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构诗性 基于从纯粹性向非纯粹性的思想演进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2605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文艺理论-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重构诗性 基于从纯粹性向非纯粹性的思想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一个学术疑点1
一 本书接着谁讲2
二 接着讲的第一个层面3
三 接着讲的第二个层面5
四 贯穿的思想线索7
五 由此的写法12
第一章 学界诗性话语现状及问题13
第一节 现状的清理13
一、基本现状13
二、共同特征15
三、主要表现16
第二节 动机的还原23
一、动机之一:海德格尔热大兴于中国24
二、动机之二:民族传统文化本位认同26
三、两种动机之间有关联吗29
第三节 问题的呈现32
一、混淆历史差异32
二、陷入逻辑矛盾35
三、忽视学理依据36
四、简化中西语境40
五、泛化语用实践42
第二章 诗性话语在古近代的演变44
第一节 源头的发生44
一、古近代诗性话语基本特征与本书叙述方式44
二、诗性话语的古希腊观念源头及其词源交代46
第二节 理路的发展52
一、文艺复兴前后的诗性观53
二、英国经验主义的诗性观55
三、大陆理性主义的诗性观57
四、近代启蒙运动的诗性观60
五、德国古典主义的诗性观63
六、近代浪漫主义的诗性观68
七、近代俄苏国家的诗性观73
第三节 症结的分析74
一、二元论与主体性74
二、古近代诗性话语演变对我国诗性话语研究的初步启示79
第三章 诗性话语在现当代的演变82
第一节 转折的枢纽82
一、转折的背景:文学对抗哲学83
二、转折的标志:叔本华与尼采的诗性观86
第二节 理路的推进89
一、生命哲学的诗性观89
二、现象学—存在哲学—解释学的诗性观92
三、精神分析学的诗性观99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诗性观102
五、其他现当代思想的诗性观104
第三节 变化的诠释107
一、对伯林观点的追问:浪漫主义与存在主义呈何关系107
二、对刘小枫观点的追问:诗的本体论与本体论的诗呈何关系110
三、变化之一:从过去到未来112
四、变化之二:从神圣到世俗115
五、变化之三:从观看到倾听119
第四章 诗性话语的三个关键环节122
第一节 人类的诗性122
一、历史视野中的维柯诗性观122
二、对文学诗性的启示128
第二节 本体的诗性130
一、历史视野中的海德格尔诗性观131
二、对文学诗性的启示137
第三节 语言的诗性142
一、历史视野中的雅各布逊诗性观142
二、对文学诗性的启示146
第五章 三者的差异及其转化关系150
第一节 差异的区分150
一、求异比求同更接近真相150
二、诗性观:从同一到差异154
三、维柯与海德格尔在诗性观上的差异155
四、海德格尔与雅各布逊在诗性观上的差异164
第二节 转化的理据172
一、维柯诗性观与海德格尔诗性观的转化理据172
二、海德格尔诗性观与雅各布逊诗性观的转化理据182
第三节 实践的检验188
一、文学诗性的历时层面:民本与人本188
二、文学诗性的共时层面:消极乌托邦与积极乌托邦190
第六章 如何以诗性话语研究文学193
第一节 近义的辨析193
一、诗性与诗歌性质193
二、诗性与诗意、诗化195
三、诗性与文学性、审美性195
四、诗性与存在可能性196
五、诗性与人性、神性、哲性197
第二节 组合的考量197
一、诗性作为名词接受修饰198
二、诗性作为副词修饰别词199
第三节 修辞的批判200
一、是私有语言或以言行事吗?201
二、神话修辞与非纯粹性立场203
第七章 诗性与中文传统如何联结207
第一节 中文的传统207
一、单音节性208
二、同音众多209
三、音形混成210
第二节 联结的可能211
一、节律上的可能211
二、声韵上的可能212
三、时态上的可能213
第三节 融合的限度214
一、释文化维度上的融合限度215
二、道文化维度上的融合限度217
三、儒文化维度上基于非纯粹性立场的扬弃性融合220
第八章 诗性正义是否可能与必要229
第一节 形式的正义229
一、形式正义的积极性230
二、形式正义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以自由牺牲平等231
三、形式正义面临的第二个困难:以平等牺牲自由234
四、对形式正义的超越:以“公民写作”与“人的写作”之辨为例238
第二节 实质的正义241
一、实质正义的积极性241
二、实质正义面临的第一个困难:以自由牺牲平等243
三、实质正义面临的第二个困难:以平等牺牲自由246
四、对实质正义的超越:以“国民性批判”与“人性批判”之辨为例247
第三节 诗性的正义251
一、诗性正义不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叠加251
二、诗性正义在非纯粹性立场上让自由与平等同时和谐扩展至最大限度256
三、诗性正义在西方的应用限度与在中国的应用洽适性266
四、诗性正义在文学上的落实271
五、诗性正义的具体运作:三种诗性观的融合273
六、诗性正义的实践途径举隅275
结语 一种学术信念287
主要参考文献291
后记297
热门推荐
- 1749145.html
- 1869294.html
- 540882.html
- 3721026.html
- 746595.html
- 1636203.html
- 2023118.html
- 1097600.html
- 1603247.html
- 1135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53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1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0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99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1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9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21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