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言和白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中行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23634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言和白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1
录1
第一章 概说1
1.1 解题1
1.2.1研讨的意义1
1.2.2研讨的对象是书面3
语言3
第二章 何谓文言6
2.1 文言与白话有别6
2.2 文言难于定义8
有例外9
2.2.1 以脱离当时口语为标准9
2.2.2 以不同于现代语为标准10
有例外10
2.2.3 以口语为标准随机应变11
不妥11
2.2.4从时间方面分辨不12
明确12
2.3.1 要依常识先认定文言12
2.3.2 战国两汉作品可以充当13
标本13
2.3.3文言有相当严格的词汇14
句法系统14
2.4.2文言—名可用15
2.4.1文言与古汉语有别15
2.3.4 求美的子孙仍是文言15
第三章 文言如何形成17
3.1 文言形成的条件17
3.1.1 重要条件是词汇句法17
系统17
3.1.2 系统不随时间变17
3.1.3系统不随地域交19
3.2 文言形成的因素20
3.2.1 汉字不随口语变20
3.2.2文趋精简21
3.2.3 文的惰性23
3.2.4文人笔下学书面语24
3.2.5文人为文求典雅25
3.2.6文言有不受时空限制的27
优越性27
3.2.7文言有使人喜爱的29
力量29
第四章 文言的功过33
4.1 文言有功33
4.1.1靠它积累了丰富的文化33
遗产33
4.1.2 汉语文化的威力同文言36
有密切关系36
4.1.3 文言是好的交流工具和团结纽带38
工具39
4.1.4文言曾是表情达意的好39
得欣赏的作品40
4.1.5文言为今人提供了大量值40
4.2 文言有过41
4.2.1助长文白分家41
4.2.2大过是脱离群众42
4.2.3 阻碍白话作品成长43
4.2.4思想方面有糟粕44
4.2.5有些作品华而不实45
4.2.6有些作品是文字游戏48
5.1 组织方面:字形51
5.1.1 用字数量多51
第五章 文言的特点51
5.1.2繁体字多52
5.1.3异体字多53
5.1.4通假字多53
5.1.5少数典籍用楷字以外的54
字体54
5.2 字音55
5.2.1 字音变动快55
5.2.2上古音55
5.2.3 中古音56
5.2.4近古音58
5.2.5文言的读音问题58
5.3.1生僻的词数量大62
5.3 词62
5.3.2词大多保存古义63
5.3.3 单音节词多63
5.3.4词用法灵活65
5.3.5有些零件性质的词文言67
没有67
5.3.6有不少不用在句末的语68
气助词68
5.4 句69
5.4.1 形体简短69
5.4.2整齐句式多70
形式表示72
5.4.5 宾语前置的规格72
5.4.4 句中的主谓关系多用偏正72
5.4.3判断句的表示法72
5.4.6状语和补语的位置73
5.4.7省略较多74
5.4.8容许变格75
5.5 篇75
5.5.1篇幅较短76
5.5.2押韵文体比较多77
5.5.3 文体种类多78
5.5.4写法多有明确规格79
5.6 表达方面:押韵80
5.6.1押韵及其修辞作用81
5.6.2各种形式82
5.6.3宽严和难易84
5.7 对偶85
5.7.1 对偶及其修辞作用85
5.7.2早期的对偶86
5.7.3骈体的对偶88
5.7.4律诗的对偶89
5.7.5 其他方面91
5.8 用典93
5.8.1文言的典故93
5.8.2 明用和暗用95
5.8.3 用典的利弊97
5.8.4典故的凝缩100
6.1 文言的主流101
第六章 历史情况(甲)101
6.1.1定形以前102
6.1.2秦汉时期104
6.1.3汉魏以后107
6.2 骈体111
第七章 历史情况(乙)114
7.1 文言的支流114
7.1.1 《诗经》和《楚辞》115
7.1.2乐府古诗116
7.1.3近体诗118
7.2 词120
7.3 赋123
8.1.1文言同中有异125
第八章 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125
8.1.2风格和流派126
8.2 不同流派128
8.3 不同风格130
第九章 文言典籍133
9.1 古今的变异133
9.1.1存佚133
9.1.2真伪134
9.1.3正变136
9.2.1版本的形式138
9.2.2各种版本140
9.2.3不同版本141
9.3.2前期后期142
9.3.1 目录142
9.3.3各种目录144
9.3.4 目录的利用145
9.4 整理146
第十章 学以致用问题149
10.1.1认识的分歧149
10.1.2应该兼顾150
10.2.1 不同的要求151
10.2.2 以熟为本152
10.2.3习惯和兴趣153
10.3 关于致用154
11.1.1白话的定义156
第十一章何谓白话156
11.1 白话156
11.1.2白话的特点157
11.2 白话的分期163
第十二章白话与口语164
12.1.1一致的可能164
12.1.2难于一致165
12.1.3难于一致的原因167
12.2 距离口语的一般情况170
第十三章用白话的原因176
13.1 指文言定形以后176
13.1.1 来自民间176
13.1.2记实178
13.1.4亲切181
13.1.3绘影绘声181
13.1.5放任182
13.2 通俗易懂183
13.3 反对文言184
第十四章文白的界限187
14.1.1 文白界限问题187
14.1.2界限不清的情况188
14.1.3文言惯于越界198
14.2.1 文白有不同面目199
14.2.2划界的原则及其200
运用200
15.1 概况204
第十五章白话典籍204
15.2.1前期白话资料205
15.2.2佛经译文及其他208
15.3.1 变文212
15.3.2 曲子词215
15.3.3语录219
15.3.4话本219
15.3.5章回小说222
15.3.6弹唱作品225
15.3.7 戏曲231
15.3.8民歌和笑话236
15.4 现代白话237
15.4.1文学革命238
15.4.2三十年代240
15.4.3解放以后243
第十六章展望249
16.1.1 文言的隐退249
16.1.2文化遗产问题250
16.2.1 白话的两歧251
16.2.2旧为新用252
16.2.3依傍口语253
16.2.4有关各种“家”的254
责任254
后记256
热门推荐
- 3053660.html
- 3605478.html
- 2085131.html
- 2738987.html
- 2717041.html
- 1483684.html
- 309262.html
- 553864.html
- 3061047.html
- 1797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3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9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85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2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3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4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1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