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乳腺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乳腺癌
  • 徐兵河主编;邵志敏,姜军,余子豪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071844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乳腺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乳腺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乳腺癌的研究历史和进展1

目录1

第二章 乳腺细胞胚胎与应用解剖生理学7

第一节 乳腺的发生与发育7

一、乳腺的发生7

二、乳腺的发育7

三、乳腺的退化7

第二节 乳房的应用解剖学8

一、乳房8

二、胸壁皮肤及皮下淋巴管8

五、与乳腺相关的筋膜9

六、乳房的动脉血供9

四、与乳腺相关的肌肉9

三、乳腺体9

七、乳房的静脉回流10

八、乳房的神经分布10

九、乳房的淋巴回流10

第三节 腋窝的局部解剖12

第三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15

第一节 人群分布15

一、性别15

二、年龄15

三、种族和民族15

四、社会阶层16

第二节 地区分布16

第三节 时间分布18

二、生殖因素19

一、家族史与乳腺癌相关基因19

第四章 乳腺癌病因学、发病机制及家族性乳腺癌19

第一节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19

三、性激素20

四、营养饮食21

五、其他环境因素21

六、其他系统的疾病与乳腺癌22

第二节 家族性乳腺癌22

一、家族性乳腺癌的定义22

二、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22

三、危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价26

四、普查29

第五章 乳腺癌的普查与预防33

第一节 乳腺癌的普查33

一、早期乳腺癌诊断方法33

四、乳腺癌普查及其效果评价35

二、临床体检35

三、乳房的自我检查35

五、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指导原则38

第二节 乳腺癌的预防38

一、化学预防38

二、预防性乳腺切除术39

三、预防性卵巢切除术40

四、基因治疗40

第六章 乳腺癌的病理学与细胞学43

第一节 乳腺癌的病理学43

一、乳腺的组织学43

二、乳腺癌的概况44

三、乳腺癌的病因44

四、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44

六、乳腺癌与雌、孕激素受体53

五、组织学分级53

七、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54

八、早期乳腺癌55

九、癌前病变56

十、乳腺前哨淋巴结57

十一、乳腺癌的鉴别诊断58

第二节 乳腺其他肿瘤58

一、良性上皮性肿瘤58

二、良性结缔组织和上皮混合性肿瘤——纤维腺瘤59

三、其他良性肿瘤59

四、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恶性肿瘤及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60

