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管理全书政府城镇建设管理 经典理论与案例分析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哈佛管理研究院策划;郭成,杨友孝,石谦主编;程爱学,尤丽霞,王冀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 ISBN:790010612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管理全书政府城镇建设管理 经典理论与案例分析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建设管理概论3
第一章 政府城镇建设管理机关的法律地位与职能3
第一节 政府建设管理机关的法律地位3
一、国家建设部是国家建设行政主管机关3
二、国家建设部的主要职能8
第二节 政府建设管理机关的机构设置与权限9
一、国家建设部机构设置与权限9
二、省(市)自治区建设厅机构设置与权限11
案例一 孙长根状告县政府18
案例二 林曦为什么胜诉21
第二章 城镇规划行政管理25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25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25
二、实施城市规划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27
三、实施城市规划的管理活动28
第二节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33
一、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制定33
二、村庄和集镇规划的实施35
三、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的管理36
第三节 违法责任41
案例一 王某与李某宅基地纠纷强制执行案42
案例二 某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房屋买卖因48
第二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建设管理实践(上)第一章 城镇土地行政管理53
第一节 土地管理概述53
一、土地管理法基本概念53
二、土地所有权54
三、土地使用权55
第二节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政策57
第三节 建设用地59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59
二、乡(镇)村建设的建设用地60
三、国家征用土地61
四、国有建设用地64
五、临时用地66
第四节 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和处理66
一、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责任66
二、违法案件的处理68
案例一 一桩严重的土地非法转让案74
案例二 一起无效的拍卖案78
第二章 城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行政管理79
第一节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概述79
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概念79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法规立法概况80
三、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81
第二节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83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概念83
二、施工图审查的范围及内容83
三、施工图审查机构84
四、施工图审查的程序85
五、施工图审查各方的责任86
第三节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督管理87
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监督管理87
二、违法责任88
案例一 光明监理公司遇到的难题91
案例二 一位总临理工程师面临的问题95
第三章 城镇建筑行政管理96
第一节 建筑行政管理概述96
一、狭义与广义的建筑法96
二、建设工程法97
第二节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99
一、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概念及性质99
二、工程项目建设程序99
第三节 建筑工程许可103
一、建筑工程许可制度103
二、建筑工程从业者资格104
第四节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105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概述105
二、建设工程招标106
三、建设工程投标116
四、建设工程开标、评标、中标118
五、招投标的管理与监督123
第五节 建设工程合同125
一、建设工程合同种类125
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126
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28
第六节 建设工程监理131
一、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概述131
二、我国实行强制监理的范围132
三、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许可制度133
四、建设工程监理合同133
第七节 建设工程质量135
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135
二、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和义务138
第八节 建设工程安全147
一、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方针147
二、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148
三、建设工程安全责任150
四、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156
案例一 监理公司为什么对业主说“不”162
案例二 建华工程公司为什么索赔164
第三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建设管理实践(下)第一章 城镇工程建设标准行政管理167
第一节 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概述167
一、标准的构成及主要内容167
二、工程建设标准的作用168
第二节 工程建设标准的种类169
一、根据标准的约束性划分169
二、根据内容划分170
三、按属性分类171
四、国家标准的分级171
第三节 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173
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的意义173
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174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法检查175
四、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法律责任175
案例一 一起被及时制止的质量事故179
案例二 一位见习工程师遇到的问题181
第二章 城镇房地产行政管理184
第一节 城市土地管理概述184
一、城市土地及其特性184
二、城市土地管理机构及其管理手段186
三、城市土地管理的内容188
第二节 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管理190
一、中国城市土地市场体系的建立191
二、中国城市土地市场192
三、城市土地市场管理194
第三节 城市住房管理196
一、我国城市住房管理概述197
二、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198
三、现阶段我国城市住房管理的内容199
第四节 物业管理202
一、物业服务概述202
二、新建住宅小区管理203
案例一 房地产买卖和互换无效纠纷案205
案例二 刘某诉某食品商店房屋210
第三章 城镇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214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管理概述214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214
二、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现状216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217
一、风景名胜区的审定217
二、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原则和措施218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建设220
一、风景名胜区的规划220
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221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224
