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变迁研究 制度规范与实践运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变迁研究 制度规范与实践运行
  • 柴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51021951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变迁研究 制度规范与实践运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1

二、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回顾2

(一)以历史阶段为标准、以各朝代土地权属为重点的研究3

(二)以问题意识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土地法律专题研究19

三、论著的研究构想与主要内容结构35

上编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制度规范层面研究41

第一章 均田限田与均税减赋的公法价值解读41

一、均田限田:通过地权初始分配调控实现均田安民的法律价值41

(一)“井田制”:寄托均田理想42

(二)“均田制”:追求均地的法律价值43

(三)“限田制”:无法直接授收田后的追求均田目的之举45

二、均税减赋:以调整再分配为路径追求富国安民的法律价值47

(一)“初税亩”的实施旨在扩大税源47

(二)租庸调法、两税法的均富安民主旨及其与实践效果的背离49

(三)方田均税法及经界法——以清丈土地为出发点的土地税50

(四)“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从整理地籍到均税52

三、土地公法价值的制度建构基础:以土地功能的实现为中心54

(一)土地在国家权力体系中被赋予神圣象征地位54

(二)土地是保税富国的最基本要素56

(三)土地是养民、安民的重要载体57

小结59

第二章 中国古代土地权属问题反思60

一、战国之前:王有的公田占主导地位,私田逐渐得到制度认可60

(一)王有公田占主导地位61

(二)私田逐渐得到制度认可62

二、秦汉至隋唐:公田与私田在矛盾中并行64

(一)秦汉:公田的法定来源及私田权属的明确65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力图强化公田地位与民间私田发展相互掣肘68

(三)隋唐时期:公田私田地位的较力72

三、宋元时期:私田占主导地位79

(一)仍存在的官田79

(二)宋代渐趋完备的私田权属机制:五等户籍80

四、辽金元时期: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点的辽金元土地权属状态84

(一)辽金元的公田存在形态84

(二)辽金元时期贵族私田的扩大87

五、明清时期:弱化的公田与膨胀的私田90

(一)保留一定数量的官田90

(二)私田(民田)权属更加明晰92

小结93

第三章 中国古代法律规制层面对土地权属的保护95

一、秦汉隋唐时期:重点保护公田的权属95

(一)禁止“买卖公田”95

(二)禁止“田宅逾制”、“名田他县”95

(三)维护均田制度,限制民间土地买卖96

二、宋元时期:私田权属保护得到发展97

(一)禁止重叠典卖土地97

(二)买卖遵守自愿原则98

(三)官田仍然受到严格保护99

三、明清时期:建立完备的制度保护官民田土99

(一)禁止以各种方式盗卖公私田100

(二)禁止盗耕种公私田等侵害土地使用权的行为101

(三)禁止重复典卖田土102

(四)通过加强地籍管理,规范私有土地买卖103

小结104

第四章 中国古代土地资源法律保护106

一、保护土地资源理念的哲学基础106

(一)崇拜天地自然的理念106

(二)农学家从专业的角度阐释保护土地资源思想108

二、国家法典层面的土地资源保护规范112

(一)先秦时期有关土地保护的禁令112

(二)秦汉后国家正式律典中有关保护土地资源的规范内容114

三、保护土地资源的机构设置及其法定职责119

(一)先秦时期“虞”、“衡”的设置及其职能119

(二)秦汉后“虞”、“衡”职责的流变120

小结124

第五章 古罗马与中国汉朝土地制度变迁的共性125

一、公有制的主导性:古罗马与汉朝中国的早期地权分布125

二、地权分布转型的相似经历:由事实占有到法律所有127

(一)占有与私人土地权属的诞生128

(二)公有地权的沦丧与私有地权的勃兴129

三、地权结构转型的共同起因:追求社会生产最大化133

(一)社会理论中的土地私有权起源:给定环境下的最优选择133

(二)提升社会生产力是两国土地私有权广泛出现的成因135

小结138

下编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实践运行层面研究143

第六章 中国古代土地法律在实践中的社会功效143

一、均田限地价值追求的错位点:土地兼并激烈,土地集中程度高144

二、限制土地交易意图的错位点:“任依私契,官不为理”149

三、均税富国价值的错位点:“逃税弱国、抗税乱国”155

小结160

第七章 明清时期田皮交易契约161

一、契约中的“一田二主”及其法律关系解读162

(一)明清时期田皮交易契约情状描述162

(二)田皮契约法律关系解读164

二、朝廷与省级官府对“一田二主”态度衍变之解析166

(一)朝廷与省级官府之态度:从默认到禁止167

(二)“从默认到禁止”之原因分析——税收与社会稳定之考量169

三、基层官府与乡村民间组织对“一田二主”的态度:支持并参与171

(一)基层官府对上级“一田二主”禁令之态度171

(二)基层官府参与支持田皮交易——以授权乡村民间组织为路径172

小结176

第八章 明清时期“田皮权”法理属性177

一、“田皮权”研究核心与解释工具——“田皮权”与“用益物权”177

二、田皮的独立占有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79

(一)田皮独立占有权特征:持有、耕作及对抗“增租夺佃”179

(二)田皮的占有权形成原因——对“粪土银”、“佃头银”的法理解读181

三、田皮的独立处分权及其正当性分析182

(一)田皮独立处分权特征:自由交易、继承182

(二)田皮独立处分权正当性分析186

四、田皮用益物权性的价值评估188

(一)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188

(二)有利于佃农身份提升及乡村自救融资189

小结191

第九章 中国古代官学田中的法律问题192

一、官学田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田土来源193

(一)官学田的起源定型过程193

(二)官学田的权属及其田土来源195

二、官学田使用收益中的权责关系199

(一)官学田的审批监管制度199

(二)官学田的税收优惠法律规范与实践202

(三)官学田使用收益中的租佃契约关系203

三、官学田制度的实施状况及其社会功效205

(一)官学田收益的直接用途205

(二)官学田制度的整体社会功效206

小结208

第十章 中国古代寺田法律问题210

一、寺田来源的多样性210

(一)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来源210

(二)非法侵占得来的土地215

二、寺田的双重所有权属性与使用权问题216

(一)寺田的双重所有权属性216

(二)寺田的使用权问题218

三、政府对寺田的特殊保护222

(一)政府对寺田的税收法律优惠223

(二)政府对寺田权益特别扶助225

小结227

参考文献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