第三节 乳腺癌的细胞学63

一、乳腺针吸细胞学的优缺点及适应证和合并症63

二、乳腺针吸操作及其体会64

三、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点65

四、临床上不能触及到的乳腺肿物针吸67

五、针吸标本用于辅助研究67

六、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67

七、针吸是否会引起肿瘤扩散68

第七章 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73

第一节 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选择73

一、乳腺钼靶X线摄影、数字化乳腺摄影、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73

二、超声扫描74

三、MRI扫描74

四、CT扫描74

五、影像定位穿刺活检75

六、核素扫描75

第二节 影像学表现76

一、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76

二、不同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的X线特点79

三、乳腺癌的超声表现81

四、乳腺癌的MRI表现82

五、乳腺癌的CT表现82

第三节 特殊形式的乳腺癌82

一、多中心性乳腺癌82

二、双侧乳腺癌82

三、炎性乳腺癌83

四、Paget病83

一、乳腺其他恶性肿瘤84

第五节 随诊84

二、乳腺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84

一、局部复发84

第四节 鉴别诊断84

六、男性乳腺癌84

五、隐性乳腺癌84

二、评价化、放疗疗效85

三、远处转移85

四、监测对侧乳腺85

第六节 乳腺癌筛检和早期诊断85

一、癌胚抗原87

第八章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87

二、癌抗原15-388

三、组织多肽抗原与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88

四、铁蛋白88

五、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9

六、性激素水平的检测89

七、癌基因检测89

八、其他90

九、乳腺肿瘤标志物实验室检测方法90

一、病史与发病的危险因素93

第九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93

第一节 病史与临床表现93

二、临床表现94

第二节 诊断95

一、病史95

二、体格检查96

三、影像学检查96

四、肿瘤标志物与生化检查96

第三节 鉴别诊断97

第十章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预后99

一、AJCC乳腺癌分期标准99

二、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级101

三、分期与预后101

第十一章 我国乳腺癌的病理与临床特点105

一、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方法106

第一节 乳腺癌病理学与临床106

二、乳腺癌的病理学检查方法109

第二节 大切片病理检查的临床应用109

一、隐性乳腺癌原发灶的检出109

二、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关系的研究109

第十二章 乳腺癌的耐药问题111

第一节 多药耐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111

一、转运蛋白111

二、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113

三、DNA修复113

四、拓扑异构酶Ⅱ114

五、蛋白激酶C114

六、其他MDR相关机制114

第二节 化疗耐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114

一、MDR调节剂114

三、解救化疗115

二、剂量强度与大剂量化疗115

四、生物治疗116

第三节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及对策117

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机制117

二、治疗策略118

第四节 总结119

第十三章 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121

第一节 ATP-TCA技术原理和特点122

一、技术原理122

二、技术流程122

三、技术特点122

第三节 ATP-TCA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24

一、确定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124

第二节 ATP-TCA临床相关性研究124

四、ATP-TCA与其他体外药敏方法的相关性124

二、为非常规化疗肿瘤设计有效治疗方案125

三、为少见肿瘤的化疗提供参考方案125

四、现有化疗方案疗效评估125

五、新抗癌药物的筛选及应用125

第四节 部分先进国家对该技术的认可程度126

第五节 结论126

第十四章 乳腺原位癌131

第一节 导管原位癌131

一、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131

二、病理特征132

三、诊断134

四、治疗135

五、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137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38

二、病理138

第二节 小叶原位癌138

一、流行病学138

四、自然病程139

五、治疗139

第十五章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143

第一节 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演变143

第二节 全乳切除的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45

一、乳腺癌根治手术的发展历程145

二、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46

三、乳腺癌的各种全乳根治手术方式146

四、全乳切除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的乳房重建149

第三节 乳腺癌保乳手术151

一、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试验151

二、保乳治疗的指征152

三、保乳治疗的绝对和相对禁忌证153

四、保乳手术中的技术问题153

五、安全性的术中评估154

六、保乳手术后的辅助治疗154

七、保乳治疗后的局部复发156

八、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157

九、特殊情况下的保乳治疗161

十、保乳治疗后乳房美观程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163

第四节 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处理165

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65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68

三、存在的问题168

五、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前景169

第五节 乳腺癌微创外科治疗169

四、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检查169

第十六章 乳腺癌的辅助化学治疗173

第一节 新辅助化疗173

一、新辅助化疗的概念173

二、新辅助化疗发展历史173

三、新辅助化疗的价值和意义174

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175

五、新辅助化疗前的准备175

六、新辅助化疗的药物、方案和用法176

七、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的生物学因子177

八、新辅助化疗病人手术后的化、放疗问题178

九、有关新辅助化疗未来的工作179

一、适应证180

二、有效方案180

第二节 术后辅助化疗180

三、化疗期限183

第三节 剂量强度、剂量密度与高剂量化疗183

一、剂量强度183

二、剂量密度184

三、高剂量化疗184

第十七章 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187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187

