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类药性质 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 从ADME到安全性优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克恩斯,邸力著;钟大放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894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药物-属性-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类药性质 概念、结构设计与方法 从ADME到安全性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介绍性概念3
第1章引言3
第2章良好类药性质的优势6
2.1类药性质是药物发现的组成部分之一6
2.2在发现阶段转变为注重化合物性质11
2.3发现阶段的性质获取13
2.4发现阶段的类药性质优化14
第3章生命系统中药物暴露的屏障16
3.1屏障简介16
3.2给药17
3.3口腔和胃的屏障18
3.4胃肠道屏障19
3.5血液中的屏障24
3.6肝中的屏障25
3.7肾中的屏障26
3.8血液-组织屏障27
3.9组织分布27
3.10手性对屏障和性质的影响28
3.11体内屏障概述28
第二部分物理化学性质33
第4章从结构快速描述特征的规则33
4.1Lipinski规则33
4.2Veber规则35
4.3其他规则35
4.4应用相关规则评估化合物35
第5章亲脂性39
5.1亲脂性的基本原理39
5.2亲脂性的影响40
5.3亲脂性案例研究及结构修饰41
第6章PKa44
6.1pKa的基本原理44
6.2pKa的影响45
6.3pKa案例研究46
6.4针对pKa的结构修饰策略49
第7章溶解度51
7.1溶解度的基本原理51
7.2溶解度效应56
7.3生理学因素对溶解度和吸收的影响61
7.4改善溶解度的结构修饰策略64
7.5改善溶出速度的策略70
7.6盐型71
第8章渗透性79
8.1渗透性的基本原理79
8.2渗透性的影响83
8.3改善渗透性的结构修饰策略84
第三部分 处置、代谢和安全性95
第9章转运体95
9.1转运体的基本原理95
9.2转运体的作用96
9.3外排转运体102
9.4摄取转运体108
第10章血脑屏障114
10.1血脑屏障的基本原理114
10.2脑通透的作用120
10.3结构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121
10.4改善化合物脑通透性的结构修饰策略122
第11章代谢稳定性128
11.1代谢稳定性的基本原理129
11.2代谢稳定性的影响135
11.3针对一相代谢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137
11.4针对二相代谢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144
11.5代谢稳定性数据的应用146
11.6手性对代谢稳定性的影响150
11.7CYP同工酶的底物专属性152
第12章血浆稳定性158
12.1血浆稳定性的基本原理158
12.2血浆稳定性的影响159
12.3提高血浆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160
12.4血浆稳定性数据的应用163
第13章溶液稳定性167
13.1溶液稳定性的基本原理167
13.2溶液不稳定性的影响168
13.3提高溶液稳定性的结构修饰策略169
13.4溶液稳定性数据的应用171
第14章血浆蛋白结合176
14.1血浆蛋白结合的基本原理176
14.2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178
14.3血浆蛋白结合案例研究181
14.4针对血浆蛋白结合的结构修饰策略182
14.5发现阶段的血浆蛋白结合对策183
14.6血红细胞结合183
第15章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185
15.1CYP抑制的基本原理185
15.2CYP抑制的影响187
15.3CYP抑制案例研究189
15.4降低CYP抑制的结构修饰策略190
15.5可逆和不可逆的CYP抑制192
15.6其他类型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问题193
第16章hERG阻断196
16.1hERG的基本原理197
16.2hERG阻断效应198
16.3hERG阻断的结构-活性关系199
16.4针对hERG的结构修饰策略200
第17章毒性202
17.1毒性的基本原理203
17.2毒性案例研究208
17.3改善安全性的结构修饰策略209
第18章鉴别与纯度211
18.1鉴别和纯度的基本原理211
18.2鉴别和纯度的影响211
18.3鉴别和纯度的应用213
第19章药动学215
19.1药动学简介215
19.2药动学参数216
19.3血浆蛋白结合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220
19.4组织摄取220
19.5药物发现中药动学数据的应用220
第20章类先导化合物229
20.1类先导物性质229
20.2模板保留230
20.3分类231
20.4基于片段的筛选232
20.5类先导化合物结论234
第21章将类药性质整合到药物发现中的策略236
