.2.1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实施的前期沟通213
7.2.2达成内部领导层的共识214
7.3成立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215
7.3.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组215
7.3.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组216
7.3.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组217
7.3.4对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要求217
7.4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218
7.4.1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的含义与目的218
7.4.2企业安全文化初始评估的指标体系219
7.4.3指标体系的数据收集方法222
7.5制订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实施方案223
7.6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过程正式启动226
8安全承诺与安全行为规范系统229
8.1企业安全承诺及其制定231
8.1.1安全承诺与安全理念的异同231
8.1.2安全承诺的制定过程233
8.1.3企业安全承诺的学习与传播235
8.1.4企业安全承诺示例236
8.2企业安全承诺的个人承担238
8.2.1个人承担活动及其目的239
8.2.2个人承担活动的要求239
8.2.3个人安全承担用语的提炼与填写240
8.2.4安全承诺个人承担书的保存与使用241
8.3充分发挥安全承诺的指引作用241
8.4安全行为规范系统的建立与完善243
8.4.1传统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243
8.4.2安全行为规范系统的层级化结构247
8.4.3对操作性安全规程的完善249
8.4.4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完善252
8.4.5建立安全行为引导机制254
8.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实施程序257
8.5.1实施程序的定义与目的257
8.5.2实施程序的格式及内容258
8.5.3实施程序的编写原则与要求260
8.6安全行为规范的内化与认可262
8.6.1安全行为规范“内化”的含义262
8.6.2安全行为规范“内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264
8.6.3安全行为规范的全员认可活动266
9“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观测系统269
9.1杜邦公司的成功经验271
9.1.1行为安全观察概述271
9.1.2杜邦公司的STOP项目273
9.1.3 STOP方法的实施步骤274
9.2行为安全观察的应用要点277
9.3安全行为观测系统的建立281
9.3.1先进的行为观测系统与可预见的成果281
9.3.2 SBOS的观测类型282
9.3.3 SBOS的全员参与性283
9.3.4 SBOS的主要工具285
9.4安全行为观测系统的实施过程286
9.4.1 SBOS的实施流程286
9.4.2 SBOS的统计分析288
9.4.3 SBOS的反馈机制290
9.4.4 SBOS的激励机制291
9.4.5 SBOS的持续更新机制291
9.4.6 SBOS的保障机制291
9.4.7 SBOS与其他安全管理工具292
10 “4S要素系统”之安全行为激励系统295
10.1安全行为激励系统及其构成297
10.2传统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的保持与强化300
10.2.1安全绩效与安全奖惩300
10.2.2对传统安全绩效工资的认识300
10.2.3对个人安全风险抵押金的认识303
10.2.4“负强化”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的强化304
10.3安全行为的“正强化”激励305
10.3.1安全行为正向激励的作用305
10.3.2正向激励工具的种类307
10.3.3正向激励工具的实例308
10.4建立“安全绩效点值”制度309
10.4.1“安全绩效点值”制度的说明309
10.4.2实施“安全绩点制”的原则311
10.4.3“安全健康贴花”激励法313
11 “4S要素系统”之安全文化活动系统317
11.1安全文化活动系统319
11.1.1安全文化活动系统的含义与组成319
11.1.2“安全文化活动”的种类320
11.1.3建立和运行“安全文化活动系统”的原则321
11.2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品牌”322
11.2.1“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含义322
11.2.2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及其目的323
11.2.3打造安全文化活动品牌的内容324
11.2.4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示例326
11.3几种常见的安全改进型活动330
11.3.1“未遂事故报告与管理”活动330
11.3.2“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333
11.3.3安全经验“一点通”活动336
11.4对安全宣教型活动的强化和创新340
11.4.1安全宣教型活动的分类340
11.4.2安全教育培训活动341
11.4.3安全应急演练活动344
11.4.4安全竞技比赛活动347
11.5安全文化活动重在班组348
11.5.1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349
11.5.2班组安全文化活动的重点349
11.5.3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实例352
12 “4S要素系统”之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357
12.1安全信息及其分类359
12.1.1信息与安全信息359
12.1.2安全信息的分类360
12.2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功能与双向渠道361
12.2.1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功能361
12.2.2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双向渠道363
12.2.3影响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的因素364
12.3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建立与运行365
12.3.1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组成365
12.3.2全面收集安全信息资源366
12.3.3保证安全信息资源的质量368
12.3.4提高安全信息的传播效率369
12.4安全信息传播沟通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平台370
12.4.1网络化信息平台的结构370
12.4.2网络化信息平台的功能371
12.4.3网络化信息平台的优点373
热门推荐
- 3244472.html
- 1733848.html
- 1721798.html
- 1048525.html
- 3497041.html
- 1011094.html
- 2949510.html
- 1325786.html
- 2217603.html
- 746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8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8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2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21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3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