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利益维护 国际法的力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志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931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国际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利益维护 国际法的力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本书研究的问题与内容1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2
(二)既有研究的成绩2
(三)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4
二、本书的研究目标与路径6
(一)本书的研究目标7
(二)本书的研究路径7
(三)本书的探索意义8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8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8
(二)本书的理论推进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9
第一章 国家利益的多维视角11
一、作为利益的国家利益12
(一)对于“利益”一词的现有解释12
(二)“利益”概念的语义剖析14
二、国家利益是谁的利益15
(一)国家利益的归属群体15
(二)国家利益的真实受益者16
三、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17
(一)国际关系学者的国家利益观念17
(二)实践中不同国家的利益观念差异20
四、国家利益的分类21
(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22
(二)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22
五、国家利益的层次23
(一)国家利益分层的主观性23
(二)不同层次的利益与国际法23
六、小结25
第二章 国际法的二元结构26
一、问题的提出26
二、范式张力:国际法二元结构的内涵与外延28
(一)国际法二元结构的内涵29
(二)国际法二元结构体现为范式间的张力30
(三)国际法二元结构的现实形态31
三、定位分歧:国际法二元结构的深层原因34
(一)普遍性范式下的国际法观念34
(二)特殊性范式下的国际法观念36
(三)国际法二元结构在不同学术领域的涵摄38
四、伦理进化:国际法二元结构的历史形成42
(一)国际法初步呈现时期的“普遍性推想”43
(二)国际法稳定发展时期的“特殊性考察”45
(三)国际法实质革新时期的“二元性摇摆”48
五、制约权衡:国际法二元结构的现实必要50
(一)国际法普遍性范式的风险50
(二)国际法特殊性范式的问题52
(三)国际法二元结构与国际法的辩证发展54
六、发展价值:国际法二元结构的潜在契机55
(一)国际法的二元结构奠定理解国际法的核心命题56
(二)国际法的二元结构确立了划分国际法观念的理论坐标56
(三)二元结构揭示了国际法的话语价值58
七、小结60
第三章 崛起大国利益的国际法维护61
一、问题的提出61
二、崛起大国与国际法正向互动的历史经验62
(一)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与国际法62
(二)尼德兰的崛起与国际法64
(三)英国、法国的崛起与国际法66
(四)美国的崛起与国际法68
三、崛起大国与国际法逆向互动的教训69
(一)德国崛起的失落与国际法69
(二)日本崛起的挫败与国际法70
四、崛起大国的国际法需求72
(一)国际法可以辅助崛起大国实现实际利益72
(二)国际法可以应答崛起大国呈示道义诉求74
五、小结77
第四章 国际法对国家利益维护的功能79
一、问题的提出80
(一)国际法功能问题的指向80
(二)既有研究的成就和问题82
(三)本章的逻辑路线86
二、国际法功能的理想预期:世界蓝图87
(一)政治格局的规范化设定88
(二)政治选择的规范化指引91
(三)政治行为的规范化约束92
(四)政治纷争的规范化解决95
三、国际法功能的现实变形:权强法弱97
(一)规范确立中的政治化倾斜97
(二)规范内涵上的政治性模糊99
(三)规范施行中的政治化分层100
(四)规范适用中的政治化选择102
四、国际法功能的文化转向:国家话语105
(一)国际法功能文化转向的基础:国际社会的横向结构106
(二)国际法功能文化转向的动力:国家意志与利益考量108
(三)国际法功能文化转向的表现:话语共识与身份认同110
五、国际法功能的发挥:全球视野与国家举措114
(一)国际法功能发挥的全球视野115
(二)国际法功能发挥的国家对策119
六、小结121
第五章 国际法与国家法治的相互促动123
一、问题的提出123
二、法治中国与国际法治彼此独立又具有共性124
(一)国际法治与法治中国相互独立125
(二)国际法治与法治中国具有原理上的共性127
(三)国际法治与法治中国在阶段和任务上的共性129
三、国际法治对法治中国的引领塑造作用132
(一)良好的国际法规范为中国的相关立法提供依据132
(二)国际立法经验为中国法治提供参考134
(三)国际法的监督执行与中国的善治紧密相连135
四、法治中国对国际法治的参与变革作用137
(一)国际法治的开放性是法治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的基本背景137
(二)中国可以为国际法治的价值与程序作出贡献139
五、小结143
第六章 国家法治利益的外交表达146
一、问题的提出147
二、法律表达中国话语的必要性149
(一)妥善表达法治中国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149
(二)全面深入地表达法治中国有利于世界治理路径的完善150
(三)国际法话语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方面152
(四)真实客观地表达法治中国有利于创造中国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154
(五)充分有力地表达法治中国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与人民的正当利益157
三、法律表达中国话语的渠道:法律外交159
(一)法律外交的内涵159
