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别山的构造格局和演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大别山的构造格局和演化
  • 徐树桐等著(安徽省合肥市户国路19号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38029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别山的构造格局和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别山地质概况1

第一节 大别山南部的变质岩石单位3

一、张八岭群3

二、宿松群3

三、大别山群4

第二节 变质构造混杂岩带5

一、榴辉岩带6

二、变质蛇绿混杂岩带7

第三节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岩石单位7

一、卢镇关群7

二、佛子岭群9

三、梅山群10

第四节 大别山以北之中生代地层11

一、二叠-三叠系11

二、侏罗系11

三、白垩系11

第二章 大别山构造岩石单位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13

第一节 概述13

第二节 大别山构造-岩石单位或组合14

一、前陆褶皱冲断层带和磨拉石盆地14

二、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盖层19

三、扬子大陆板块俯冲基底29

四、变质构造混杂岩带33

五、复理石推覆体83

六、继承盆地以及可能存在的残留岛弧和残留弧后盆地86

第三章 断层作用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89

第一节 主要韧性断层带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89

一、韧性断层岩——糜棱岩89

二、主要韧性断层92

三、韧性断层显示的构造格局96

第二节 主要脆性断层带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97

一、前陆冲断层带97

二、南冲庙(二郎河西南3km)-破凉亭-江塘冲断层带97

三、陈汉沟-太湖断裂带98

四、花凉亭水库冲断层带93

五、白帽-菖蒲-桐城冲断层带98

六、共轭状碱性岩脉带99

七、磨子潭-晓天断裂带99

八、金寨-毛坦厂-西汤池断层带101

九、顶板冲断层带101

十、脆性断层显示的构造格局103

第四章 变质作用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104

第一节 俯冲盖层之一——张八岭群的变质作用105

第二节 俯冲盖层之二——宿松群范围内的变质作用106

一、绿帘角闪岩相的变质玄武岩106

二、榴辉岩相的变质岩106

第三节 俯冲基底(大别山群)范围内的变质作用108

一、角闪岩相变质岩108

二、大别山群范围内的榴辉岩和榴辉岩相变质岩的变质作用109

三、大别山群范围内绿片岩相岩石的变质作用112

第四节 变质蛇绿混杂岩带的变质作用112

一、石榴橄榄岩112

二、麻粒岩类112

第五节 弧前复理石推覆体的变质作用114

第六节 大别山区变质作用所显示的构造格局114

第五章 主要侵入体及其显示的构造格局117

第一节 主要侵入体的时代117

一、司空山岩体117

二、主簿源岩体118

三、白马尖岩体119

四、沙堰岩体119

第二节 主要侵入体的地质及岩石学特征120

一、司空山岩体120

二、主簿源岩体120

三、白马尖岩体121

四、商城岩体121

五、光山县韩家庄、金寨县以南及卢镇关一带的闪长岩体121

第三节 主要侵入体的岩石化学特征121

一、一般特征121

二、主要岩石化学参数123

三、ACF图解123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123

第四节 花岗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24

第五节 岩体的数学地质分析——对应分析125

一、不同地区花岗岩的对应分析125

二、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的对应分析127

第六章 郯城-庐江断裂带129

第一节 左旋平移130

第二节 不同层次断层岩130

一、糜棱岩类130

二、断层角砾岩131

第三节 与郯城-庐江断裂带运动学有关的地质证据131

一、徐-淮弧形潜造山带131

二、断裂带附近侏罗-白垩纪地层的变形133

第四节 郯城-庐江断裂带的位移133

第五节 郯城-庐江断裂带的构造演化134

第七章 大别山造山带构造演化135

第一节 古大别海洋板块发育阶段(图7-1A)135

第二节 古大别海洋板块向中朝大陆板块的俯冲阶段(图7-1B)135

第三节 弧前俯冲作用进一步发展至大陆板块碰撞开始(图7-1C)135

第四节 扬子大陆板块俯冲于中朝大陆板块之下并达到100km以下的深度(图7-1D)136

第五节 深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榴辉岩十蛇绿混杂岩)沿混杂带(运动面)逆冲于扬子大陆板块的基底(大别山群)和盖层(宿松群)之上(图7-1E)136

第六节 构造混杂岩带与其下之俯冲基底和盖层在后来的岩体侵入和进一步缩短过程中共同发生褶皱(图7-1F)136

第八章 找矿远景138

第一节 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138

第二节 有色金属矿产138

一、比较研究分析140

二、大地构造背景分析140

第三节 能源矿产140

参考文献142

图版147

英文摘要167

矿物符号1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