21.1早期评估类药性质236
21.2快速评估所有新化合物的类药性质237
21.3建立结构-性质关系237
21.4迭代平行优化237
21.5获得直接与结构相关的性质238
21.6应用性质数据改进生物学实验238
21.7用个性化试验回答特殊项目问题239
21.8根据单一性质判断化合物在复杂体系中的不佳表现239
第四部分 研究方法243
第22章描述类药性质的方法:一般概念243
22.1应当快速获得性质数据243
22.2使用适当的测定条件243
22.3评估测试的成本-收益比243
22.4选择关键性质的综合体来进行评估244
22.5使用成熟的试验方法245
第23章亲脂性研究方法246
23.1计算机预测亲脂性方法246
23.2亲脂性实验方法249
23.3深入的亲脂性测定方法252
第24章pKa研究方法256
24.1计算机软件预测pKa方法256
24.2pKa实验方法258
24.3深入探究pKa的方法:pH计量法259
第25章溶解度研究方法261
25.1文献中溶解度计算方法261
25.2用于溶解度计算的商业软件261
25.3动力学溶解度测定方法262
25.4热力学溶解度测定方法267
第26章渗透性研究方法271
26.1渗透性的计算机模拟方法271
26.2体外渗透性测定方法272
26.3深入研究渗透性的方法278
第27章转运体研究方法283
27.1计算机预测转运体方法283
27.2体外转运体实验方法284
27.3用于转运体的体内实验方法290
第28章血脑屏障研究方法294
28.1用于血脑屏障的计算机预测方法295
28.2血脑屏障体外实验方法297
28.3血脑屏障的体内研究方法302
28.4脑通透性的评估策略307
第29章代谢稳定性研究方法312
29.1计算机预测代谢稳定性方法313
29.2体外代谢稳定性试验方法314
第30章血浆稳定性研究方法329
第31章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法333
31.1溶液稳定性测定的一般方法333
31.2生物学测定介质中溶液稳定性研究方法335
31.3用于不同pH溶液的稳定性研究方法335
31.4用于模拟胃肠液的稳定性研究方法336
31.5鉴定溶液稳定性试验中的降解产物337
31.6深入研究药物发现晚期化合物溶液稳定性的方法337
第32章CYP酶抑制研究方法339
32.1CY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方法339
32.2体外CYP抑制试验方法340
32.3CYP抑制评估策略345
第33章血浆蛋白结合研究方法350
33.1计算机预测血浆蛋白结合方法350
33.2体外血浆蛋白结合方法351
33.3血红细胞结合354
第34章hERG研究方法356
34.1计算机预测hERG方法357
34.2体外hERG方法357
34.3体内hERG方法361
第35章毒性研究方法364
35.1计算机模拟毒性预测方法365
35.2体外毒性试验366
35.3体内毒性370
第36章鉴别与纯度研究方法377
36.1鉴别和纯度的检测标准377
36.2用于鉴别和纯度分析的样品378
36.3鉴别和纯度检测方法的要求378
36.4关于鉴别与纯度研究方法的建议379
36.5阴性鉴定结果的后续操作382
36.6方法范例383
36.7案例研究方法383
第37章 药动学研究方法386
37.1药动学给药386
37.2药动学采样和样品处理387
37.3仪器分析388
37.4药动学数据举例388
37.5组织摄取390
第五部分 特殊主题395
第38章 诊断与改善药动学性能395
38.1根据药动学性能诊断受限性质396
38.2阐释异常药动学性能的研究案例396
第39章 前药401
39. 1前药用于增加溶解度402
39. 2前药用于增加被动渗透405
39. 3转运体介导的前药用于增加肠吸收408
39. 4前药用于降低代谢410
39. 5前药作用于特定靶组织411
39. 6软药411
第40章 化合物性质对生物学测定的影响414
40.1化合物在DMSO中不溶性的影响416
40.2解决化合物在DMSO中的不溶性问题417
40. 3水缓冲液中不溶性化合物的影响418
40.4解决化合物在水缓冲液中的溶解度问题420
第41章 制剂427
41.1给药途径427
41.2药效强度决定给药方式429
41. 3制剂策略430
41.4药物发现阶段制剂的实用指南436
附录一 各章习题答案441
附录二 一般性参考文献461
附录三 名词解释462
热门推荐
- 2954365.html
- 1657576.html
- 2268284.html
- 3790318.html
- 969879.html
- 1422367.html
- 1734106.html
- 1450405.html
- 3211630.html
- 28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7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55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07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04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4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5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9275.html