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医学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虹,张宗明,林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2385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医学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医学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学哲学概述1
第一节 医学哲学的研究对象1
一、医学的形而上学情结1
二、医学形而上的问题1
三、医学哲学是医学中的哲学2
第二节 医学哲学的理论体系2
一、医学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框架2
二、医学哲学的思维方式4
第三节 医学哲学的地位和作用6
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6
二、医学哲学在人文医学中的作用7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意义和方法8
一、学习医学哲学的意义8
二、学习和研究医学哲学的方法10
第二章 医学哲学思想探源12
第一节 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中的哲学睿智12
一、传承、扬弃、借鉴、融汇12
二、“整体医学”的理念体系14
三、希波克拉底的医学哲学思想18
四、希波克拉底医学思想的准科学性质21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22
一、《黄帝内经》是“医学哲学之宗”22
二、《黄帝内经》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22
三、《黄帝内经》的历史局限性的医学哲学分析26
第三节 《希波克拉底文集》和《黄帝内经》的比较27
一、《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共同特征28
二、《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的差异28
第三章 医学哲学范畴概要30
第一节 医学哲学范畴的内涵30
一、理论的核心30
二、认识的纲领31
三、思维的形式31
第二节 医学哲学范畴的特征32
一、多重关系的统一32
二、多重属性的结合33
三、多重价值的体现34
第三节 医学哲学范畴的研究34
一、推进创新研究34
二、深化基础研究35
三、加强应用研究35
第四章 哲学与西医学36
第一节 古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36
一、人是特殊的物质本体36
二、人是独有的精神本体37
三、人的灵魂和肉体的冲突38
第二节 近现代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39
一、笛卡儿和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39
二、机械论哲学思想对医学的影响40
三、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42
第三节 当代科学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对西方医学的影响42
一、科学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42
二、人本主义思潮对医学的影响43
三、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认识方法的整合44
第五章 哲学与中医学46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中医整体观46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46
二、“天人合一”思想是自然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7
第二节 气一元论与中医学理论基石48
一、元气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48
二、元气论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48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纲领方法论50
一、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死生之本”50
二、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人体系统的构筑51
三、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学生长点的确立52
第六章 医学的本体54
第一节 医学本体的界说54
一、哲学的本体和医学的本体54
二、人的生命本质56
第二节 生命的生存状态58
一、健康: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58
二、疾病:生命存在的异常状态60
三、亚健康:生命存在的中介状态64
四、准生命:生命存在的特殊状态65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属性69
一、生命基本属性的概念69
二、生命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71
三、生命三重属性理论的认识论意义71
第四节 生命的层次境界72
一、人与自然73
二、人与社会77
三、人与宗教81
第五节 生命的死亡原理87
一、死亡观念的历史碰撞87
二、死亡原理的现代阐明93
三、死亡原理的医学运用96
第七章 生命现象范畴98
第一节 意识与潜意识98
一、意识和潜意识研究的两座高峰98
二、诸峰并起的理论假说99
三、意识和潜意识研究:活动的大脑对大脑的活动之解读100
第二节 生理与心理101
一、生命有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辩证统一101
二、生理与心理相互作用原理102
三、生理与心理相互作用原理的实践意义103
第三节 结构与功能104
一、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概念104
二、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104
三、结构与功能辩证关系的临床意义105
第四节 同化与异化105
一、同化与异化是人类生命代谢中的基本矛盾105
二、同化与异化的辩证关系106
三、同化与异化辩证关系的临床意义106
第五节 遗传与变异107
一、遗传与变异是人类进化生物学机制中的基本矛盾107
二、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107
三、遗传、变异、环境与疾病108
第六节 动态与稳态108
一、生命有机体动态和稳态的概念和形式108
二、生命有机体动态和稳态的关系109
三、动态与稳态辩证关系的临床意义110
第七节 整体与局部110