(二)法律外交的具体表现161
(三)法律外交的属性164
(四)法律外交的时代需求165
四、法律外交中国道路的目标及现实差距166
(一)法律外交中国道路的指向167
(二)中国表达与世界法治传统的关系168
(三)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法律话语能力长期不足169
五、中国国际法表达的进步与局限:案例分析172
(一)中国国际法表达的进步172
(二)中国国际法表达的提升空间177
六、提升中国法律表达能力的基础和路径180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就为法律外交奠定了基础181
(二)应具有明确的法律外交信心和意识181
(三)在国际问题的法律外交上,应确立冷静谨慎的立场183
(四)在表达技巧上,应坚持清晰明确地表达184
(五)在表达策略与机制上,应着力于协同发展185
七、小结189
第七章 国家经济利益的国际法塑造191
一、问题的提出192
二、TPP促动了国际法的规范增益195
(一)TPP在具体制度安排方面的发展195
(二)TPP在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中的地位200
(三)TPP作为制度创新的意义202
三、TPP加剧了国际法的体系分化203
(一)TPP的存在加剧而不是缓和了国际法的不成体系状态203
(二)TPP的运作削弱了全球市场的趋势205
(三)TPP的存在增加了中国作出国际制度贡献的压力206
四、中国提供国际制度贡献的机遇207
(一)国际制度的导向推进207
(二)国际制度的理念塑造210
(三)国际制度的秩序探索212
五、中国在国际经济制度发展上的态度214
(一)正视国际关系之中的竞争和挑战215
(二)宽容对待国际关系中的区域性安排216
(三)积极行动提升国际经济制度环境218
六、“一带一路”的国际制度建构方向221
(一)治理主体的范围扩大221
(二)治理目标的公平转向223
(三)治理理念的文化传承224
七、中国国际制度供给的“适应性管理”模式226
(一)“适应性管理”并非盲目探索226
(二)“适应性管理”是避免抽象的顶层设计227
(三)“适应性管理”是积极作为地促动制度发展228
八、小结229
第八章 国际法中的人权立场与国家利益231
一、问题的提出232
二、道德自负与文明冲突:人权体制中的国家利益232
(一)人权领域文明冲突的表现233
(二)人权领域文明冲突的原因234
(三)人权领域文明冲突的后果237
三、科技进步与信息安全:网络时代的人权发展239
(一)网络自由本身被视为人权的一部分239
(二)互联网对于人权发展的促进作用240
(三)互联网对于人权发展的阻碍作用241
四、动荡世界与和平愿望:理想追求的现实困境243
(一)人类的和平意愿与和平的国际架构244
(二)将和平作为人权的努力245
(三)和平权努力面临的困境247
(四)和平权利化的阻碍及其原因249
五、政治诉求与人权灾难:恐怖主义的全球应对251
(一)恐怖主义以威胁和破坏人权为表现形式251
(二)恐怖主义以存在某些人权方面的主张为基础252
(三)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同样影响了人权253
(四)根治恐怖主义的理想方式在于充分实现人权254
(五)当前处理恐怖主义的手段是协商与文化宽容255
六、宽容心态与发展理念:以人权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256
(一)以发展看待人权,是人权的新视野257
(二)以发展看待人权,有利于促进人权思想的演进与深化258
(三)以发展看待人权,有利于纠正单一人权尺度的褊狭259
七、文化多元与相互依赖:人权观念的冲突避免261
(一)国际人权问题上避免文明冲突的可能261
(二)国际人权问题上进行文明合作的利益262
(三)国际人权发展的协同路径263
八、小结265
第九章 国际法与中国的发展利益267
一、问题的提出268
二、疏离国际法开放发展的风险表现271
(一)偏离作为国际交往基础设施的国际法存在认同风险271
(二)偏离作为国家立场表达方式的国际法导致声誉降低的风险274
三、认同风险与声誉风险的不可克服性276
(一)国际法的制度弹性与观念力量276
(二)认同风险和声誉风险具有系统性278
(三)认同风险和声誉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与不可逆性279
四、借助国际法开放发展的风险表现280
(一)因长期疏离于国际法而引致的观念风险281
(二)因陌生于国际法运行而呈现的能力风险282
五、借助国际法发展的观念风险跨越286
(一)文化差异论与中国纳入国际法文化的可能性286
(二)唯硬实力论与中国利用国际法体制的必要性288
(三)“美国榜样论”与中国利用国际法体制的重要性293
六、借助国际法开放发展的能力风险抵御294
(一)强化国际法意识 完成从“行胜于言”到“言行并重”的转变295
(二)坚定国际法信心 克服掉“夜郎自大”及“妄自菲薄”的倾向297
(三)提升国际法水平 掌握好“法治文明”与“全球治理”的共性298
(四)锤炼国际法特色 寻求到“道德高点”和“法理高点”的尺度301
(五)完善国际法表达 建立起“真实可信”并“别开生面”的方式305
(六)打造国际法能力 培养出“基础扎实”且“高瞻远瞩”的队伍307
七、小结310
结论314
索引319
参考文献324
后记357
热门推荐
- 1512394.html
- 1024714.html
- 1733848.html
- 1658332.html
- 922385.html
- 2677580.html
- 2102793.html
- 322279.html
- 600901.html
- 3874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5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47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4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0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4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06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7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