一、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224
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职责225
案例 临海“卖古”尝到甜头226
第四章 城镇基础设施与环境行政管理229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229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和范畴229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231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232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234
一、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机构234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职能235
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内容236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237
五、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239
第三节 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法律制度241
一、城市市容管理241
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245
三、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法律责任250
案例一 三峡库区的大扫除253
案例二 黄浦江昨遭遇恶性排放废油污染254
第五章 政府城镇建设管理的改革与展望256
第一节 政府建设管理的现状与改革256
一、中国城市管治的回顾256
二、中国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思考275
三、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对我国的启示287
第二节 政府建设管理的改革与展望300
一、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城市治理300
二、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305
三、全球化世界中的城市竞争与城市管治314
案例一 乡政府自行强行拆除村民违法建房越权行政行为案320
案例二 铁本事件背后的逻辑轨迹322
第四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建设管理创新329
第一章 经营城市329
第一节 经营城市的理念及内涵329
一、“经营城市”理念的产生329
二、经营城市的概念和内涵330
第二节 经营城市目标的层次性333
一、第一层次目标:缓解政府在城市建设资金上的困窘333
二、第二层次目标:促进城市建设效率的提高333
三、第三层次目标:推动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334
四、第四层次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34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城市政府经营城市的基本思路334
一、“城市是重要的资产”334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市场335
三、盘活城市土地资产336
四、建立良性循环的经营城市投资体制337
第四节 在现行体制下政府经营城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38
一、规划先行338
二、必须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城市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和市场339
三、避免“一刀切”式的市场化经营339
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应实行有效的开源节流340
案例 昌乐转变政府职能的故事341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43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359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61
附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78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84
附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393
第五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公共管理403
第一章 公共管理概述403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管理403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403
二、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与发展406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413
第二节 公共管理面临哪些挑战416
一、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要求416
二、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416
案例 联邦调查局的新局长422
第二章 公共行政组织426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426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和作用426
二、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428
三、行政组织的特点429
四、行政组织的分类429
第二节 行政组织结构形式431
一、行政组织结构的涵义和表现431
二、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432
三、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436
第三节 行政组织活动439
一、行政组织活动原则439
二、行政组织改革444
案例 白宫西翼的“行政”布局448
第三章 公共行政领导452
第一节 公共行政领导概述452
一、公共行政领导的内涵452
二、公共行政领导的特点和类型454
三、公共行政领导的地位和作用455
第二节 公共行政领导职能、原则与过程456
一、公共行政领导的职能456
二、中国行政领导活动的原则458
三、公共行政领导过程459
第三节 公共行政领导的方法461
一、基本方法461
二、日常工作方法465
三、领导方式470
第四节 公共行政领导体制474
一、领导体制的作用474
二、领导体制的内容475
三、领导体制的改革476
案例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484
第四章 公共决策500
第一节 公共决策概述500
一、公共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500
二、遵循原则501
三、公共决策的类型503
第二节 公共决策程序505
一、发现问题 确定决策目标505
二、分析预测 拟制可行方案507
三、比较选优 择定决策方案510
四、实施反馈 修正完善决策513
第三节 行政决策的方法514
一、调查研究法514
二、预测法515
三、方案前提分析法515
四、实验与模拟法516
第四节 现代公共决策体制517
一、公共决策组织517
二、公共决策体制520
三、公共决策机制524
案例 丹佛市的新机场529
第五章 公共行政执行532
第一节 公共行政执行概述532
一、公共行政执行的含义532
二、公共行政执行的特点534
三、公共行政执行的原则534
四、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536
第二节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538
一、行政沟通概述538
二、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其排除543
三、行政协调的性质与作用547
四、行政协调的模式549
第三节 公共行政执行权力的保障与控制555
一、行政执行的权力性质555
二、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556
三、行政执行权力的控制559
案例 麦迪逊市的服务质量与生产率运动563
第六章 公共法治管理566
第一节 立法行政566
一、立法行政概述566
二、立法机关的组织体制570
三、立法过程管理581
第二节 行政法治586
一、行政法治的内涵586
二、行政法治的作用587
三、行政法治的要求与内容589
四、违法行政与行政法律责任592
第三节 司法行政595
一、司法行政的含义595
二、司法管理体制与环节599
三、转轨时期中国司法行政的改革602