一、人体整体与局部的概念110
二、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110
三、整体与局部辩证关系的临床意义112
第八节 时间与空间113
一、生命运动的时空概念113
二、时间与空间在生命运动中的表现113
三、时间与空间范畴的临床意义114
第八章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116
第一节 医学的构成116
一、医学的学科性质116
二、医学的基本构成118
第二节 医学的目的121
一、医学目的的概念121
二、医学目的问题的提出122
三、现代医学目的122
第三节 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的互动关系124
一、医学构成对医学目的的影响124
二、医学目的对医学构成的影响125
三、医学构成与医学目的统一于医学发展的实践过程中126
第九章 医学认识主体的三维结构128
第一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知识结构128
一、医学认识主体知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128
二、医学认识主体应具备的知识130
第二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能力结构130
一、医学认识主体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130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几种主要能力131
第三节 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132
一、人格结构理论133
二、医学认识主体的人格结构133
第十章 医学认识客体的一般问题136
第一节 病人的客体特征136
一、病人角色136
二、病人意识138
三、病人行为144
第二节 病人个体差异145
一、个体差异存在的根源145
二、个体差异复杂的表征147
三、个体差异的医学哲学属性151
第三节 疾病的一般过程154
一、疾病过程性原理154
二、疾病过程的发展阶段155
三、疾病过程的中介环节157
四、疾病过程的动力因素159
五、疾病过程原理的临床意义160
第四节 疾病的复杂性162
一、疾病复杂性原理162
二、疾病复杂性原理的医学哲学证明163
三、疾病复杂性原理的认识论意义167
第十一章 医学语言169
第一节 医学语言的属性、特征和意义169
一、医学语言的含义和属性169
二、医学语言的特征171
三、医学语言的临床意义173
第二节 医学语言的哲学分析175
一、语言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175
二、医学语言是医学思维存在的本质要件176
第十二章 临床认识的基本范畴179
第一节 正常与异常179
一、正常与异常涵义的一般界定179
二、正常和异常的医学界定180
三、正常和异常的医学哲学分析183
第二节 典型与非典型183
一、典型与非典型的涵义183
二、典型症状与非典型症状183
三、典型疾病与非典型疾病184
四、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184
五、典型症状、疾病和病例的相对性185
第三节 原发症和并发症187
一、原发和并发的涵义187
二、并发的制约因素188
三、并发症制约因素的类型和作用189
四、并发症防治的思维方法190
第四节 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192
一、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概念和关系192
二、特殊病征和一般病征的临床意义193
第五节 治疗目的与治疗手段195
一、治疗目的与治疗手段的内涵与维度195
二、治疗目的与治疗手段的关联198
三、治疗目的与治疗手段的思考199
第六节 过度医疗201
一、过度医疗的概念和流行状况202
二、过度医疗现象存在的原因203
三、遏制过度医疗现象的对策207
第十三章 医学价值概述209
第一节 医学价值的概念209
一、价值的释义209
二、医学价值的释义209
第二节 医学价值的属性、关系和功能210
一、医学价值的属性210
二、医学价值的关系211
三、医学价值的功能212
第三节 医学价值的实现212
一、医学价值实现的含义212
二、医学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213
三、医学价值实现中的价值冲突214
第十四章 医学的基本价值216
第一节 展现人的生命价值是医学的基本价值216
一、医学基本价值的界定216
二、医学基本价值的特征、表现和意义216
第二节 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和本质217
一、救护生命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核心217
二、生命至上是医学基本价值的本质217
三、反对将人作为手段218
第十五章 医学的非基本价值220
第一节 医学的人文价值220
一、医学人文价值存在的必然性220
二、关爱生命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核心221
三、求真、崇善、尚美、达圣是医学人文价值的本质222
第二节 医学的经济价值223
一、医学经济价值的双重内涵223
二、非经营性医学经济价值的表象和本质225
三、唯经济价值论批判226
第十六章 医学发现的一般方法227
第一节 医学问题与医学假说227
一、医学问题的实质227
二、医学问题提出的途径229
三、医学科研选题230
四、医学假说231
第二节 医学发现及其基本类型233
一、医学发现233
二、医学发现的类型234
三、医学发现的模式235
第三节 医学发现中的逻辑方法236
一、比较与类比236
二、归纳与演绎238
三、分析与综合239
第四节 医学发现中的非逻辑方法241
一、联想与想象241
二、直觉与灵感242
第五节 医学发现中的机遇244
一、医学发现中的机遇及其类型244
二、医学发现中机遇产生的客观原因和认识根源245
三、机遇在医学发现中的作用246
四、机遇的捕捉247
第六节 医学技术发明的方法248
一、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特点248
二、医学技术发明方法的指导原则249
三、医学技术发明的一般方法250
第十七章 医学研究的一般方法253
第一节 临床观察与医学实验方法253
一、临床观察253
二、医学实验255
第二节 医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256
一、数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56
二、数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257
三、医学数学模型方法258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60
一、医学科学方法的发展260
二、系统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261
三、医学系统方法的一般原则263
第四节 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66
