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生学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际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104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养生(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养生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第一章 生命与衰老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3
一、生命的诞生4
二、传统医学对生命起源的认知5
三、生命的进化6
四、传统医学对人类生命进程的认知8
第二节 人的自然寿命11
一、衰老的概念14
二、衰老的特征14
第三节 衰老的机理与迹象14
三、有关衰老的学说15
四、衰老的各种迹象17
五、传统医学对衰老的认知23
第四节 衰老的原因28
一、遗传因素28
二、环境因素29
三、心理因素30
一、春秋战国及以前的养生思想35
第二章 传统养生学第一节 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概况35
二、秦汉时期的养生思想36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37
四、隋唐时期的养生思想38
五、宋元时期的养生思想40
六、明清时期的养生思想41
第二节 传统养生学派43
一、静神养生学派43
二、动形养生学派45
三、调气养生学派46
四、固精养生学派47
五、食养养生学派48
六、药饵养生学派49
第三节 四个基本论点51
一、整体系统51
二、天人相应53
三、形神合一55
四、顺应自然56
第四节 传统养生原则59
一、身心合一59
二、适应四时62
三、动静结合63
四、摄养脏腑66
第三章 传统养生理论第一节 阴阳学说73
一、阴阳的涵义73
二、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对性74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5
第二节 五行学说79
一、五行学说的特性80
二、五行学说的实质84
第三节 精气神学说90
一、精90
二、气91
三、神92
一、经络的概念94
第四节 经络学说94
二、经络的作用95
三、人体主要的经络97
四、奇经八脉112
五、穴位的定位方法115
第四章 传统养生方法第一节 情志调节法123
一、七情五志125
二、情志对健康的影响125
三、情志对人体衰老的影响130
四、情志调节方法132
五、笑口常开142
六、适当发泄147
七、生命不息,追求不止150
第二节 太极拳健身法153
一、太极拳的创立153
二、太极拳的流派154
三、太极拳的健身功效157
四、太极拳动作的基本要求165
五、太极拳练习方法169
六、练习太极拳的要点176
第三节 气功养生法186
一、气功流派186
二、气功的养生机理188
三、气功养生的特点191
四、气功修炼的原则194
五、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199
二、按摩祛病的机理206
第四节 按摩益身法206
一、推拿按摩206
三、按摩的主要手法207
四、按摩的注意事项211
五、几种常见疾病的自我按摩213
第五节 饮食调养法217
一、饮食养生217
二、饮食养生的作用218
三、饮食养生的原则220
四、饮食养生的方法224
第六节 起居调适法230
一、起居有序230
二、劳逸结合235
三、顺应四季237
四、房事节制243
第五章 传统心理养生思想第一节 传统医学心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51
一、整体性254
第二节 古代心理健康思想的特点254
二、民族性258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259
一、心理健康的标志259
二、健全的人格260
第四节 传统保健心理疗法266
一、心理保健方法266
二、传统心理疗法268
一、早期儒家的养生思想283
第六章 儒、道、佛三家养生思想第一节 儒家与养生283
二、儒家养生的社会责任感284
三、儒家养生重在个人道德修养285
四、儒家的生死观287
第二节 道教与养生289
一、道教的生命观289
二、对生与死的悟性290
三、对长生不死的幻想291
四、道教的心理健康观292
五、道教的道功与道术294
第三节 佛教与养生296
一、佛教的医学思想296
二、佛教与心理健康298
三、禅定与养生300
四、佛教与饮食301
五、佛教的生死观302
一、学会珍惜生命307
第四节 贵生、乐生与养生307
二、充实地生活308
三、养生的意义309
第七章 21世纪的养生观念第一节 经济发展对养生观念的影响315
第二节 与健康有关的全球问题317
一、环境问题317
二、都市化问题319
三、饮食卫生问题320
一、慎防电子污染322
第三节 现代文明病及养生322
二、预防现代文明病325
三、预防亚健康状态330
第四节 新的健康标准334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334
二、健康的10条标准335
三、健康的“五快三良好”336
四、养生之道是永恒的主题337
参考书目339
热门推荐
- 3389987.html
- 1482808.html
- 3196028.html
- 1205945.html
- 1772619.html
- 2848050.html
- 3241540.html
- 1158517.html
- 3376290.html
- 607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3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0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43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5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70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9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7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