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
  • 李功迎主编;关晓光,赵静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30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心理学研究方法-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 供本科应用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研究方法引论1

一、科学的概念1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2

三、科学方法论5

第二节 心理科学研究6

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概述6

二、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与分类8

三、心理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与原则10

四、心理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功能11

第三节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演变与创新12

一、19世纪以前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3

二、19世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15

三、20世纪以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16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20

第四节 本教材的内容体系21

第二章 心理科学研究的道德与伦理学问题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科研道德的内涵和基本准则22

二、有关人体科研伦理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法典23

第二节 心理科学研究前需要考虑的伦理问题24

一、合理设计研究24

二、风险判定25

三、风险-效益评估25

四、风险应对26

第三节 心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学问题27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27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伦理要求29

第四节 报告研究结果的伦理问题30

一、欺诈30

二、抄袭或剽窃30

三、APA关于心理学研究结果报告的伦理标准31

第二篇 科研课题的选择、确定与研究设计33

第三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33

第一节 心理学科研选题的意义与过程33

一、科研选题的意义33

二、科研选题的过程33

第二节 心理学科研选题的原则34

一、科学性34

二、有用性35

三、可行性35

四、创新性35

第三节 心理学科研选题的来源36

一、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选题36

二、根据理论发展进行选题36

三、根据研究文献进行选题37

四、根据“灵感”进行选题38

五、根据科技进展进行选题39

第四节 科研假设的提出39

一、假设的特征与功能39

二、假设的基本类型40

三、提出假设的方法40

四、科研假设的评价41

第四章 研究文献的查阅42

第一节 概述42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类别及特点43

一、书籍43

二、期刊43

三、学位论文47

四、学术会议文献47

五、电子期刊47

第三节 研究文献检索的原则、途径与方法47

一、研究文献检索的原则47

二、研究文献检索的途径48

三、研究文献检索的方法49

第四节 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50

一、研究文献的阅读50

二、研究文献的记录51

三、研究文献的评价52

第五节 文献综述54

一、概述54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内容及写作要求与技巧54

第五章 研究设计的内容与程序59

第一节 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59

一、明确研究目的59

二、确定研究类型59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63

一、研究对象选取的重要性63

二、确定研究范围与总体63

三、样本与样本的代表性64

四、抽样的基本方法64

第三节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66

一、心理学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操作定义66

二、心理学研究变量的类型67

三、确定研究变量的观测指标68

四、心理变量的常用指标68

第四节 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69

一、研究工具的选择70

二、研究材料的设计71

第五节 制定研究程序与确定研究环境71

一、制定研究程序71

二、确定研究环境72

第六节 统计分析方法的确定72

一、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统计分析方法72

二、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确定统计分析方法73

第七节 研究误差的控制73

一、抽样误差及其控制73

二、无关变量导致的误差及其控制74

第六章 描述性研究76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概述76

第二节 现况研究概述76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76

二、现况研究的用途76

三、现况研究的特点77

四、现况研究的类型77

第三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78

一、明确调查目的与类型78

二、确定研究对象78

三、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78

四、资料的收集82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84

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84

第四节 现况研究的评价85

一、优点85

二、局限性85

第七章 病例对照研究87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概述87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87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88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88

四、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88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89

一、病例对照研究实施的基本步骤89

二、病例与对照的选择90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91

四、确定研究因素92

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93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93

一、描述性分析93

二、推断性分析93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与控制96

一、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偏倚96

二、偏倚的控制97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评价97

一、优点97

二、局限性97

第八章 队列研究99

第一节 队列研究概述99

一、基本概念99

二、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100

三、队列研究的用途101

四、队列研究的类型101

五、队列研究实例102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03

一、选用队列研究的指征103

二、确定研究变量103

三、确定研究结局103

四、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103

五、确定样本量105

六、资料的收集与随访106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07

一、基本整理模式107

二、人时的计算107

三、率的计算109

四、效应的估计110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112

一、选择偏倚112

二、失访偏倚113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评价113

一、优点113

二、局限性113

第九章 实验研究115

第一节 实验研究概述115

一、实验研究的含义115

二、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116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117

第二节 实验研究的类型117

一、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118

二、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118

三、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118

第三节 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119

一、前实验设计119

二、真实验设计119

三、准实验设计122

四、多因素实验设计125

第四节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126

一、单因素设计的结果分析126

二、多因素设计的结果分析127

第五节 实验研究的评价129

一、优点129

二、局限性129

第三篇 研究资料的收集133

第十章 观察法133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133

一、观察法的概念133

二、观察法的特点133

三、观察法的适用条件134

四、观察法的应用134

第二节 观察法的类型与特征134

一、依据观察者身份分类134

二、依据观察的媒介分类135

三、依据观察的实施程序分类136

四、依据观察的情境条件分类136

第三节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及应用137

一、观察法的准备阶段137

二、观察法的实施阶段139

三、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阶段141

第四节 观察法的评价142

一、优点142

二、局限性142

第十一章 访谈法144

第一节 访谈法概述144

一、访谈法的概念144

二、访谈法的特点144

三、访谈法的适用条件145

四、访谈法的应用145

五、访谈法的类型与特征146

第二节 访谈法的基本程序及应用148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与准备148

二、访谈的实施148

三、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150

第三节 常用的访谈技术150

第四节 访谈法的评价151

一、优点151

二、局限性151

第十二章 问卷法152

第一节 问卷法概述152

一、问卷法的概念152

二、问卷法的特点152

三、问卷法的应用153

第二节 问卷法的类型与特征153

一、根据问卷中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153

二、根据问卷的施测方式155

第三节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155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55

