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
  •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3770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91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9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广东省志·自然灾害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建国前重大自然灾害年记21

建国后逐年自然灾害年记33

上篇 自然灾害67

第一章 暴雨洪涝67

第一节 暴雨67

一、暴雨年内分布68

二、暴雨地区分布70

第二节 江河洪水71

一、主要江河71

二、主要江河洪水特征76

三、江河洪水灾害79

第三节 山洪与水库溃坝洪水80

一、横江水库(中型)81

二、罗田水库[小(一)型]81

三、水吼水库[小(一)型]81

第四节 涝渍86

一、涝渍概况86

二、涝渍成因90

三、典型涝渍年93

第五节 逐年暴雨洪涝简况97

一、建国前较大暴雨洪涝灾害年记97

二、建国后逐年暴雨洪涝灾害年记101

第二章 热带气旋121

第一节 登陆台风源地、移动路径和分布121

一、登陆台风的源地125

二、台风移动路径125

三、登陆台风时空分布130

第二节 台风大风、暴雨及其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140

一、台风大风140

二、台风暴雨142

三、台风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146

第三节 台风灾害147

一、台风灾害特点148

二、台风成灾原因150

三、建国前较大台风灾害简况152

四、建国后逐年台风灾害简况154

第三章 干旱166

第一节 农业干旱166

一、农业旱情166

二、农业干旱灾情171

三、干旱与森林火灾175

第二节 城市干旱176

一、城市干旱类型176

二、主要缺水城市供需水分析177

三、城市缺水典型实例181

第三节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182

一、范围与标准182

二、分布状况和特征182

三、原因183

第四节 干旱成因184

一、自然因素184

二、人为因素188

第五节 主要干旱和旱灾189

一、建国前500年(1450~1949年)旱灾189

二、建国后历年干旱简况194

第四章 低温冷害202

第一节 寒潮202

一、寒潮及其指标202

二、寒潮活动形式及其入侵路径203

三、寒潮时空分布204

四、寒潮天气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7

五、逐年寒潮概况211

第二节 低温阴雨224

一、主要气候特征224

二、建国后逐年低温阴雨概况231

第三节 寒露风242

一、寒露风概况242

二、建国后逐年寒露风概况246

第四节 霜降风260

一、霜降风概况260

二、霜降风气候特点262

三、建国后逐年霜降风概况266

第五章 强对流天气283

第一节 飑线283

一、分布规律284

二、年际变化285

三、年景划分287

第二节 冰雹289

一、一般特点289

二、分布规律290

三、年际变化292

四、年景划分292

第三节 龙卷风293

一、分布规律293

二、年际变化293

三、年景划分295

第四节 强对流天气灾害概况296

一、年景综合评价296

二、建国后主要年份灾害概况298

第六章 地震313

第一节 地震直接灾害313

一、一般民用建筑物的震害313

二、其它建筑物和设施震害314

三、地表破坏315

四、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316

第二节 水库诱发地震灾害316

一、概况316

二、河源6.1级地震灾害317

三、水库大坝的抗震加固318

第三节 地震间接灾害322

一、震惊引起的人员伤亡322

二、恐震引起的“社会综合症”323

三、地表破坏引起的次生灾害323

第四节 谣传误传、虚报地震引发的灾害323

一、谣传地震引起的灾害323

二、误传和虚报地震引起的灾害324

第五节 历史强震摘要326

第六节 地震简况333

一、建国前较大地震灾害333

二、建国后逐年地震灾害347

第七章 地质灾害354

第一节 地表地质灾害354

一、崩塌356

二、滑坡361

三、泥石流375

四、地裂缝378

五、地面塌陷380

第二节 水土流失385

一、水土流失概况385

二、水土流失成因386

三、水土流失危害388

第三节 建国后地质灾害简况391

第八章 海洋灾害396

第一节 风暴潮396

一、风暴潮的形成及其分布396

二、风暴潮灾害407

第二节 巨浪410

一、概况410

二、典型事件411

第三节 异常海水温度、盐度413

第四节 海水污染414

一、陆源污染414

二、海源污染415

第五节 赤潮417

一、概况417

二、典型事件418

第六节 渔业自然灾害422

一、灾害概况422

二、灾害大事记425

第七节 海平面上升431

一、近海海平面缓慢上升事实431

二、近海海平面上升原因432

三、海平面缓慢上升引起的灾害433

第八节 海上灾难434

一、灾难概况434

二、建国后海上遇难简况435

第九章 农林生物灾害443

第一节 农田生物灾害443

一、建国前严重灾害年记443

二、建国后灾害概况及其主要年记446

三、重大农田生物灾害事件462

第二节 森林生物灾害470

一、病、虫害470

二、森林火灾477

第十章 地方病482

第一节 地氟病482

一、地氟病状况482

二、地氟病危害484

第二节 碘缺乏病485

第三节 血吸虫病485

第十一章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第一节 洪水灾害487

一、建国前洪水灾害487

二、建国后洪水灾害499

第二节 台风灾害524

一、洪水灾害524

二、大风和风暴潮528

三、大风冷湿灾害533

第三节 干旱533

一、建国前干旱533

二、建国后干旱536

第四节 低温冷害540

一、寒潮540

二、低温阴雨545

三、寒露风552

四、霜降风554

第五节 地震558

一、建国前地震558

二、建国后地震560

下篇 防灾减灾567

第十二章 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第一节 气象防灾减灾机构567

一、气象台站567

二、气象防灾减灾系统568

第二节 监测和预报569

一、大气监测569

二、气象电信572

三、天气预报574

四、气候分析582

五、农业气象589

第十三章 防汛防旱防风595

第一节 “三防”工作机构595

一、“三防”组织体制595

二、“三防”主要职责596

第二节 “三防”业务建设与重点工程建设599

一、业务建设599

二、重点工程建设621

