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论 中西文化对话视野的国学学习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靳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4068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汉语-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论 中西文化对话视野的国学学习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中国语文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1
一、伦理性教育:20世纪前的古代“诗教”与“文教”2
(一)“诗教”课程的性质、特征与教育功能2
(二)“文教”课程的性质、特征与教育功能5
二、知识性教育:20世纪的语文学科教育7
(一)国语、国文课程的建设与发展7
(二)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思想性与工具性9
三、对话性教育:21世纪的语文课程10
(一)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10
(二)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思维性、知识性11
(三)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12
甲编 以人为本——先秦儒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宗旨15
一、孔子思想与瑰丽的诗教蓝图16
(一)不朽的中华儒学文化的奠基人17
(二)永远的属于全世界的教育家19
(三)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者与教材编纂者22
(四)美丽的中华诗教文化的开拓者24
(五)高扬个体人格的中华美育创始人28
二、孟子思想与诗教文化范式的创新31
(一)孔子传人——儒家思想的创造性发展者31
(二)教以人伦——教育思想与实践策略34
(三)知言养气——诗教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者37
(四)横议磅礴——《孟子》的论辩与语言艺术42
三、荀子思想与诗教文化的振兴45
(一)人定胜天、聘能而化的伟大思想家45
(二)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者与发展者48
(三)承前启后的诗教阐释者与践行者53
乙编 自然人性——老庄之道与存在主义的审美理想59
一、老子学说与中华审美文化溯源60
(一)人的发展是对未知世界的独立探索过程61
(二)人格建构的终极追求是奉献与包容63
(三)学习的意义在于把握有无相生的规律64
(四)教育目的是发现人的潜能和尊重人的觉悟66
(五)诗教至境是人与自然相与为一的审美实践67
二、庄子浪漫主义的自由人格审美梦幻69
(一)个体人格苦难意识历程的审美升华69
(二)美丽的浪漫主义文学语言创造之旅72
(三)飞扬心灵的古代文化人格审美梦幻77
丙编 自由人格——玄学禅宗与西方现象学的人性追求81
一、魏晋玄学与诗教方法论重构83
(一)魏晋玄学的人格发展本体论与方法论83
(二)魏晋文论、家训对古代诗教方法论的影响89
二、禅宗境界与诗教审美追求相与为一95
(一)印度中观“非有非无”佛学审美境界96
(二)禅宗《坛经》之审美实践对古代诗教的启迪98
(三)禅宗境界与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发展103
丁编 古文运动——唐宋诗文革新的文艺复兴意义109
一、韩柳古文思想及其文教理论与实践110
(一)古文家的思想源流与文教理论特点111
(二)韩愈对文教理论的创造性建构115
(三)韩柳的诗文创作实践及其文教价值118
二、欧阳修等古文家的文教理论与实践122
(一)欧阳修等古文家的诗文革新及其文教思想123
(二)欧阳修等古文家的诗文创作及其文教价值127
三、苏轼哲学及其诗文书画的教育旗帜意义131
(一)道之大全:融儒道释为一体的“蜀学”旗手131
(二)一不可执:屡遭贬谪却从心所欲的人格领袖134
(三)快哉文章:求物于心的诗文革新运动完成者139
(四)成竹于胸:墨笔入神的“文人书画家第一”143
四、文教形成的条件及其课程特征与功能147
(一)文化大统一为文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47
(二)文教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点150
(三)文教课程的教师角色与教育功能153
戊编 体用之争——宋明理学及其文教理论与实践方式159
一、朱熹理学与文教体用为二之理论体系160
(一)理一分殊、月映万川:朱熹理学思想的基本范畴161
(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朱熹文教理论的宏伟架构163
(三)文从道出、理趣诗情:朱熹文学理论的审美灵气167
(四)章句之术、罪人之理:朱熹治学之道的精神桎梏170
二、王阳明心学与体用一如的文教实践174
(一)心外无物: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特点174
(二)知行合一:王阳明的文教实践方法论179
(三)心无间隔:人心万物一体的宇宙论审美境界183
己编 中体西用——西学东渐与中国语文的现代化知识化189
一、晚清通晓学务第一人张之洞190
(一)处在中体西用潮流旋涡中的洋务教育家191
(二)《癸卯学制》与“中国文学”独立设置课程194
二、借鉴西学以促进中文教育变革的开拓者198
(一)以哲学新学语促进文学研究变化的王国维199
(二)以问题探究促进语言文学教育转型的胡适204
(三)新中国教育界颇受敬仰的一代宗师叶圣陶208
庚编 百年回眸——在对话中建设语文教育的发展之路215
一、中国语文教育百年变迁的得失及反思217
(一)学习优秀传统,重新打开“道德实践”之门217
(二)反思百年成就,重新打开“科学实践”之门219
(三)促进个性发展,十字打开“美丽人生”之门223
二、视界融合:语文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趋向225
(一)课程内容体现人文熏陶与能力历练相融合的发展225
(二)遏止“唯知识论”与“知识无用论”的教育倾向226
(三)突破理论流派间的外壳,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228
三、科学建构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目标体系232
(一)从语文课标发展历程中探寻内容目标的基本元素232
(二)从国外课程理论与课标建设中勾勒内容目标的逻辑架构234
(三)建构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高中语文内容目标系统237
四、追求高质量高境界的汉语言文学教育239
(一)积淀知识:学习者要为生涯发展获取必需的语文知识240
(二)历练言语:学习者必须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历练能力241
(三)涵养思维:学习者要接受专业化的语文思维训练245
(四)实践审美:学习者应该通过文学鉴赏习得审美能力247
(五)发展个性:学习者实现自我的路径是建设美丽人生249
五、我国教学论百年发展的哲学转向与特点249
(一)由伦理哲学向知识哲学骤变的教学论250
(二)主体性哲学对知识哲学教学论的挑战252
(三)对话哲学教学论对主体性哲学教学论的修正254
(四)主客一体教学论对对话哲学教学论的超越255
热门推荐
- 522449.html
- 3041557.html
- 3761017.html
- 1823614.html
- 2713898.html
- 3069256.html
- 322407.html
- 1342210.html
- 1482955.html
- 352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7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3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3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6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9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0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90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6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