二、问卷编制的基本要求156

第四节 问卷法的实施161

第五节 问卷法的评价162

一、优点162

二、局限性162

第十三章 测验法164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164

一、测验法及心理测验的概念164

二、心理测验的特点165

三、心理测验的量表165

四、心理测验的功能166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类型167

一、按测验对象分类167

二、按测验人数分类167

三、按测验方式分类167

四、按测验目的分类168

五、按测验难度和时限分类168

六、按测验要求分类168

七、按测验刺激分类168

八、按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分类168

九、按测验应用领域分类169

第三节 心理测验的运用169

一、测验的选择169

二、测验前的准备169

三、施测170

第四节 测验法的评价172

一、优点172

二、局限性172

三、目前测验使用存在的问题172

四、问卷法与测验法的区别173

第十四章 实验法175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175

一、实验法的定义与研究逻辑175

二、实验法的特点与分类176

第二节 实验法的基本程序与运用176

一、实验课题的确定176

二、实验构思177

三、实验设计177

四、实验计划与准备180

五、实验的实施181

第三节 实验法的评价182

一、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183

二、自然实验法的优缺点183

第十五章 现场研究方法186

第一节 现场研究方法的概念与研究目的186

一、现场研究的概念186

二、现场研究的类型187

三、现场研究方法的特点188

四、现场研究的目的189

第二节 现场研究的步骤与程序189

一、现场研究的设计189

二、现场研究的步骤190

三、现场研究的质量控制194

第三节 现场研究方法的运用196

一、群体研究196

二、社区研究196

第四节 现场研究方法的评价197

一、现场调查方法197

二、现场干预方法199

第十六章 社会调查法201

第一节 社会调查法概述201

一、社会调查法的概念和特点201

二、社会调查法的作用202

三、社会调查法的分类203

第二节 社会调查法的步骤204

一、社会调查的准备阶段205

二、社会调查资料的收集阶段206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阶段208

四、调查结果的评价、检验和应用阶段209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式210

一、普查210

二、抽样调查210

三、个案调查212

四、典型调查213

五、重点调查213

六、追踪调查213

第四节 问卷的设计214

一、问卷的性质与基本结构214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216

三、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217

第五节 调查员的培训及调查的监控219

一、调查员的遴选与培训219

二、调查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222

第六节 社会调查法的评价223

一、优点223

二、局限性223

第十七章 社会测量法225

第一节 社会测量法概述225

一、社会测量的含义225

二、社会测量的特点226

三、社会测量的基本形式227

第二节 社会测量的层次、设计和施测方法228

一、社会测量的层次228

二、社会测量的设计与施测229

第三节 社会测量结果的整理和评价230

一、社会测量结果的整理230

二、社会测量结果的评价232

第四节 社会测量常用的量表233

一、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233

二、瑟斯顿量表234

三、李克特量表235

四、语义差异量表235

五、哥特曼量表236

第十八章 个案研究法238

第一节 个案研究法概述238

一、个案研究法的含义及特点238

二、个案研究法的类型239

三、个案研究法的功能及应用240

第二节 个案研究的设计与实施241

一、个案研究的程序设计241

二、个案研究设计的实施方法243

第三节 个案研究的结果与评价248

一、个案研究记录的种类248

二、个案研究的统计分析249

三、个案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50

四、个案研究的评价250

第四节 个案研究法的其他技术252

一、口语报告法252

二、Q分类技术253

三、语义分析法254

第四篇 研究结果的整理、分析、解释与报告257

第十九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统计描述257

第一节 科研数据的整理257

一、科研数据整理的目的257

二、科研数据的质量审查257

三、科研数据的录入258

四、科研数据的统计整理258

第二节 科研数据的描述性指标260

一、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度量260

二、数据的离散趋势的度量261

三、数据的相关关系的测量262

第三节 科研数据描述中的注意事项263

一、遵守科研道德,摒弃“统计万能”的思想263

二、考虑数据的类型263

三、考虑数据的分布形态264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264

一、推论统计264

二、一元统计分析265

三、多元统计分析268

第二十章 meta分析276

第一节 meta分析概述276

一、meta分析的定义276

二、meta分析的发展历史276

三、常用的meta分析软件277

第二节 meta分析的基本统计原理277

一、效应指标的定义277

二、效应模型的选择278

三、参数估计278

四、meta分析中的统计图:森林图279

第三节 meta分析的步骤280

一、明确研究目的,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80

二、确定资料来源,制定检索策略280

三、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进行严格评价281

四、资料提取,选取适于综合分析的统计量281

五、对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变异来源281

六、报告结果,作出结论及评价282

第四节 meta分析的评价283

一、meta分析的局限性283

二、meta分析的评价原则284

三、应用展望284

第二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285

第一节 概述285

一、研究结果解释的意义285

二、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285

三、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和方法286

四、研究结果的解释与研究结论的概括性287

第二节 结果解释与理论构建291

一、理论构建的过程291

二、变量间的相互关系292

三、理论构建的方法292

第二十二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294

第一节 概述294

第二节 科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294

一、概述294

二、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在全文中的作用295

第三节 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297

一、题名的拟定297

二、摘要写作299

三、引言部分的撰写300

四、方法学部分的撰写300

五、结果的撰写302

六、讨论的撰写304

七、参考文献的撰写304

八、论文的写作顺序305

第四节 论文撰写需要重视的其他问题305

一、重视不断提高语言学水平305

二、向期刊投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306

三、综述类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306

第二十三章 科研课题计划书的撰写与陈述308

第一节 科研课题计划书的撰写308

一、题目308

二、简表的填写309

三、立题依据的填写310

四、研究方案311

五、研究工作基础填写312

六、经费预算填写313

第二节 申报书的陈述313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313

二、开题报告会的程序314

第三节 申报中应注意的问题314

参考文献316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