一、社会科学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意义266
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67
第五节 循证医学及其方法268
一、循证医学及其基本特征268
二、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269
三、循证医学的方法论意义270
第十八章 临床诊断思维的一般方法272
第一节 拟诊的建立272
一、建立临床拟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72
二、拟诊建立的方法273
第二节 病因的探究278
一、疾病的因果联系278
二、病因的一般类型279
三、病因探究的逻辑方法283
第三节 诊断的确定287
一、拟诊有待于向确诊转化287
二、确诊的基本要求288
三、确诊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88
第四节 误诊的反思289
一、误诊的基本原因289
二、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方法293
第十九章 临床治疗思维的一般方法295
第一节 治疗的决策295
一、临床治疗决策的基本原则295
二、临床治疗决策中的一般问题297
第二节 预后的分析299
一、预后研究的意义和目的299
二、预后的类型299
三、治疗预后一般制约因子300
四、改善预后的途径303
五、预后研究的前景304
第三节 医疗差错的防范305
一、医疗差错概念的逻辑研究305
二、医疗差错致因的假说分析307
三、医疗差错诱因的理论探索309
四、医疗差错管理的思路创新309
第二十章 医学的起源311
第一节 动物的本能救护是医学的源头311
一、救护本能与医疗行为311
二、求食本能与医药知识312
三、动物(古猿)本能救护行为转化为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图景313
第二节 巫术医学是人类医学的早期形态314
一、原始思维与巫医314
二、巫医——早期的医学形态315
第三节 劳动、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316
一、劳动与经验医学的诞生316
二、个人在医学起源中的作用317
第二十一章 医学发展的动力318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杠杆318
一、人类对健康的需要是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18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杠杆319
第二节 医学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320
一、经济:医学发展的基础条件320
二、政治:医学发展的体制保证321
三、教育:医学发展的人才基地321
四、战争:医学发展的特殊环境321
五、管理:医学发展的枢纽工程322
六、理性:医学发展的灵魂之光322
第二十二章 医学模式与医学范式的发展323
第一节 古代医学模式与医学的前范式时期323
一、关于范式理论和医学模式323
二、古代医学:前范式时期325
第二节 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与科学范式的形成327
一、近代西医学的建立与发展327
二、生物医学模式与医学的科学范式328
第三节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科学—人文范式的形成329
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329
二、现代医学发展中提出的人文社会学问题330
三、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科学—人文范式的转变332
第二十三章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与结合334
第一节 中西医学范式的差异334
一、中西医学范式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差异334
二、中西医学范式的比较335
第二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与汇通339
一、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339
二、中西医学的汇通339
第三节 中西医学结合及其发展趋势340
一、对中西医学结合的认识发展340
二、何谓“中西医学结合”?342
三、中西医学结合的必然性343
第二十四章 医学的本质345
第一节 医学社会人文属性的逻辑起点345
一、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345
二、医学社会人文属性的出发点347
第二节 医学社会人文属性的根本依据347
一、健康的头号社会杀手348
二、绝症、超级病毒的社会之源348
三、精神心理的社会致病源349
第三节 医学社会人文属性的价值展现350
一、推动人类文明350
二、构建健康社会351
第二十五章 医学的精神353
第一节 医学人文精神353
一、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的核心353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至上性和一致性354
三、久远的裂痕355
四、医学人文精神失落的根由356
第二节 医学的终极目标359
一、医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终极关怀359
二、医学的终极关怀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髓360
参考书目361
热门推荐
- 1472543.html
- 3685774.html
- 3772784.html
- 376128.html
- 2121257.html
- 321644.html
- 3586144.html
- 3133339.html
- 2845871.html
- 2368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5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8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9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3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1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5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5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4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