案例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一“黑”数年609
第七章 公共财务行政612
第一节 财务行政的过程和功能612
一、什么是财务行政612
二、财务行政的过程614
三、财务行政的功能616
第二节 国家预算与决算617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和构成617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618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620
四、国家预算的执行622
五、国家决策623
第三节 国家税收624
一、国家税收概述624
二、国家税收制度626
三、中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632
第四节 新时期财务行政体制635
一、财政体制的类型635
二、新时期财政体制的建设636
案例 布什向国会提交其第一个预算计划642
第八章 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646
第一节 公共服务民营化646
一、民营化的内涵646
二、民营化的种类647
三、公共服务民营化的限制及其问题648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649
一、非营利组织的性质650
二、非营利组织的种类651
三、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652
四、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管理的互动653
五、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限制654
第三节 以顾客为导向655
一、顾客导向的内涵655
二、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的推动657
三、顾客导向与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658
案例 垃圾处理的承包659
第六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公共政策673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论673
第一节 公共政策673
一、公共政策的内涵673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675
三、公共政策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678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和客体683
一、公共政策主体683
二、公共政策客体688
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690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690
二、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诸环节694
三、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696
案例 张春江副部长谈我国电信资费政策700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704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与意义704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704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意义705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原则706
一、协调性原则706
二、系统性原则707
三、预测性原则707
四、必要的多样性原则708
五、分解综合原则708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708
一、政策目标709
二、备选方案710
三、政策效果710
四、政策评价标准711
五、政策模型711
第四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712
一、阐释目标712
二、寻找方案714
三、预测效果715
四、构造模型716
五、评估方案717
第五节 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模式与方法718
一、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718
二、公共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721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724
四、公共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729
案例 广州的士降价了吗?734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736
第一节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736
一、模型736
二、模型的特征736
三、模型认识论的意义738
第二节 西方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739
一、理性主义模型739
二、渐进主义模型741
三、规范最佳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743
四、政治系统模型744
五、机构—制度模型745
六、集团模型746
七、精英模型747
第三节 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748
一、建立中国特色决策模型的必要性748
二、“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构建749
三、“上来下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750
案例 莆田市是否应向“三陪”小姐收税?752
第四章 公共政策问题754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754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754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755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756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分析758
一、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758
二、公共政策问题形成的原因759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760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762
第三节 建立政策议程771
一、政策议程771
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72
三、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775
案例 俄勒岗州的健康计划777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制定795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制定综述795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内涵795
二、公共政策制定原则796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制定程序798
一、确立公共政策目标798
二、设计公共政策方案799
三、评估公共政策方案801
四、选择公共政策方案805
五、公共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807
第三节 公共政策合法化808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808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810
三、西方国家的政策合法化814
四、公共政策法律化816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经验818
案例 重庆路桥听证会是否成了“走过场”?819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822
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含义、原则和模型822
一、政策执行的含义822
二、正确执行政策应坚持的原则823
三、政策执行模型825
第二节 政策执行过程及其手段827
一、政策执行过程827
二、公共政策执行手段830
第三节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833
一、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833
二、政策对象838
三、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840
