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文学的文化批评与学术反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曾礼军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10687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文学的文化批评与学术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学意象与宗教文化1
第一节 古代志怪小说中圣数“七”的宗教意蕴1
一、长生:圣数“七”的道教象征1
二、度死:圣数“七”的佛教象征4
三、联动:圣数“七”的宗教与民俗关系6
四、北斗七星:圣数“七”的典型意象8
第二节 古代小说中“离恨天”释意10
一、“离恨天”的文献溯源10
二、“离恨天”的意蕴指向15
三、“离恨天”的文化成因18
第三节 《红楼梦》中“离恨天”的建构22
一、《红楼梦》“离恨天”的对象指称22
二、《红楼梦》“离恨天”的文化意蕴26
三、《红楼梦》“离恨天”的文学影响29
第二章 文学题材与民俗文化33
第一节 古代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及观念新变33
一、人神遇合故事的祭祀文化渊源34
二、人神遇合故事的祭祀文化遗存37
三、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观念新变39
四、余论41
第二节 古代人鬼遇合故事的主题类型与文化蕴涵42
一、人鬼遇合故事的主题类型42
二、人鬼遇合故事的文化蕴涵45
第三节 古代人怪遇合故事的文化蕴涵49
一、人怪遇合故事的图腾文化渊源50
二、人怪遇合故事的巫术文化本质52
三、人怪遇合故事的性爱文化揭示55
第三章 文学观念与教化文化58
第一节 孔子的《诗》教观探微58
一、“思无邪”:孔子《诗》教的内容58
二、“兴观群怨”:孔子《诗》教的手段60
三、“温柔敦厚”:孔子《诗》教的目的62
第二节 杜甫“哭”诗的家国情怀64
一、“哭”诗的思想内涵64
二、“哭”诗的生成原因67
第三节 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的思想接受68
一、谋略: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接受之一68
二、知遇: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接受之二70
三、隐逸: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接受之三72
四、四皓褒贬:唐代诗人对《史记·留侯世家》接受之四73
第四节 从“性”“情”之变探赜冯梦龙的“情教”说75
一、性本与情本76
二、礼教:“性其情”79
三、情教:“以情度情”81
第五节 陈继儒《安得长者》的训谕导向与晚明士风83
一、《安得长者言》的训谕导向84
二、《安得长者言》的世风批评86
第六节 《隋唐演义》与《长生殿》杨贵妃故事的遗民观念比较90
一、唐玄宗与杨贵妃情感关系的不同书写91
二、杨国忠与安禄山人物关系的不同处理93
三、帝妃情事寄寓遗民情怀的不同表达95
第四章 文体发展与通俗文化99
第一节 冯梦龙俗文化影响下的小说文体意识99
一、“文必通俗”:冯梦龙的小说表现形式意识99
二、“事赝理真”:冯梦龙的小说题材内容意识101
三、“触性导情”:冯梦龙的小说接受效果意识102
第二节 明代印刷出版业对明代小说发展的影响104
一、明代印刷出版业的特点104
二、明代出版业的繁荣对明代小说的影响107
第三节 宋濂传记文的“小说化”与“史传化”错位融合及其文体意义113
一、宋濂传记文的“小说化”倾向114
二、宋濂传记文的史传意识117
三、宋濂传记文的文体意义119
第五章 文人群体与地域文化124
第一节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时空分布与文学建设124
一、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时空分布125
二、清代两浙世家的文学建设131
第二节 清代两浙诗人的量化统计与文化分析140
一、清代两浙诗人的朝代统计与分析140
二、清代两浙诗人的地域统计与分析144
三、清代两浙闺秀诗人的统计与分析150
第六章 文学研究的学术反思154
第一节 重估建国十七年古代文学研究的社会学范式154
一、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学术建立155
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多重意义158
三、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当下反思161
第二节 古代文学传播研究述评165
一、古典诗词的传播研究165
二、小说戏曲的传播研究168
三、古代文学的域外传播研究170
四、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反思171
第三节 古代文学接受研究述评173
一、古代文学接受的理论和宏观研究173
二、古代文学接受的个案研究175
三、古代文学接受研究的反思179
第四节 古代文学世家研究的学术巡视与前瞻181
一、学术历程与前沿理论181
二、学术范式与主要成果184
三、学术检讨与未来前瞻186
第五节 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回顾与反思188
一、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89
二、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191
三、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反思194
第六节 “红学”六十年:学术范式的演变及启示197
一、前期红学研究学术新范式的确立与蜕变197
二、后期红学研究学术范式的多元化发展199
三、大陆与台港红学研究学术范式的分合趋势204
四、红学六十年学术范式演变的启示209
参考文献214
热门推荐
- 1241176.html
- 745037.html
- 3831330.html
- 1508537.html
- 696419.html
- 3208560.html
- 1618496.html
- 1187152.html
- 6603.html
- 38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2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52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6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3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