第二节 辅助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使用策略188

一、他莫昔芬188

二、药物去势189

三、芳香化酶抑制剂189

第三节 可手术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指南191

第十八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93

第一节 早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193

二、治疗方法194

一、适应证194

三、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196

四、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进展196

第二节 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197

一、术后放疗对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作用197

二、术后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197

三、术后放疗适应证198

四、照射靶区198

五、剂量199

第三节 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放射治疗199

一、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的治疗199

二、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放射治疗200

第四节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疗201

第一节 治疗原则及策略203

第十九章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203

第二节 化疗疗效和毒性的评价方法204

一、化疗疗效评价方法204

二、化疗药物毒性的评价方法206

第三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诊断、预后因素与预后因素模型208

第四节 常用药物与方案209

第五节 晚期乳腺癌的化学治疗210

一、适应症210

二、单药治疗210

三、联合化疗211

四、化疗期限211

五、耐药性乳腺癌的治疗212

六、大剂量化疗212

七、化疗联合生物治疗212

八、结论与展望213

一、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214

第六节 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214

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方法215

三、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220

第七节 晚期乳腺癌的止痛与对症治疗221

一、乳腺癌疼痛的一般原因221

二、癌症疼痛的种类221

三、疼痛治疗的策略221

第二十章 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225

第一节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原理及作用靶点225

第二节 分子靶向治疗常用药物226

一、内分泌治疗药物227

二、抗体治疗228

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29

五、血管生成抑制剂230

四、COX-2抑制剂230

六、法尼基转移酶(Ftase)抑制剂231

七、蛋白激酶C(PKC)α抑制剂231

八、雷帕霉素(Rapamycin)232

第三节 结论与展望232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235

第一节 中医学对乳腺癌病因的认识235

一、因虚致病235

二、实邪致病236

第二节 中医对乳腺癌病机的认识236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中医证候分型236

一、乳腺癌整体中医辨证分型237

二、乳腺癌手术后的中医辨证分型237

一、治疗原则238

第四节 乳腺癌的中医内科治疗238

四、乳腺癌放疗后的中医辨证分析238

三、乳腺癌化疗后的中医辨证分型238

二、乳腺癌中医辨证论治239

三、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240

四、乳腺癌相关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240

五、乳腺癌相关放疗毒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242

六、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作用机理研究242

第五节 乳腺癌的中医外治法245

一、应用外用药的注意事项245

二、几种外用中药方法245

三、常用外用药246

第六节 晚期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247

第七节 乳腺癌中医治疗用药思路及常用药物248

一、方剂研究249

第九节 乳腺癌常用中药的现代研究249

第八节 乳腺癌常用中成药249

二、单味药250

第十节 乳腺癌的中医调护250

一、饮食调护250

二、精神调护251

第二十二章 特殊类型乳腺癌255

第一节 隐性乳腺癌255

一、发病情况255

二、临床表现25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55

四、治疗256

三、病理特点257

一、发病情况257

二、病因257

五、预后257

第二节 双侧乳腺癌257

四、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258

五、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258

六、治疗原则258

七、预后259

第三节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259

一、发病情况259

二、病理259

三、临床表现259

四、误诊原因259

五、辅助检查260

六、鉴别诊断260

七、治疗260

一、发病情况261

二、临床表现261

八、预后261

第四节 副乳腺癌26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62

四、治疗原则262

第五节 男性乳腺癌262

一、发病情况262

二、病因和病理262

三、临床表现262

四、辅助检查263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六、治疗263

七、预后及影响因素264

二、心理支持267

一、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267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与功能恢复267

第一节 心理护理267

第二节 手术患者的护理268

一、术前教育268

二、术后护理268

第三节 康复期的护理干预269

一、康复期心理支持269

二、指导患者做手臂功能恢复训练,增强自我护理能力269

三、预防或减轻手臂水肿270

第四节 治疗完成后还应注意的其他问题271

第二十四章 乳房重建与整形273

第一节 概况273

一、乳房再造的时间273

二、乳房再造的方法273

二、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274

第二节 自体组织乳房再造274

一、带蒂组织移植274

第三节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275

一、解剖基础275

二、手术操作277

第四节 乳头乳晕再造术278

第五节 对侧乳房的矫正278

第六节 结论278

第二十五章 乳腺癌患者的预后281

第一节 已确立的预后指标281

一、乳腺癌的分期281

二、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282

三、乳腺癌的分级285

六、DNA倍体情况286

四、其他组织病理学性质286

五、雌、孕激素受体状况286

七、肿瘤增殖指数287

第二节 一般公认的预后因素287

一、癌基因287

二、抑癌基因289

三、与激素有关的因子290

四、与浸润、转移有关的因子290

五、其他因子292

第三节 预测分子指标在乳腺癌预后及治疗中的应用292

一、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292

二、肿瘤的病理学特性对新辅助化疗的预测作用293

三、分子水平上的预测化疗疗效的标记物294

四、展望296

一、随访的目的和意义301

第二十六章 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随访301

二、随访的内容302

三、推荐的随访方法303

四、展望303

第二十七章 乳腺淋巴瘤与肉瘤305

第一节 乳腺淋巴瘤305

第二节 乳腺肉瘤306

一、叶状肿瘤306

二、乳腺纤维肉瘤307

三、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07

四、乳腺脂肪肉瘤307

五、乳腺癌肉瘤307

十、乳腺横纹肌肉瘤308

八、乳腺血管肉瘤308

九、乳腺骨肉瘤和软骨肉瘤308

六、乳腺平滑肌肉瘤308

七、间质肉瘤308

十一、乳腺淋巴管肉瘤309

第二十八章 乳腺良性疾病和良性肿瘤311

第一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311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311

二、病理组织学311

三、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312

四、临床表现312

五、诊断312

六、治疗312

第二节 乳腺良性肿瘤313

一、乳腺纤维腺瘤313

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14

三、神经纤维瘤316

四、汗腺腺瘤316

一、脂肪瘤316

二、平滑肌瘤316

第三节 其他良性肿瘤316

五、错构瘤317

第二十九章 肿瘤临床研究常用统计学方法319

第一节 历史与背景319

第二节 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20

一、发现问题321

二、形成假设321

三、研究计划322

四、实验设计322

五、数据管理规划324

六、统计分析方法326

七、数据分析331

二、探索型模型333

第三节 其他的统计学方法333

一、证实性研究333

三、决策分析334

四、判别分析334

五、Meta分析334

第四节 小结335

第三十章 乳腺癌的临床试验339

第一节 概述339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340

第三节 临床试验与统计的常用术语341

第四节 临床试验的步骤及设计343

一、Ⅰ期试验343

二、Ⅱ期试验344

三、Ⅲ期试验344

二、试验设计345

四、临床分期345

三、研究人群345

第五节 临床试验的五要素345

一、目标/目的345

四、Ⅳ期试验345

五、研究终点346

六、统计学方法347

第六节 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349

一、临床试验的质控目的349

二、临床试验的质控方法和步骤349

第七节 小结与结论350

附录1 乳腺癌常用药物的中英文名称和缩写351

附录2 国际上著名多中心协作组织355

附录3 常用缩略语表357

索引(汉英对照)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