案例 “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845
第七章 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848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848
一、政策评估的含义848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849
三、政策评估的作用851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和过程852
一、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852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855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857
一、过程对比分析法857
二、价值分析法861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失效分析863
一、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863
二、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864
三、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864
四、政策评估的经费无保障865
五、有关人员的抵制865
六、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866
七、评估结论不被重视866
第五节 公共政策监控867
一、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机制与功能867
二、公共政策监督869
三、公共政策控制870
案例 美国“伊朗门”事件873
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终结与周期877
第一节 政策终结877
一、政策终结的含义877
二、政策终结的作用880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881
一、政策终结的障碍881
二、政策终结的措施883
第三节 公共政策周期886
一、政策周期类型886
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888
案例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891
第七篇 MPA肯尼迪模式:政府战略管理899
第一章 政府战略管理概论899
第一节 初识战略899
一、战略的起源899
二、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900
三、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特征903
四、战略的性质904
五、战略的用途907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战略910
一、战略分类概述910
二、迈尔斯和斯诺的分类911
三、艾卡的新分类915
第三节 采取战略行动918
一、战略与时间观918
二、传奇918
三、探索920
四、冒险921
五、赌博922
第四节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923
一、私营部门的战略924
二、公共部门的战略926
三、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原因927
四、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限制930
五、对公共部门引入战略计划的批评931
六、公私部门战略管理的差异934
七、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938
案例 贝氏药业状告国家计委940
第二章 政府战略管理议题944
第一节 战略议题角色944
一、议题及其角色944
二、战略议题的表达945
三、影响战略的误导议题945
第二节 议题的诱因948
一、新情况的形成948
二、新情况的影响949
三、新情况的类型950
第三节 构建议题张力框架953
一、张力概念的介入953
二、将议题视为张力的根据955
三、议题引力框架的构建956
四、议题引力框架的运用962
案例 来自美国冶练公司的环境危害964
第三章 政府战略管理组织966
第一节 组织理念966
一、公共部门的种类966
二、组织战略的理念967
第二节 战略管理小组968
一、SMG概述968
二、SMG的结构969
三、SMG的领导970
四、SMG的工作内容971
第三节 战略管理者973
一、何为战略管理者973
二、战略管理者的定位976
三、战略性思维976
案例 铁本事件背后的逻辑轨迹978
第四章 政府战略管理过程(一)983
第一节 战略管理过程概述983
一、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殊性983
二、战略管理诱因984
三、战略管理阶段990
第二节 搜集信息991
一、搜集信息的重要性992
二、比较企业战略的同异993
三、搜集信息的内容995
四、确定战略目标996
第三节 战略分析998
一、战略分析概述998
二、SWOT分析999
三、SWOT评估的意义1001
四、PEST分析和结构化分析1002
第四节 战略设计1004
一、问题议程1004
二、备选战略1007
三、制定战略的方法1009
四、布莱森的战略计划模式1018
案例 中国加入WT0的战略分析1022
第五章 政府战略管理过程(二)1026
第一节 战略选择1026
一、可行性评估1026
二、战略选择标准1030
三、高行动性战略1031
四、低行动性战略1034
五、成功的战略选择1036
六、战略转变1040
第二节 战略实施与评估1041
一、战略实施的步骤1041
二、战略实施的策略1043
三、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管理1045
四、战略评估1048
第三节 集中行动战略管理1050
一、战略管理休假会议1050
二、休假会议的步骤1051
第四节 重构战略管理1052
一、重构战略管理的活动1052
二、重构战略管理的过程1053
第五节 持续变革战略管理1056
一、战略过程的循环1056
二、行动管理1057
三、议题管理1058
四、形势和组织管理1059
五、改革管理1060
案例 克罗马蒂法院博物馆的战略管理1061
第六章 政府战略管理技术1071
第一节 搜寻技术1071
一、沉默思考技术1071
二、互动小组技术1078
三、脚本法1080
四、综摄法1083
五、综合运用搜寻技术1089
第二节 综合技术1090
一、产生综合的技术1090
二、解释结构模型技术1092
三、用来综合的混合技术1098
第三节 选择技术1099
一、ARS技术1099
二、点数分配法1100
三、配对比较法1101
四、Q型法1103
五、分等—加权法1104
六、重新考虑法1106
七、选择的混合技术1107
第四节 技术组合1108
一、战略管理技术的价值标准1108
二、混合技术的类型1108
三、战略类型与技术的匹配1110
案例 包头城乡二元结构分析1116
第七章 政府信息化战略管理1136
第一节 政府信息化概述1136
一、信息化战略1136
二、政府信息化1137
三、电子政府1138
第二节 政府电子化与中国政府1139
一、电子政府的作用1140
二、中国要加快电子政府的战略实施1141
第三节 政府信息化战略管理的内容1143
一、政府信息化过程1143
二、办公自动化1145
三、政府上网工程1147
四、电子政务1148
五、电子政府安全保障体系1150
案例 日本政府的信息化战略1152
第八章 政府组织发展战略管理1155
第一节 组织目标与发展战略1155
一、公共核心战略1155
二、行政发展概述1156
三、组织发展战略的意义1160
四、组织行为的道德要求1162
第二节 组织发展战略计划1165
一、战略计划联结目的和行动1165
二、战略计划的制定要求1166
三、评估组织的能力1168
四、组织发展资源分配1170
五、战略计划的内容1171
六、行政发展的环境分析1173
七、行政改革战略的内容1175
第三节 战略执行与组织变革1181
一、组织变革的原则1181
二、转型式变革1185
三、组织变革的动力1188
四、行政改革的阻力和动力1189
五、领导在战略执行中的作用1192
六、行政发展的前景和趋势1195
七、创新是组织发展的根本1198
案例 卡特州长的“重组改革”1200
后记1205
热门推荐
- 1908714.html
- 3044081.html
- 1751534.html
- 238426.html
- 2314927.html
- 76149.html
- 2475835.html
- 192453.html
- 3291681.html
- 1638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6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0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8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4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6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4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9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8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