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训诂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训诂学教程
  • 黄建中著 著
  • 出版社: 荆楚书社
  • ISBN:7805390061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训诂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1

第一节 训诂1

(一)“训诂”的涵义1

(二)对“训诂”涵义的几种不同理解3

(三)从《毛诗诂训传》和《尔雅》的实际看“训诂”的涵义4

第二节 训诂学7

(一)“训诂”与“训诂学”7

(二)“训诂学”与“小学”8

(三)“训诂学”与“语义学”及其它相关科学9

第三节 训诂和训诂学的作用10

(一)训诂和训诂学是阅读和利用古代文献的津梁10

(二)训诂和训诂学是整理古籍的必要条件13

(三)训诂和训诂学指导编纂和使用字典、词书15

(五)训诂和训诂学是汉语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21

(四)训诂和训诂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21

第二章 训诂的内容23

第一节 注音23

(一)描写法24

(二)“读若”、“读如”法27

(三)直音法29

(四)标注声调法30

(五)反切注音法32

第二节 释义33

(一)解释词义、字义34

(二)诠解成语典故37

(三)讲解典章制度41

(四)串讲文意45

(五)阐述章旨48

(六)叙事考史51

(七)讲述天文地理52

(八)发凡起例54

第三节 讲述语法修辞和分析句读篇章57

(二)讲解修辞和表达方法62

(三)分析句读66

(一)讲述语法68

(四)分析篇章71

第三章 训诂的体制76

第一节 随文注疏76

(一)注疏的名称77

(二)注疏的分类93

(三)注疏与被注原文的分合97

第二节 通释字词专书99

(一)通释词义、字义的专书101

(二)音、义兼释的专书128

(三)形、音、义合释的专书134

(一)文献正文中的训诂141

第三节 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和笔记中的训诂141

(二)笔记中的训诂147

第四章 训释字词的形式157

第一节 直训157

(一)直训的定义157

(二)直训的类型161

(三)直训成立的原因166

第二节 义界167

(一)义界的定义167

(二)义界的类型168

(三)义界的内容173

第三节 推因179

(一)推因的定义179

(二)推因的构成条件181

(三)推因和语源学研究184

第一节 形训189

(一)形训的定义189

第五章 训释字词的方法189

(二)形训与《说文解字》190

(三)形训与字体变化195

(四)形训与“六书”理论197

(五)形训与字义、词义系统202

(六)形训与释“连绵字”和“虚词”211

第二节 音训218

(一)音训的定义218

(二)音训的表现形式221

(三)音训与“右文说”226

(四)音训的作用231

(五)音训与音义关系的研究239

第三节 义训243

(一)义训的定义243

(二)义训的类型243

(一)从古书的思想内容所表现的时代性看251

第六章 训诂的原则251

第一节 时代性原则251

(二)从语言的发展看253

(三)注意古书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表现出的时代生255

第二节 实践性原则259

(一)要掌握原著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实际260

(二)要注意汉语的特点,从汉语实际出发263

(三)重证据,弃臆说265

第三节 联系性原则266

(一)形、音、义结合,“六者互相求”267

(二)释句中词义要联系语境272

(三)释义要注意联系社会背景275

第七章 训诂学的术语278

第一节 传统训诂学的常用术语278

(一)解释字、词意义的术语278

(二)表示以今制比况古制的术语309

(三)释虚词的术语310

(四)释“互文”修辞手法的术语314

(五)释同义词的同、异的术语316

(六)释“通语”的术语318

(七)转语”、“语之转”321

(八)“代语”322

(九)“孳乳”、“变易”323

(十)“当为”、“当作”323

(十一)释书的“异文”的术语324

(十二)释“今文经”和“古文经”异文的术语325

第二节 传统训诂学术语评略326

(一)传统训诂学术语的使用及其研究326

(二)传统训诂学术语的创造、使用和研究的作用331

(三)传统训诂学术语存在的问题334

(一)训诂学术语规范化的必要性336

(二)训诂学术语规范化的标准336

第三节 训诂学术语的规范化336

(三)训诂学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338

第八章 训诂学的口顾与展望340

第一节 训诂和训诂学的兴起340

(一)训诂的兴起340

(二)训诂学的兴起345

第二节 训诂学的发展348

(一)两汉——训诂学的大发展时期348

(二)魏晋南北朝——训诂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351

(三)隋唐——训诂学发展的保守时期356

(四)两宋——训诂学发展的变革时期358

(五)元明——训诂学衰落的时期363

(六)清代——训诂学发展的复兴时期365

第三节 训诂学的展望371

(一)传统训诂学的作用和问题371

(二)训诂学的前进与发展371

后记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