第三节 防汛防旱防风措施648

一、防洪措施648

二、防旱措施651

三、防风措施652

四、防御强对流天气措施654

第十四章 防震减灾657

第一节 防震减灾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657

一、机构设置657

二、广东省地震局主要职责659

第二节 地震监测预报660

一、专业监测660

二、群测群防662

三、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与水平663

第三节 防震减灾664

一、减轻震灾的工程性防御措施664

二、减轻震灾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670

第四节 省、市间地震联防协作674

一、粤闽赣边界地区地震联防协作674

二、粤桂琼交界地区地震联防协作675

三、粤东地区地震联防协作676

第五节 防震抗震救灾工作“一体化”676

一、“八九五一系统”的设置677

二、“八九五一系统”的指导思想与运作特点677

三、省八九五一工程办公室的主要工作678

第十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680

第一节 防灾减灾机构680

第二节 地质灾害的防治680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防治681

二、地面塌陷的防治683

三、地裂缝的防治684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685

第十六章 海洋灾害防治694

第一节 防灾减灾机构694

第二节 海洋防灾减灾695

一、海洋灾害监测695

二、海洋灾害防御698

三、海上救助703

第十七章 渔业防灾708

第一节 防灾机构708

第二节 渔业防灾减灾710

一、防风抗灾710

二、建设和整治渔港711

三、推进渔船机动化713

四、组织渔船船东互保715

五、省内沿海渔区三级防台工作方案715

六、社队渔船预防冬春强风基本措施718

七、鱼病的防治措施721

第十八章 农田种植业灾害防治第一节 低温寒害防治722

一、冬季寒害防治722

二、春季低温阴雨害防治727

三、秋季寒露风害和霜降风害防治730

第二节 暴雨灾害和洪涝灾害防治732

第三节 台风灾害防治733

一、营造防风林733

二、作物合理布局733

三、加强水利建设733

四、综合措施733

五、风后救灾措施734

第四节 干旱灾害防治734

一、搞好农田基本建设734

二、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734

三、作物合理布局735

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735

五、耕作保墒735

六、覆盖抑制农田蒸发735

七、培育健壮植株735

八、人工增雨736

第五节 高温热害防治736

一、水稻防治技术736

二、蔬菜防治技术736

三、果树防治技术737

四、林木防治技术737

第十九章 农林业生物灾害的防治第一节 农业病虫害防治738

一、防治机构738

二、防治措施738

第二节 林业病虫害防治745

一、防治机构745

二、防治措施746

第三节 森林火灾防治749

一、防治机构749

二、林火防治752

三、林火防御技术753

四、林火扑救技术754

第二十章 卫生防疫755

第一节 灾后卫生防疫减灾755

一、环境卫生755

二、饮水卫生756

三、食品卫生758

四、健康教育761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761

一、地氟病防治761

二、碘缺乏病防治762

三、血吸虫病防治763

第二十一章 保险防灾与理赔第一节 概况765

第二节 保险防灾措施766

一、保险防灾立法766

二、保险防灾机构766

三、保险防灾简况767

第三节 保险理赔774

一、建国前保险理赔774

二、建国后财产保险理赔776

三、农业保险理赔779

第二十二章 民政救灾救济第一节 救灾救济组织机构与职能787

第二节 救灾救济方针、政策与法规788

一、晚清与民国时期788

二、建国后788

第三节 救灾救济的实施790

一、救灾790

二、社会救济795

第二十三章 防灾减灾综合对策第一节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799

一、指导思想799

二、防灾减灾意识要点800

三、途径与方法801

第二节 防灾减灾组织体制801

第三节 防灾减灾法制建设803

一、防治灾害立法803

二、资源统一管理与保护808

三、依法防灾减灾808

第四节 防灾减灾系统808

一、防灾减灾信息系统808

二、减灾规划809

三、制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和风险图810

第五节 灾害监测预报811

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811

二、防汛基本建设和预警系统812

三、洪水、风暴潮、干旱监测预测系统813

四、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813

五、地震灾害监测预报系统813

六、森林火险监测预防815

第六节 防灾减灾工程技术措施815

一、防汛工程措施815

二、防风工程措施817

三、防旱抗旱工程措施817

四、水土保持与绿化818

五、防震与工程抗震措施821

第七节 保险防灾823

第八节 城市防灾减灾824

一、概况824

二、城市减灾对策825

第九节 防灾减灾资金826

一、投资体系826

二、增加投入826

第十节 抗灾救灾预案827

一、广东省防御特大洪水预案827

二、广东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修订)829

三、广东省民政救灾应急预案835

第二十四章 重大抗灾救灾纪实第一节 抗洪纪实838

一、1959年东江抗洪纪实838

二、1979年西枝江抗洪纪实839

三、1982年北江中游抗洪纪实839

四、1994年6月抗击西、北江特大洪水纪实840

第二节 防御台风暴潮纪实845

一、抗御1969年7月台风暴潮纪实845

二、抗御1976年9月台风暴雨洪水纪实846

三、抗御1980年7月台风暴潮纪实846

四、抗击1996年9月台风纪实847

第三节 抗旱纪实849

一、1955年春抗旱纪实849

二、1963年春抗旱纪实850

三、1977年春抗旱纪实851

第四节 抗震纪实852

一、抗御台湾海峡7.3级地震纪实852

二、抗御北部湾6.1级地震856

第五节 民政救灾救济纪实859

一、1994年6月、7月西、北江大洪灾紧急救援工作859

二、1996年特大寒害和台风的民政救灾救济工作861

附录867

附录一:热带气旋基本知识867

附录二:地震基本知识877

附录三:其它882

编后记887

英文目录8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